黑龍江明水縣三個貧困戶自強不息不負春光

【黑龍江旅遊食品網】(孫志國 高偉)黑龍江省明水縣是大興安嶺南麓扶貧開發片區國家級貧困縣。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這個縣著力培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志氣和本領,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強大的精神動力。全縣廣大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由“以貧為榮”向“摘帽為榮”轉變。日前,記者在明水縣繁榮鄉採訪三位貧困戶,把他們自強不息的脫貧感人故事奉獻讀者。

黑龍江明水縣三個貧困戶自強不息不負春光


自強自力情融黑土地

“赤芍別名木芍藥、草芍藥、紅芍藥、毛果芍藥,種植期雖為四 年,但經濟效益好,一畝地純效益能在一萬多元。種植前景是相當可觀的。”4月9日上午,在明水縣繁榮鄉自興村的小屯後面,一片黝黑的土地就是村民於勝全家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村黨總支書記劉長山介紹說。

55歲的於勝全是這個村的貧困戶,妻子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雙手蜷曲不能從事勞動生產,且常年用藥,家裡還供孩子上大學,苦日子可想而知了。於勝全在村委會和扶貧幹部的幫扶下樹立信心,他不斷地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近幾年來每年都種100多畝地。以農民那種特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勤勤懇懇,努力勞動,把一片真情灑向黑土地,汗水終於換來豐收。去年脫貧以來,於勝全更是快馬加鞭乘勢而上,在村委會的幫助下他種植了赤芍。

“快看這小芽,有一寸長了,是紫色的,長的真好,這是去年秋季栽的種子。種子就像我們吃的鹹菜地環。”於勝全的妻子從鬆軟的土裡扒拉出小芽,大家看了一會,她又小心翼翼地埋起來。於勝全呢?妻子介紹說在臨近的糧食烘乾塔幹活呢,都幹一個春天了。是啊,勤勞人家先致富,向陽樹木早逢春。

繁榮鄉利用獨特的自然優勢,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中草藥種植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山清水秀空氣新,赤芍花開滿山崗,這是繁榮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農業,打造美麗鄉村的真實寫照。

民豬拱開富裕門

狹小的豬舍,被鐵柵欄分成好幾個隔斷,每個隔斷內都有三四頭生豬,有的覓食,有的吃飽了靜臥,有的在嬉戲。有的豬是一身的潔白,有的是全身的黑色,中無雜毛。

“我家生豬大小30多頭呢,眼前的只是一部分,圈舍太小,其餘的豬我趕到鄰近的親戚家豬圈寄存。”瘦高個的主人彭永林介紹說。

今年58歲的彭永林是聯合村貧困戶,家中三口人,夫妻兩和丈母孃,種著20多畝地。幾年前他不幸患上腦梗死,屬於因病致貧戶。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不等不靠,想辦法脫貧。依靠多年前積累的養豬成功經驗開始養殖生豬。他頭腦靈活,沒事總是琢磨。在養殖本地白豬的基礎上,前年從從呼和浩特市買回兩頭民豬母豬,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打出了東北民豬的品牌。通過自繁育留母本壯大養殖。去年,彭永林家賣了五窩豬仔,收入了多少錢?他閉而不答。按照農村話,近幾年養豬的村民都“掏”上了。

“東北民豬肉質好,抗寒性強,繁殖性能好,價格比一般生豬高,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將它作為母本與瘦肉型公豬雜交,可生產出二元、三元的商品豬,商品豬可兼得民豬優良特性。”陪同採訪的聯合村黨總支書記趙振文介紹說。

“你看這地基是去年秋季打的,過幾天我就開始建豬舍,今年打算擴大養殖,新的圈舍150平米,採用下邊磚混,上面保溫板結構,這樣保暖又省錢。現在有母豬七頭,今年打算多留母豬,自繁殖。讓東北民豬品牌在明水打響。”彭永林介紹著他的養殖規劃,身邊是用紅磚砌好的“沉井”。

我們離開時,瘦弱的彭永林走起路來不是很利索,顯然是腦硬死留下了後遺症。暖暖的陽光下他的身影很是高大。“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坐吃山空,沒有志氣,但我們村的貧困戶個個都是好樣的。”趙振文笑語盈盈,和他的村民一樣,滿臉的幸福獲得感。

黑龍江明水縣三個貧困戶自強不息不負春光


幸福村裡幸福的“牛”人

繁榮鄉幸福村一個叫沈祥的小屯,小屯的地勢西低東高,村民劉貴富家就住在屯子的最東頭,嶄新的彩鋼戶、寬敞的倉庫,整潔的小院,房後是幾棵高大的白楊。小院的西南角落是用鐵柵欄圍成的牛舍。舍內大小不一的黃牛在吃草。一隻剛出生幾天的小牛犢在柵欄外與母親隔欄“親吻”,生病的牛犢在呼喚著親情。

“我今年才45歲,如果不是前幾年得了‘布病’,治病用錢,如果不是供兩個孩子上學,我家是不會貧困的。如果你們前年來我家,那還是東倒西歪的破草房呢?”主人劉貴富剛正在收拾牛舍,清理牛糞。想靠養殖掙錢,這一天就沒有閒時候。

劉貴富是個勤勞的村民,貧困的原因也不是好吃懶做。前幾年在種地的同時他還養殖山羊,想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想讓名字和人一樣的“大貴大富”。然而自從患上“布病”以後,不能幹農活,孩子一大到處用錢,無論接受與不接受,“貧困戶”的帽子是扣在了他的頭上。

“年紀輕輕的誰願意貧困啊?誰想當貧困戶啊?誰想在村民眼中抬不起頭啊?怎麼辦?就得自食其力的掙錢,摘下貧困帽子走向致富路。”劉貴富趴在鐵柵欄邊上,迎著太陽,說話時眼中分明有一顆晶瑩的東西在閃爍。於是在幫扶幹部的真心幫扶下,他購買了黃牛從事養殖。

“現在有大小六頭黃牛,價值10多萬元。這小牛犢剛下兩三天,有點生病,正在治療。過幾天還能下個牛犢。”

“一窩不能產兩三個犢嗎?一年能不能產兩窩啊?”

“不能,這牛和豬不一樣,一年才一窩,一窩一個犢!”記者一句幼稚的問話,讓劉貴富和周邊的村民爽朗大笑。如果真的那樣,這可是太好了!看著劉貴富爽朗的笑,他的心情格外高興。遠處是藍藍的天、悠悠的白雲,高大的楊樹,近處是一幅農家忙碌的幸福畫卷。幸福村裡幸福的“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