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School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01站起来,给奔波的人让路

写作素材

谷歌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其联合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位列《福布斯》杂志年度2016年度“美国400富豪榜”第9位。他执掌谷歌,有一个很重要的管理理念:公司从上到下,都特别关心在外出差的人员,给他们最好的待遇、最高的补助、最温暖的关怀。

谷歌公司有一个办公室,它与互联网及数据等业务没有一点儿关系,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管理一间破旧的库房。十几年来,办公室人员为了保住这个库房绞尽了脑汁,与城市规划部门不知交涉了多少次,才将这个库房保存至今。

新进谷歌的管理层人员,都要到这里参观。这个房间面积很小,屋里有8个座位,一张乒乓桌、8台旧式电脑,其他再没什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来这里看这个破旧的库房。原来,这是拉里·佩奇力主和倡导保留下来的公司文化遗产。他强调,这个库房,是谷歌刚刚组建时的缩影。

1999年,谷歌初创者们搬到了这里,并把这里当成办公室,8名员工就在这里开始办公。由于空间太小,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要出门,他前面的人都得起身挪开凳子才能腾出地方。

拉里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回忆起公司初创时期的艰辛与不易。那时他不仅负责研发,而且还要风里来雨里去,低三下四跑业务、求注资,那段时间,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他每次出去,大家都会起身让路。后来,大家看他跑业务找投资实在辛苦,每次出去的时候,都会和他击掌,给他鼓励加油。每每想起那段场景,他都会心潮翻涌。

【解读】拉里·佩奇将谷歌刚刚组建时的办公室保留下来,让人们铭记公司创业时的艰难,激励后来人;拉里给在外出差的人员提供最好的待遇、最高的补助和最温暖的关怀。拉里·佩奇常怀感恩之心,感恩那些为谷歌发展的奔波者,因为没有他们的努力,谷歌不会成为搜索巨擎。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站起来,给奔波的人让路,并为他们加油呐喊,这是生存的文化,更是前行的动力。

02徐悲鸿的“重要一课”

写作素材

1937年10月,徐悲鸿从桂林辗转来到重庆,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那一年除夕,徐悲鸿独自漫步在嘉陵江畔,看到远处迷茫的灯火,再想想自己依旧不稳定的人生,不由得悲从中来。

正走着,徐悲鸿在暮色中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老妇人,一边走一边捡着地上的破烂,甚至还捡起别人扔掉的半个馒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然而,令徐悲鸿惊讶的是,老妇人并不在乎路人投过来的异样眼光,吃完后,竟然还开心地哼起了小曲。如此艰辛的生活,老妇人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儿的悲伤,反倒像是一个丰衣足食的贵妇人,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顺。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徐悲鸿的内心被震撼了。他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到衣袋里,急匆匆掏出所有的钱,塞在那位老妇人手中。老妇人接过钱感激地连连鞠躬,然后拄着拐杖消失在夜幕中。

此时,徐悲鸿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一丝灵感在他的脑海里翻腾。他疾步返回宿舍,摊开画布,那贫苦老妇人的形象,再次鲜明地映在他的脑海里。黎明前,徐悲鸿创作完成了一幅名为《巴之贫妇》的作品,这幅画成为他的代表作。

从那之后,徐悲鸿一改往日的悲伤忧郁,以健康饱满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解读】衣衫褴褛的拾荒老妇人,以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给身处困境的徐悲鸿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给徐悲鸿莫大的启迪和鼓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我们要笑对人生的苦难,把苦难踩在脚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个想变成珍珠的人要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执着,痛并快乐着。

03许地山爱较真

写作素材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的叙事散文《落花生》是经典篇目,他也因此给自己取了一个“落花生”的笔名。

生活中的许地山为人随和,不拘小节,人缘颇好。然而在治学方面,他却一改生活中随性的做法,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甚至到了“较真”的地步。

1921年,许地山亲手在燕京大学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参加研究会的还有熊佛西、冰心、凌叔华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经过商讨,他们共同创办了一份校园刊物《燕京大学季刊》。在每一次出刊前夕,他们都要聚集在一起,仔细商量稿件的撰写和杂志的编辑工作。

在组稿的过程中,许地山一贯主张严谨,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要有根有据,任何经不起推敲的文章,都一律不得刊用。

有一次,许地山为杂志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文中用了“雇工”一词。冰心在编辑这篇文章时,随手在“雇”字旁边加了个“亻”,将“雇工”改为“僱工”。许地山看到后不以为然,但他并没有作声。

几天后,冰心突然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来信。她很是奇怪,立即拆开来信,一看,竟然是许地山写给她的。信的中心意思是——古代的“雇”字并没有“亻”。许地山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地论证“雇工”二字是正确的。

冰心看完信后觉得很好笑,并没有理会,把信放到了一边。不料,过了一个星期后,许地山又寄来了一封长信,并且补充了更多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冰心看完信后,有点儿哭笑不得,给许地山回信道:“我服了,你不用再找更多的材料了,我马上改过来。”至此,许地山才罢休。

【解读】“丁是丁,卯是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严谨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有了认真的态度,不愁事情办不好。许地山与冰心“较真”,不仅令人可敬,也令人感到可爱。我们从许地山的身上,看到了他坚持真理、毫不妥协的人格魅力。冰心能虚心采纳许地山的意见,有错就改,也足见她胸怀宽广。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04金庸的那盏孤灯

写作素材

19岁那年,怀着对偶像金庸的崇拜,亦舒去《明报周刊》应聘。当时,她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3楼的新闻室紧张而又忙碌,工作人员审查了亦舒的资料,带她去见社长金庸。走上4楼,仿佛来到另外一个世界,整个楼道安静无比。社长室的房门半开着,金庸正在一盏孤灯下写作。也许写得不够顺畅,他面色凝重。听到敲门声,金庸的眼睛方离开纸笔。对于亦舒的加入,金庸很高兴,安排她到新闻组报到。几分钟后,亦舒告辞,转身作别时,金庸的身影已融入那盏孤灯中。

回家后,亦舒忍不住对哥哥倪匡感慨道:“想不到堂堂文学大师,写作也如此辛苦!”倪匡看着妹妹,认真地说:“大师的桂冠不是凭空捡来的,是辛勤创作得来的。远离喧嚣,孤灯相伴,这才是大师最真实的写照。”

成为记者后,亦舒白天忙着采访明星、写稿件,晚上回到家,一个人在孤灯下写杂文和小说。为了完成作品,她常常要在凌晨起床,在孤灯下继续写作。夜晚,香港的酒吧、歌厅灯火璀璨,吸引着每一个人的到来,亦舒也曾动摇。每当她关掉孤灯,准备走向繁华的夜市时,金庸的那盏孤灯总会浮现在眼前。亦舒只能转身回屋,打开孤灯,继续写作。

多年后,亦舒依旧无法忘怀金庸的那盏孤灯。

【解读】尽管人人都渴望成功,但从来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成功需要毅力和执着,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金庸是饮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我们许多人是读着他的作品长大的。金庸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是他辛勤创作换来的。拒绝诱惑、远离喧嚣、孤灯相伴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亦舒从他的身上汲取了奋斗的力量,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05吃饭决定出演角色

写作素材

一部火了12年的《士兵突击》成就了一批年轻演员。执拗到可爱又可笑的“许三多”,被王宝强演绎得淋漓尽致。但鲜为人知的是,“许三多”最初的演员人选并不是王宝强,而是陈思诚。

康洪雷导演跟陈思诚合作过一次,非常喜欢这个演员,在筹划《士兵突击》时,想让陈思诚出演主角。陈思诚当时的演技完全可以胜任,他也很喜欢这一角色。然而仅仅因为一顿饭,康导就改变了主意。

那次,一帮人一起吃完饭后,康洪雷对陈思诚说:“我觉得你演不了许三多。”陈思诚很惊讶地问为什么。康洪雷拉着陈思诚,指着饭桌回答说:“你看看,如果今天这个饭局许三多在,他应该是这桌人里最不受待见的一个人,你觉得你是这样的人吗?”

陈思诚环顾一圈,幡然醒悟。原来,陈思诚为人仗义又热情开朗,平素结交朋友很多,深受大家喜爱,酒桌上难免觥筹交错、称兄道弟,忙得不亦乐乎,酒里酒外都透露着精明强干,如果出演“许三多”,气质神态上差异很大,即使演技再好,也难以达到那种“傻缺”的本色。

陈思诚深以为然,果断地放弃了“许三多”,选择了男二号“成才”。后来的结果也证明,“成才”确实比“许三多”更适合他。

【解读】康洪雷导演注重细节,从吃饭这一细节上,看出了陈思诚的性格,认为他不适合出演男一号“许三多”这一角色。由此可见,康导慧眼识才,知人善任。陈思诚虚心接受康导的建议,选择出演男二号“成才”,这表明他有自知之明。《士兵突击》播出后,火了12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事实证明,康导的选择是正确的。

06金庸先生三次“班门弄斧”

写作素材

金庸先生在北大演讲时,曾讲过一个“班门弄斧”的故事。

金庸去浙江绍兴兰亭镇王羲之的园林住所参观时,当地人盛情邀请他在此题字留念,他忙推辞说:“这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我怎敢题字。”朋友劝他说:“一生难得几回游,此别兰亭何时还。”他想:在书圣故乡写字确是机会难得,只有献丑了。当地人也诚心诚意地拿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他见却之不恭,只好写下“班门弄斧,兰亭挥毫”。

后来,他去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游玩时,当地人邀请他在此题诗留念,他诚惶诚恐忙谢绝说:“这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我怎敢题诗。”朋友劝他说:“浪漫主义何不为现实主义润点色?”他想起兰亭写字的经历心有余悸。当地人却真心实意地摆好笔墨纸砚,他又只好写下:“班门弄斧,兰亭挥毫,草堂赋诗……”最后一句却苦思良久而不得。他来北大演讲,终于有了第四句,“北大讲学”。此语甫出,即刻引起在场师生雷鸣般掌声,金庸先生三次巧妙的“班门弄斧”折服了在场所有人。

【解读】金庸是饮誉世界的武侠小说大师,被“金迷”们尊称为“金大侠”。作为世界名人,他为别人题字题诗无可厚非。难能可贵的是,金庸有自知之明,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金庸三次援引“班门弄斧”,足见他的谦逊。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其实,“班门弄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弄斧”的实力,没有实力只能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07上楼写作去

写作素材

1989年,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出版发行。不久,该小说获英国最具影响力文学奖布克奖。

获奖后,石黑一雄成为公众人物。与此同时,著名导演伊沃里抛来橄榄枝,准备拍摄同名电影。其后两年中,他非常忙碌,不但要接受各种采访,还要参加各种研讨会。而为电影选角色、宣传、筹集资金,这种活动让他一度觉得恍惚,感觉自己不像作者,反而像一个商人。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门口的拜访者赶也赶不走,每个电话似乎都很重要,每个会面仿佛都很关键,令他无法开口拒绝。杂事占用了他的写作时间,下部小说《无法安慰》也一拖再拖,无法按计划完成。

见丈夫根本无法安心写作,妻子洛娜·麦克道格尔觉得必须彻底改变现状。于是,她不但承担了全部家务,还自觉担当了“挡箭牌”。只要电话铃声一响,她就会抢先接过电话,婉拒邀请或采访。然后,她会对丈夫说:“这些事你不能做。去,上楼写作去。”为了丈夫能专心创作,她还发明了“崩溃式”写作方法,除了睡觉、吃饭和散步,石黑一雄只被允许待在楼上的书房,不能接电话、回邮件,更不能参加应酬。

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作家石黑一雄。记者采访道:“此时此刻,您最想表达什么?”石黑一雄由衷地说:“我最想感谢我的妻子,感谢她说的‘上楼写作去’。如果不是她反复说这句话,我很可能每天陷入杂事中不能自拔,更不可能写出好作品,当然也就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解读】石黑一雄虚心接受妻子的建议,从繁杂的应酬中解脱出来,埋头创作,最终荣获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石黑一雄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弈秋是全国闻名的善弈者,他收了两个徒弟,一个专心致志,不肯遗漏老师教诲的每一个字;另一个虽身在课堂,心里却想着鸿鹄与射猎一类的事。最终的结果,两人迥然不同。孟子说:“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下棋是这样,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呢?

08胡歌续用他的司机

写作素材

2006年8月29日晚上,正在横店拍摄《射雕英雄传》的演员胡歌,坐车赶赴上海。途经沪杭高速公路嘉兴路段时,胡歌乘坐的商务车与一辆厢式货车发生了严重追尾。与胡歌同行的同事兼好友张冕身受重伤,第二天凌晨不幸去世。

在这场惨烈的车祸中,胡歌遭遇了重创,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胡歌的司机小凯虽然逃过一劫,但是立即陷入了另一场劫难。因为这场车祸是由于小凯疲劳驾驶造成的,大家纷纷指责他,胡歌的众多粉丝更是对他展开了口诛笔伐。小凯一直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沉浸在痛苦之中。直到车祸发生8个月后,小凯才见到了胡歌。当时,小凯战战兢兢,根本不敢正视胡歌。倒是胡歌原谅了小凯,还安慰他。

小凯愧疚难当,始终无法宽心。他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以后一定无法留在胡歌团队工作了。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小凯向胡歌的经纪人递交了辞职信。没想到,胡歌伤愈后,决定继续让小凯担任司机。面对大家的不解,胡歌解释道:“全世界都可以怪他,但是我不能。否则,这个小孩就完了。”

小凯曾问胡歌:“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胡歌笑着回答:“你可以多做善事,每天坚持,相信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重新面对生活。”

【解读】一场惨烈的车祸,给胡歌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创伤,司机小凯愧疚难当,不敢直面胡歌。胡歌原谅了小凯的过错,让他继续回团队工作,并鼓励他重新面对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在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金钱,而是谅解;在人际交往中,最能取悦于人的不是地位,而是宽广的胸怀。宽容是做人的美德,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宽容了别人,也就善待了自己。

写作素材

1925年,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张恨水准备辞职,报社经理吴范寰去找社长成舍我,商议接替总编辑一职的人选。当时张友鸾刚从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因在学校期间编辑《文学周刊》而引起了吴范寰的注意,吴范寰推荐由他来接任总编辑一职,成舍我同意让张友鸾来试一试。

见到张友鸾后,成舍我不禁犯嘀咕,原来当时的张友鸾刚20岁出头,看上去是个文弱书生,他挑得起总编辑这份大梁吗?成舍我暗自后悔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草答应让张友鸾来上班。就在这时,张恨水在挽留下同意暂时留下来,成舍我赶紧以“人年轻,恐难胜任”等理由把刚上了3天班的张友鸾辞退了。

这下,可把张友鸾惹火了,刚上班3天就被辞退,面子上过不去不说,他更痛恨这种“用人而疑”的作风,于是一气之下,援笔展纸,洋洋洒洒,写了一封长信臭骂成舍我。文中援引《国语》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之句,意为狐狸生性多疑,刚把食物埋好,随后又刨开看看,以此讽刺成舍我疑虑过多,出尔反尔,不能成事。情绪激动,言辞多有不敬处。

谁知成舍我看到这封责骂他的信后,不仅不生气,反而一读再读,十分欣赏。原来,信中张友鸾大胆泼辣的个性,以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斐然文采一览无余,让成舍我见识了张友鸾的锋芒和才情,而这些优点又绝不是那些唯唯诺诺、等因奉此的庸俗报人所能比的,《世界日报》需要这样的人才。成舍我当即拍板:“此人非用不可!”赶紧亲自请回张友鸾,让他先干《世界日报》社会版编辑,一年后,张恨水离职,张友鸾即继任总编辑一职,时年22岁。

【解读】20岁出头的张友鸾为人率真耿直,面对社长成舍我的“挑衅”,洋洋洒洒,写了一封长信臭骂成舍我,真可谓初生牛犊不畏虎。成舍我看了张友鸾的责骂信后,十分欣赏张友鸾的个性和才情,大胆启用张友鸾,后来让张友鸾继任总编辑。张友鸾骂来了总编辑,堪为文坛佳话。成舍我慧眼识英才的明智以及不计嫌隙的宽广心胸,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10跳出惯性思维

写作素材

影帝李小龙有一个美丽的私人花园,布置精巧,错落有致,里面有怪石嶙峋的假山,有一个大大的蘑菇形喷泉,有可供休息的凉亭,还有各种颜色的花。每到春天,花园一片盎然。

一到周末,总会有人到此游玩,李小龙因此而烦躁。其原因是,有人在花园的草坪上搭帐篷,搞野炊;有人在花园里采花,折断名贵的花木;有人不顾危险,爬到假山上登高看景;有人在凉亭的长椅上嗑瓜子、吃零食,到处丢弃垃圾;有人利用喷泉中的水洗抹布或杂物……弄得花园一片狼藉。

李小龙找人将花园围起了篱笆,可花园那么大,靠一道篱笆根本阻止不了游人。有人翻越篱笆进园。他又命人在花园门口竖起“私人花园禁止入内”的警示牌,游人仍视而不见。后来,又尝试了几种方法,都无济于事。他十分焦急,而又苦无良策。

一天,朋友来访,李小龙向其诉说苦衷,朋友建议他改变思路。于是,他找人做了数个大牌子,分别竖立在进入花园的几个必经的路口。上面写着:“如果在花园中被毒蛇咬伤,离此最近的医院在十五公里以外,驾车需要半个小时。”没想到,这一招果然奏效,从此,再也没有人进入花园。

【解读】李小龙的私人花园,被不文明的游客糟蹋得不成样子,围篱笆、竖立措辞严厉的警示牌都无济于事,他为此而苦恼。后来,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将警示牌上的文字换成温馨善意的提醒,一下子解决了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要走出惯性思维,多动脑筋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转换思路天地宽。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11护他人尊严

写作素材

吴冠中生活简朴、低调,经常花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儿的剃头师傅理发。一次,一个同事遇见了他,开玩笑地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么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吴冠中扭过头笑道:“剃头师傅也是‘行为艺术’,我们是纸上谈兵,而他们是在我们头上施展才艺呢。”同事却挖苦道:“按您所说,站街的乞丐就应该是行为艺术大师了。”

吴冠中见对方的语气充满鄙夷的意味,立即回敬道:“你别自以为是,你的体面还要剃头师傅给你修理呢。乞丐们大都站着行乞,说不定我们当中有些人连站着的习惯都没有培养出来……”同事一听,无趣地走开了。

【解读】尊严,简单地说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权利被尊重;详细的定义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当下,“尊严”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生活中常被提及,然而人们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了他人也有尊严。吴冠中虽然生活简朴、低调,但是在“尊严”二字上,始终坚守做人的准则。面对同事对自己的挖苦,以及对乞丐的鄙夷,吴冠中言语中丝毫不退让,用机智的语言,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他人的尊严。这则素材也告诉我们:他人也有尊严,不尊重他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12借衣访恩师

写作素材

有一次,李鸿章被紧急派往南京处理公务。在经过家乡合肥时,他决定抽空去拜望自己的恩师徐子苓。

李鸿章和一名随从匆匆忙忙赶到徐府大门口,门人看清他的顶戴花翎和官服后,吓得赶紧跑着去禀报。看到门人着急慌忙的样子,李鸿章突然“哎呀”一声叫住门人,对他说道:“你不要急于通报,能否先借我一套衣服呢?”

一头雾水的门人连忙去找衣服。

一旁的随从越看越糊涂,忍不住问道:“大人,您要门人的衣服有何用意啊?”

李鸿章回答道:“我方才突然想起,倘若穿着官服去见恩师,恩师一定会很有压力。即使我想一叙旧情,他也定会有所顾忌。我脱去官服,换上便装,恩师肯定会放松心情,如此方能拉近我和恩师之间的距离。”

【解读】人们在评述李鸿章功过是非的同时,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养颇高的文化人。其实,李鸿章有着诸多地方值得世人学习,尤其是在为人方面。这则素材中,李鸿章在公务繁忙之际还能抽空拜望恩师,已属不易;为了不让自己身着官服给恩师带来压力,他居然借穿门人衣服前往,如此高贵的人格魅力,更是万分难得。可见,李鸿章虽然位高权重,为人却谦恭有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向李鸿章一样,多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写作积累|又一波名人故事来袭,收好了~


13早乙女哲哉——“天妇罗之神”

写作素材

日本美食界大师级人物早乙女哲哉,每天工作10小时,50多年来从没请过一天假。他用一生的时间去炸天妇罗,被称为“天妇罗之神”。

早乙女哲哉成名后接受过很多采访,其中,日本NHK电视台采访过他多次。有一次,NHK想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跟拍一个姑娘学炸天妇罗的过程,而后制作成纪录片。这个姑娘给早乙女哲哉打下手,同时跟着看、学,慢慢地融入炸天妇罗的气氛中。两个星期过去了,NHK提议最后一集让姑娘亲手炸一次天妇罗,然后让早乙女哲哉评分。早乙女哲哉同意了。最后一天,他取出一条鱚鱼交给姑娘。姑娘毛手毛脚地处理了鱚鱼,然后放进油锅里炸,翻了几下之后,她又慌里慌张地将鱼捞出。

姑娘的这些举动,让一向和善的早乙女哲哉勃然大怒,他开始指责姑娘:“你知道一条鱼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长成吗?你知道一个渔民要练多少年手艺才能捕到这种鱼吗?答案是,5到60年!你又是否知道,有多少人拼了命才能使这条鱼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餐馆,然后以最鲜美的状态呈现在顾客面前?你把一条好好的鱼给糟蹋了。你这样,不仅是对批发商和顾客失礼,更是对渔民和鱼失礼!”

姑娘被吓呆了,一旁的摄像师也看呆了。摄像师小声安慰姑娘说:“别怕,到时我们还会剪辑,这一段应该不会播出去。”没想到,早乙女哲哉听到这句话后很坚决地说:“NHK若不把我这段发怒的视频播出去,把视频剪辑成一个姑娘轻轻松松学两个星期就能把天妇罗炸好,那么,这个节目我决不同意播出!”

最终,NHK尊重早乙女哲哉的意思,把他“骂人”的过程原原本本地播了出来。没想到,这个节目播出之后,“骂人”的早乙女哲哉赢得了一片赞许声。大家都说:“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早乙女哲哉始终抱着不容亵渎的敬畏感,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解读】在东京,早乙女哲哉几乎就是“天妇罗”的代名词。早乙女哲哉用一生的时间去炸天妇罗,可见他对自己认定的事情的执着;早乙女哲哉在录制节目时对那位没能尽心炸好天妇罗的姑娘进行严厉斥责,足见他对所热爱事业的敬畏感。一个人因为只热爱最完美,才会视“一般般”“马马虎虎”为仇敌,才会眼睛里揉不进沙子。

14巴尔扎克的乐观

写作素材

巴尔扎克活着的时候,国家学会不要他,因为他是一个负债的作家;正人君子不理他,因为他是一个潦倒的作家。这个不懂人情世故和阴谋诡计的幻想家,总在找门道发财,却总发不了财。在他成名之前,贫穷总是困扰着他。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后来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支援,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粮喝点白开水。但他依然乐观,每当吃饭时,他便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爬进了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乱摸。他被响声惊醒了,悄悄爬起来,点亮了灯,十分平静地笑着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在书桌里都不能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更别想找到了。”

【解读】巴尔扎克并非一出生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他也困顿过、狼狈过。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穷困而怨天尤人或沮丧沉沦,他更明白那样根本于事无补。他乐观面对生活,从容淡定,超然洒脱,甚至可以说他把落魄与苦难嚼得津津有味。有人说“生活是地狱”,而有人说“生活如天堂”,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相信乐观的态度会收获一份幸福的生活,而悲观的态度所能得到的只是一份失意的生活。

15剪纸的马蒂斯

写作素材

有一张马蒂斯晚年的照片经常出现在我眼前:83岁的他,坐在画室里的轮椅上,光着脚,专心地剪纸。他的脚下是纷乱的碎纸,他的神情专注而安详。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他左脚的几个脚趾微微跷起。那时的他,因癌症手术,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站立着画画,创作剪纸可能是他面对身体状况所采取的“应变”手法。他说过,简单的剪刀和纸,是他找到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

我总是被上述的场景所感动,这里有艺术家对生活不倦的喜悦和爱,也有艺术家迷恋创造的一片童真。

回头再看马蒂斯的作品,那炫目而又泛滥的色彩,那恣意的形式,美艳而又明净的风格,跃动着的又是安宁的意境。他在极度平面化的单纯里,贡献出平凡生活里永恒的愉悦和浪漫。

当更多的人把他和毕加索同称为现代艺术的源头时,我在暗地里只有一个很小的愿望。我的腿会不会有一天也不能动了呢?这想法很不吉利,可我还是想,马蒂斯83岁时拍的这张照片就是我生活和创作的榜样。

【解读】这篇小短文是作家铁凝所作。马蒂斯是法国著名的画家,也是享誉世界的一位艺术大师,他在雕塑、剪纸、绘画等方面具有杰出的成就,最著名的要算绘画。但是马蒂斯晚年的时候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已经不能再坐在画布前绘画了。这个时期的马蒂斯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再绘画,转而通过剪纸表达自己的艺术灵感。如果一个人能这样执着于一种艺术追求,并进入这样一种纯净的创作艺术的状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更纯粹的精品力作。作家铁凝亦是如此,她在文学方面虽然已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仍希望像马蒂斯那样,在单纯里贡献出平凡生活里永恒的愉悦和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