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School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01站起來,給奔波的人讓路

寫作素材

谷歌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其聯合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位列《福布斯》雜誌年度2016年度“美國400富豪榜”第9位。他執掌谷歌,有一個很重要的管理理念:公司從上到下,都特別關心在外出差的人員,給他們最好的待遇、最高的補助、最溫暖的關懷。

谷歌公司有一個辦公室,它與互聯網及數據等業務沒有一點兒關係,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管理一間破舊的庫房。十幾年來,辦公室人員為了保住這個庫房絞盡了腦汁,與城市規劃部門不知交涉了多少次,才將這個庫房保存至今。

新進谷歌的管理層人員,都要到這裡參觀。這個房間面積很小,屋裡有8個座位,一張乒乓桌、8臺舊式電腦,其他再沒什麼。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來這裡看這個破舊的庫房。原來,這是拉里·佩奇力主和倡導保留下來的公司文化遺產。他強調,這個庫房,是谷歌剛剛組建時的縮影。

1999年,谷歌初創者們搬到了這裡,並把這裡當成辦公室,8名員工就在這裡開始辦公。由於空間太小,這裡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人要出門,他前面的人都得起身挪開凳子才能騰出地方。

拉里每次來到這裡,都會回憶起公司初創時期的艱辛與不易。那時他不僅負責研發,而且還要風裡來雨裡去,低三下四跑業務、求注資,那段時間,嚐盡了人生酸甜苦辣。他每次出去,大家都會起身讓路。後來,大家看他跑業務找投資實在辛苦,每次出去的時候,都會和他擊掌,給他鼓勵加油。每每想起那段場景,他都會心潮翻湧。

【解讀】拉里·佩奇將谷歌剛剛組建時的辦公室保留下來,讓人們銘記公司創業時的艱難,激勵後來人;拉里給在外出差的人員提供最好的待遇、最高的補助和最溫暖的關懷。拉里·佩奇常懷感恩之心,感恩那些為谷歌發展的奔波者,因為沒有他們的努力,谷歌不會成為搜索巨擎。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站起來,給奔波的人讓路,併為他們加油吶喊,這是生存的文化,更是前行的動力。

02徐悲鴻的“重要一課”

寫作素材

1937年10月,徐悲鴻從桂林輾轉來到重慶,在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那一年除夕,徐悲鴻獨自漫步在嘉陵江畔,看到遠處迷茫的燈火,再想想自己依舊不穩定的人生,不由得悲從中來。

正走著,徐悲鴻在暮色中發現一個衣衫襤褸的拾荒老婦人,一邊走一邊撿著地上的破爛,甚至還撿起別人扔掉的半個饅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然而,令徐悲鴻驚訝的是,老婦人並不在乎路人投過來的異樣眼光,吃完後,竟然還開心地哼起了小曲。如此艱辛的生活,老婦人非但沒有表現出一丁點兒的悲傷,反倒像是一個豐衣足食的貴婦人,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順。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徐悲鴻的內心被震撼了。他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到衣袋裡,急匆匆掏出所有的錢,塞在那位老婦人手中。老婦人接過錢感激地連連鞠躬,然後拄著柺杖消失在夜幕中。

此時,徐悲鴻的內心再也不能平靜,一絲靈感在他的腦海裡翻騰。他疾步返回宿舍,攤開畫布,那貧苦老婦人的形象,再次鮮明地映在他的腦海裡。黎明前,徐悲鴻創作完成了一幅名為《巴之貧婦》的作品,這幅畫成為他的代表作。

從那之後,徐悲鴻一改往日的悲傷憂鬱,以健康飽滿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的到來。

【解讀】衣衫襤褸的拾荒老婦人,以樂觀的心態坦然面對艱難困苦的生活,給身處困境的徐悲鴻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教育課,給徐悲鴻莫大的啟迪和鼓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我們要笑對人生的苦難,把苦難踩在腳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每一個想變成珍珠的人要有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和執著,痛並快樂著。

03許地山愛較真

寫作素材

許地山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和散文家。他的敘事散文《落花生》是經典篇目,他也因此給自己取了一個“落花生”的筆名。

生活中的許地山為人隨和,不拘小節,人緣頗好。然而在治學方面,他卻一改生活中隨性的做法,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甚至到了“較真”的地步。

1921年,許地山親手在燕京大學成立了文學研究會。當時,參加研究會的還有熊佛西、冰心、凌叔華等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經過商討,他們共同創辦了一份校園刊物《燕京大學季刊》。在每一次出刊前夕,他們都要聚集在一起,仔細商量稿件的撰寫和雜誌的編輯工作。

在組稿的過程中,許地山一貫主張嚴謹,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要有根有據,任何經不起推敲的文章,都一律不得刊用。

有一次,許地山為雜誌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文中用了“僱工”一詞。冰心在編輯這篇文章時,隨手在“僱”字旁邊加了個“亻”,將“僱工”改為“僱工”。許地山看到後不以為然,但他並沒有作聲。

幾天後,冰心突然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來信。她很是奇怪,立即拆開來信,一看,竟然是許地山寫給她的。信的中心意思是——古代的“僱”字並沒有“亻”。許地山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地論證“僱工”二字是正確的。

冰心看完信後覺得很好笑,並沒有理會,把信放到了一邊。不料,過了一個星期後,許地山又寄來了一封長信,並且補充了更多材料,證明自己的觀點。

冰心看完信後,有點兒哭笑不得,給許地山回信道:“我服了,你不用再找更多的材料了,我馬上改過來。”至此,許地山才罷休。

【解讀】“丁是丁,卯是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嚴謹認真。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有了認真的態度,不愁事情辦不好。許地山與冰心“較真”,不僅令人可敬,也令人感到可愛。我們從許地山的身上,看到了他堅持真理、毫不妥協的人格魅力。冰心能虛心採納許地山的意見,有錯就改,也足見她胸懷寬廣。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04金庸的那盞孤燈

寫作素材

19歲那年,懷著對偶像金庸的崇拜,亦舒去《明報週刊》應聘。當時,她已在文壇嶄露頭角。

3樓的新聞室緊張而又忙碌,工作人員審查了亦舒的資料,帶她去見社長金庸。走上4樓,彷彿來到另外一個世界,整個樓道安靜無比。社長室的房門半開著,金庸正在一盞孤燈下寫作。也許寫得不夠順暢,他面色凝重。聽到敲門聲,金庸的眼睛方離開紙筆。對於亦舒的加入,金庸很高興,安排她到新聞組報到。幾分鐘後,亦舒告辭,轉身作別時,金庸的身影已融入那盞孤燈中。

回家後,亦舒忍不住對哥哥倪匡感慨道:“想不到堂堂文學大師,寫作也如此辛苦!”倪匡看著妹妹,認真地說:“大師的桂冠不是憑空撿來的,是辛勤創作得來的。遠離喧囂,孤燈相伴,這才是大師最真實的寫照。”

成為記者後,亦舒白天忙著採訪明星、寫稿件,晚上回到家,一個人在孤燈下寫雜文和小說。為了完成作品,她常常要在凌晨起床,在孤燈下繼續寫作。夜晚,香港的酒吧、歌廳燈火璀璨,吸引著每一個人的到來,亦舒也曾動搖。每當她關掉孤燈,準備走向繁華的夜市時,金庸的那盞孤燈總會浮現在眼前。亦舒只能轉身回屋,打開孤燈,繼續寫作。

多年後,亦舒依舊無法忘懷金庸的那盞孤燈。

【解讀】儘管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從來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成功。成功需要毅力和執著,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金庸是飲譽世界的文學大師,我們許多人是讀著他的作品長大的。金庸能取得如此傑出的成就,是他辛勤創作換來的。拒絕誘惑、遠離喧囂、孤燈相伴是他最真實的寫照。亦舒從他的身上汲取了奮鬥的力量,由此可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05吃飯決定出演角色

寫作素材

一部火了12年的《士兵突擊》成就了一批年輕演員。執拗到可愛又可笑的“許三多”,被王寶強演繹得淋漓盡致。但鮮為人知的是,“許三多”最初的演員人選並不是王寶強,而是陳思誠。

康洪雷導演跟陳思誠合作過一次,非常喜歡這個演員,在籌劃《士兵突擊》時,想讓陳思誠出演主角。陳思誠當時的演技完全可以勝任,他也很喜歡這一角色。然而僅僅因為一頓飯,康導就改變了主意。

那次,一幫人一起吃完飯後,康洪雷對陳思誠說:“我覺得你演不了許三多。”陳思誠很驚訝地問為什麼。康洪雷拉著陳思誠,指著飯桌回答說:“你看看,如果今天這個飯局許三多在,他應該是這桌人裡最不受待見的一個人,你覺得你是這樣的人嗎?”

陳思誠環顧一圈,幡然醒悟。原來,陳思誠為人仗義又熱情開朗,平素結交朋友很多,深受大家喜愛,酒桌上難免觥籌交錯、稱兄道弟,忙得不亦樂乎,酒裡酒外都透露著精明強幹,如果出演“許三多”,氣質神態上差異很大,即使演技再好,也難以達到那種“傻缺”的本色。

陳思誠深以為然,果斷地放棄了“許三多”,選擇了男二號“成才”。後來的結果也證明,“成才”確實比“許三多”更適合他。

【解讀】康洪雷導演注重細節,從吃飯這一細節上,看出了陳思誠的性格,認為他不適合出演男一號“許三多”這一角色。由此可見,康導慧眼識才,知人善任。陳思誠虛心接受康導的建議,選擇出演男二號“成才”,這表明他有自知之明。《士兵突擊》播出後,火了12年,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事實證明,康導的選擇是正確的。

06金庸先生三次“班門弄斧”

寫作素材

金庸先生在北大演講時,曾講過一個“班門弄斧”的故事。

金庸去浙江紹興蘭亭鎮王羲之的園林住所參觀時,當地人盛情邀請他在此題字留念,他忙推辭說:“這是書聖王羲之的故鄉,我怎敢題字。”朋友勸他說:“一生難得幾回遊,此別蘭亭何時還。”他想:在書聖故鄉寫字確是機會難得,只有獻醜了。當地人也誠心誠意地拿出早已備好的文房四寶,他見卻之不恭,只好寫下“班門弄斧,蘭亭揮毫”。

後來,他去四川成都杜甫草堂遊玩時,當地人邀請他在此題詩留念,他誠惶誠恐忙謝絕說:“這是詩聖杜甫的故鄉,我怎敢題詩。”朋友勸他說:“浪漫主義何不為現實主義潤點色?”他想起蘭亭寫字的經歷心有餘悸。當地人卻真心實意地擺好筆墨紙硯,他又只好寫下:“班門弄斧,蘭亭揮毫,草堂賦詩……”最後一句卻苦思良久而不得。他來北大演講,終於有了第四句,“北大講學”。此語甫出,即刻引起在場師生雷鳴般掌聲,金庸先生三次巧妙的“班門弄斧”折服了在場所有人。

【解讀】金庸是飲譽世界的武俠小說大師,被“金迷”們尊稱為“金大俠”。作為世界名人,他為別人題字題詩無可厚非。難能可貴的是,金庸有自知之明,能擺正自己的位置。金庸三次援引“班門弄斧”,足見他的謙遜。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其實,“班門弄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弄斧”的實力,沒有實力只能誇誇其談,好高騖遠。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07上樓寫作去

寫作素材

1989年,石黑一雄的長篇小說《長日留痕》出版發行。不久,該小說獲英國最具影響力文學獎布克獎。

獲獎後,石黑一雄成為公眾人物。與此同時,著名導演伊沃裡拋來橄欖枝,準備拍攝同名電影。其後兩年中,他非常忙碌,不但要接受各種採訪,還要參加各種研討會。而為電影選角色、宣傳、籌集資金,這種活動讓他一度覺得恍惚,感覺自己不像作者,反而像一個商人。家裡的電話響個不停,門口的拜訪者趕也趕不走,每個電話似乎都很重要,每個會面彷彿都很關鍵,令他無法開口拒絕。雜事佔用了他的寫作時間,下部小說《無法安慰》也一拖再拖,無法按計劃完成。

見丈夫根本無法安心寫作,妻子洛娜·麥克道格爾覺得必須徹底改變現狀。於是,她不但承擔了全部家務,還自覺擔當了“擋箭牌”。只要電話鈴聲一響,她就會搶先接過電話,婉拒邀請或採訪。然後,她會對丈夫說:“這些事你不能做。去,上樓寫作去。”為了丈夫能專心創作,她還發明瞭“崩潰式”寫作方法,除了睡覺、吃飯和散步,石黑一雄只被允許待在樓上的書房,不能接電話、回郵件,更不能參加應酬。

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學院宣佈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作家石黑一雄。記者採訪道:“此時此刻,您最想表達什麼?”石黑一雄由衷地說:“我最想感謝我的妻子,感謝她說的‘上樓寫作去’。如果不是她反覆說這句話,我很可能每天陷入雜事中不能自拔,更不可能寫出好作品,當然也就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

【解讀】石黑一雄虛心接受妻子的建議,從繁雜的應酬中解脫出來,埋頭創作,最終榮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石黑一雄的成功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弈秋是全國聞名的善弈者,他收了兩個徒弟,一個專心致志,不肯遺漏老師教誨的每一個字;另一個雖身在課堂,心裡卻想著鴻鵠與射獵一類的事。最終的結果,兩人迥然不同。孟子說:“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下棋是這樣,做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呢?

08胡歌續用他的司機

寫作素材

2006年8月29日晚上,正在橫店拍攝《射鵰英雄傳》的演員胡歌,坐車趕赴上海。途經滬杭高速公路嘉興路段時,胡歌乘坐的商務車與一輛廂式貨車發生了嚴重追尾。與胡歌同行的同事兼好友張冕身受重傷,第二天凌晨不幸去世。

在這場慘烈的車禍中,胡歌遭遇了重創,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胡歌的司機小凱雖然逃過一劫,但是立即陷入了另一場劫難。因為這場車禍是由於小凱疲勞駕駛造成的,大家紛紛指責他,胡歌的眾多粉絲更是對他展開了口誅筆伐。小凱一直揹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沉浸在痛苦之中。直到車禍發生8個月後,小凱才見到了胡歌。當時,小凱戰戰兢兢,根本不敢正視胡歌。倒是胡歌原諒了小凱,還安慰他。

小凱愧疚難當,始終無法寬心。他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以後一定無法留在胡歌團隊工作了。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小凱向胡歌的經紀人遞交了辭職信。沒想到,胡歌傷愈後,決定繼續讓小凱擔任司機。面對大家的不解,胡歌解釋道:“全世界都可以怪他,但是我不能。否則,這個小孩就完了。”

小凱曾問胡歌:“我能為你做些什麼?”胡歌笑著回答:“你可以多做善事,每天堅持,相信能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重新面對生活。”

【解讀】一場慘烈的車禍,給胡歌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和創傷,司機小凱愧疚難當,不敢直面胡歌。胡歌原諒了小凱的過錯,讓他繼續回團隊工作,並鼓勵他重新面對生活,樹立生活的信心。在這個世界上,最能打動人心的不是金錢,而是諒解;在人際交往中,最能取悅於人的不是地位,而是寬廣的胸懷。寬容是做人的美德,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寬容了別人,也就善待了自己。

寫作素材

1925年,時任《世界日報》總編輯的張恨水準備辭職,報社經理吳範寰去找社長成舍我,商議接替總編輯一職的人選。當時張友鸞剛從北京平民大學新聞系畢業,因在學校期間編輯《文學週刊》而引起了吳範寰的注意,吳範寰推薦由他來接任總編輯一職,成舍我同意讓張友鸞來試一試。

見到張友鸞後,成舍我不禁犯嘀咕,原來當時的張友鸞剛20歲出頭,看上去是個文弱書生,他挑得起總編輯這份大梁嗎?成舍我暗自後悔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草草答應讓張友鸞來上班。就在這時,張恨水在挽留下同意暫時留下來,成舍我趕緊以“人年輕,恐難勝任”等理由把剛上了3天班的張友鸞辭退了。

這下,可把張友鸞惹火了,剛上班3天就被辭退,面子上過不去不說,他更痛恨這種“用人而疑”的作風,於是一氣之下,援筆展紙,洋洋灑灑,寫了一封長信臭罵成舍我。文中援引《國語》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之句,意為狐狸生性多疑,剛把食物埋好,隨後又刨開看看,以此諷刺成舍我疑慮過多,出爾反爾,不能成事。情緒激動,言辭多有不敬處。

誰知成舍我看到這封責罵他的信後,不僅不生氣,反而一讀再讀,十分欣賞。原來,信中張友鸞大膽潑辣的個性,以及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斐然文采一覽無餘,讓成舍我見識了張友鸞的鋒芒和才情,而這些優點又絕不是那些唯唯諾諾、等因奉此的庸俗報人所能比的,《世界日報》需要這樣的人才。成舍我當即拍板:“此人非用不可!”趕緊親自請回張友鸞,讓他先幹《世界日報》社會版編輯,一年後,張恨水離職,張友鸞即繼任總編輯一職,時年22歲。

【解讀】20歲出頭的張友鸞為人率真耿直,面對社長成舍我的“挑釁”,洋洋灑灑,寫了一封長信臭罵成舍我,真可謂初生牛犢不畏虎。成舍我看了張友鸞的責罵信後,十分欣賞張友鸞的個性和才情,大膽啟用張友鸞,後來讓張友鸞繼任總編輯。張友鸞罵來了總編輯,堪為文壇佳話。成舍我慧眼識英才的明智以及不計嫌隙的寬廣心胸,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

10跳出慣性思維

寫作素材

影帝李小龍有一個美麗的私人花園,佈置精巧,錯落有致,裡面有怪石嶙峋的假山,有一個大大的蘑菇形噴泉,有可供休息的涼亭,還有各種顏色的花。每到春天,花園一片盎然。

一到週末,總會有人到此遊玩,李小龍因此而煩躁。其原因是,有人在花園的草坪上搭帳篷,搞野炊;有人在花園裡採花,折斷名貴的花木;有人不顧危險,爬到假山上登高看景;有人在涼亭的長椅上嗑瓜子、吃零食,到處丟棄垃圾;有人利用噴泉中的水洗抹布或雜物……弄得花園一片狼藉。

李小龍找人將花園圍起了籬笆,可花園那麼大,靠一道籬笆根本阻止不了遊人。有人翻越籬笆進園。他又命人在花園門口豎起“私人花園禁止入內”的警示牌,遊人仍視而不見。後來,又嘗試了幾種方法,都無濟於事。他十分焦急,而又苦無良策。

一天,朋友來訪,李小龍向其訴說苦衷,朋友建議他改變思路。於是,他找人做了數個大牌子,分別豎立在進入花園的幾個必經的路口。上面寫著:“如果在花園中被毒蛇咬傷,離此最近的醫院在十五公里以外,駕車需要半個小時。”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

【解讀】李小龍的私人花園,被不文明的遊客糟蹋得不成樣子,圍籬笆、豎立措辭嚴厲的警示牌都無濟於事,他為此而苦惱。後來,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將警示牌上的文字換成溫馨善意的提醒,一下子解決了問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要走出慣性思維,多動腦筋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轉換思路天地寬。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11護他人尊嚴

寫作素材

吳冠中生活簡樸、低調,經常花兩元錢在樓下找個蹲攤兒的剃頭師傅理髮。一次,一個同事遇見了他,開玩笑地說:“這麼有價值的腦袋怎麼就這麼廉價地‘處理’一下?”吳冠中扭過頭笑道:“剃頭師傅也是‘行為藝術’,我們是紙上談兵,而他們是在我們頭上施展才藝呢。”同事卻挖苦道:“按您所說,站街的乞丐就應該是行為藝術大師了。”

吳冠中見對方的語氣充滿鄙夷的意味,立即回敬道:“你別自以為是,你的體面還要剃頭師傅給你修理呢。乞丐們大都站著行乞,說不定我們當中有些人連站著的習慣都沒有培養出來……”同事一聽,無趣地走開了。

【解讀】尊嚴,簡單地說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權利被尊重;詳細的定義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徵的事物,擁有應有的權利,並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徵的事物所尊重。當下,“尊嚴”不是一個新鮮話題,生活中常被提及,然而人們總是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利而忽視了他人也有尊嚴。吳冠中雖然生活簡樸、低調,但是在“尊嚴”二字上,始終堅守做人的準則。面對同事對自己的挖苦,以及對乞丐的鄙夷,吳冠中言語中絲毫不退讓,用機智的語言,既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他人的尊嚴。這則素材也告訴我們:他人也有尊嚴,不尊重他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12借衣訪恩師

寫作素材

有一次,李鴻章被緊急派往南京處理公務。在經過家鄉合肥時,他決定抽空去拜望自己的恩師徐子苓。

李鴻章和一名隨從匆匆忙忙趕到徐府大門口,門人看清他的頂戴花翎和官服後,嚇得趕緊跑著去稟報。看到門人著急慌忙的樣子,李鴻章突然“哎呀”一聲叫住門人,對他說道:“你不要急於通報,能否先借我一套衣服呢?”

一頭霧水的門人連忙去找衣服。

一旁的隨從越看越糊塗,忍不住問道:“大人,您要門人的衣服有何用意啊?”

李鴻章回答道:“我方才突然想起,倘若穿著官服去見恩師,恩師一定會很有壓力。即使我想一敘舊情,他也定會有所顧忌。我脫去官服,換上便裝,恩師肯定會放鬆心情,如此方能拉近我和恩師之間的距離。”

【解讀】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其實,李鴻章有著諸多地方值得世人學習,尤其是在為人方面。這則素材中,李鴻章在公務繁忙之際還能抽空拜望恩師,已屬不易;為了不讓自己身著官服給恩師帶來壓力,他居然借穿門人衣服前往,如此高貴的人格魅力,更是萬分難得。可見,李鴻章雖然位高權重,為人卻謙恭有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向李鴻章一樣,多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的感受,尊重他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寫作積累|又一波名人故事來襲,收好了~


13早乙女哲哉——“天婦羅之神”

寫作素材

日本美食界大師級人物早乙女哲哉,每天工作10小時,50多年來從沒請過一天假。他用一生的時間去炸天婦羅,被稱為“天婦羅之神”。

早乙女哲哉成名後接受過很多采訪,其中,日本NHK電視臺採訪過他多次。有一次,NHK想用兩個星期的時間跟拍一個姑娘學炸天婦羅的過程,而後製作成紀錄片。這個姑娘給早乙女哲哉打下手,同時跟著看、學,慢慢地融入炸天婦羅的氣氛中。兩個星期過去了,NHK提議最後一集讓姑娘親手炸一次天婦羅,然後讓早乙女哲哉評分。早乙女哲哉同意了。最後一天,他取出一條鱚魚交給姑娘。姑娘毛手毛腳地處理了鱚魚,然後放進油鍋裡炸,翻了幾下之後,她又慌里慌張地將魚撈出。

姑娘的這些舉動,讓一向和善的早乙女哲哉勃然大怒,他開始指責姑娘:“你知道一條魚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長成嗎?你知道一個漁民要練多少年手藝才能捕到這種魚嗎?答案是,5到60年!你又是否知道,有多少人拼了命才能使這條魚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餐館,然後以最鮮美的狀態呈現在顧客面前?你把一條好好的魚給糟蹋了。你這樣,不僅是對批發商和顧客失禮,更是對漁民和魚失禮!”

姑娘被嚇呆了,一旁的攝像師也看呆了。攝像師小聲安慰姑娘說:“別怕,到時我們還會剪輯,這一段應該不會播出去。”沒想到,早乙女哲哉聽到這句話後很堅決地說:“NHK若不把我這段發怒的視頻播出去,把視頻剪輯成一個姑娘輕輕鬆鬆學兩個星期就能把天婦羅炸好,那麼,這個節目我決不同意播出!”

最終,NHK尊重早乙女哲哉的意思,把他“罵人”的過程原原本本地播了出來。沒想到,這個節目播出之後,“罵人”的早乙女哲哉贏得了一片讚許聲。大家都說:“對於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早乙女哲哉始終抱著不容褻瀆的敬畏感,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解讀】在東京,早乙女哲哉幾乎就是“天婦羅”的代名詞。早乙女哲哉用一生的時間去炸天婦羅,可見他對自己認定的事情的執著;早乙女哲哉在錄製節目時對那位沒能盡心炸好天婦羅的姑娘進行嚴厲斥責,足見他對所熱愛事業的敬畏感。一個人因為只熱愛最完美,才會視“一般般”“馬馬虎虎”為仇敵,才會眼睛裡揉不進沙子。

14巴爾扎克的樂觀

寫作素材

巴爾扎克活著的時候,國家學會不要他,因為他是一個負債的作家;正人君子不理他,因為他是一個潦倒的作家。這個不懂人情世故和陰謀詭計的幻想家,總在找門道發財,卻總髮不了財。在他成名之前,貧窮總是困擾著他。他本是學法律的,可後來偏偏想當作家,全然不聽父親讓他當律師的忠告,把父子關係弄得十分緊張。不久,父親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支援,他寫的那些玩意兒又不斷地被退了回來,他陷入了困境,負債累累。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只能吃點乾糧喝點白開水。但他依然樂觀,每當吃飯時,他便在桌子上畫上一隻只盤子,寫上“香腸”“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樣,然後在想象的歡樂中狼吞虎嚥。

有一天夜裡,一個小偷爬進了他的房間,在他的書桌裡亂摸。他被響聲驚醒了,悄悄爬起來,點亮了燈,十分平靜地笑著說:“親愛的,別找了,我白天在書桌裡都不能找到錢,現在天黑了,你更別想找到了。”

【解讀】巴爾扎克並非一出生就名揚天下、譽滿全球,在成名之前,他也困頓過、狼狽過。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窮困而怨天尤人或沮喪沉淪,他更明白那樣根本於事無補。他樂觀面對生活,從容淡定,超然灑脫,甚至可以說他把落魄與苦難嚼得津津有味。有人說“生活是地獄”,而有人說“生活如天堂”,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相信樂觀的態度會收穫一份幸福的生活,而悲觀的態度所能得到的只是一份失意的生活。

15剪紙的馬蒂斯

寫作素材

有一張馬蒂斯晚年的照片經常出現在我眼前:83歲的他,坐在畫室裡的輪椅上,光著腳,專心地剪紙。他的腳下是紛亂的碎紙,他的神情專注而安詳。由於精神高度集中,他左腳的幾個腳趾微微蹺起。那時的他,因癌症手術,身體已經不允許他站立著畫畫,創作剪紙可能是他面對身體狀況所採取的“應變”手法。他說過,簡單的剪刀和紙,是他找到的最簡單、最直接的自我表達方式。

我總是被上述的場景所感動,這裡有藝術家對生活不倦的喜悅和愛,也有藝術家迷戀創造的一片童真。

回頭再看馬蒂斯的作品,那炫目而又氾濫的色彩,那恣意的形式,美豔而又明淨的風格,躍動著的又是安寧的意境。他在極度平面化的單純裡,貢獻出平凡生活裡永恆的愉悅和浪漫。

當更多的人把他和畢加索同稱為現代藝術的源頭時,我在暗地裡只有一個很小的願望。我的腿會不會有一天也不能動了呢?這想法很不吉利,可我還是想,馬蒂斯83歲時拍的這張照片就是我生活和創作的榜樣。

【解讀】這篇小短文是作家鐵凝所作。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的畫家,也是享譽世界的一位藝術大師,他在雕塑、剪紙、繪畫等方面具有傑出的成就,最著名的要算繪畫。但是馬蒂斯晚年的時候由於身體健康原因,已經不能再坐在畫布前繪畫了。這個時期的馬蒂斯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不再繪畫,轉而通過剪紙表達自己的藝術靈感。如果一個人能這樣執著於一種藝術追求,並進入這樣一種純淨的創作藝術的狀態,就一定會創作出更多的、更純粹的精品力作。作家鐵凝亦是如此,她在文學方面雖然已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仍希望像馬蒂斯那樣,在單純裡貢獻出平凡生活裡永恆的愉悅和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