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在《水滸傳》的結局中,宋江死了,死的無聲無息,順便還帶走了最忠心的兄弟——李逵。

當初嘯聚山林,大碗吃肉、大口喝酒的梁山好漢,以這樣“窩囊”的姿態落幕,令人嘆息!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宋江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作為梁山首領,宋江對梁山集團的悲慘結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在《水滸傳》中的種種表現一直引人爭議;有人認為他沒有血性,被小妾綠了,也不生氣,性格太瘟;有人說他奴性太強,能站著把錢賺了,他非得跪著賺錢才安心,他不配做梁山首領;更有人說他,為滿足一己之私心,拖累眾多梁山兄弟喪命,為人不義!

今天,咱們就來詳細的聊一聊宋江,這位一手將水泊梁山帶到巔峰的男人,是如何帶著梁山集團走進死衚衕的?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本文的兩個核心觀點是:

1·宋江選擇歸順朝廷,是正確的

2·宋江歸順朝廷的方式,錯了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最初或因為朝廷奸佞陷害,或看不慣世道的不公,才一個個被逼上梁山的,為的是尋找一個與世隔絕,盡享安逸的歸宿。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魯智深

事實上,梁山泊在早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好漢們在水泊梁山逍遙自在,快樂齊天;朝廷官兵也拿他們無可奈何!兄弟彼此以兄弟相待,每個人似乎在這裡都找到了理想的生活。

後來,梁山集團在及時雨宋公明的領導下,不斷擴張,招攬了不少英雄;在梁山集團壯大的過程中,宋江無意間結束了“梁山集團”世外桃源時代!因為,他們已經龐大到,令朝廷感到不安的地步!

於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集團領導人開始尋找出路!是就地造反?還是歸順朝廷?宋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即使梁山兄弟們心有不滿,甚至因此心生嫌隙,宋江也要竭力促成“招安”。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阮氏兄弟

今天,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審視一下,梁山好漢歸順朝廷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1·首先,我們要做一道判斷題:梁山的實力足夠自保嗎?

從戰績上來看,水泊梁山地勢易守難攻,一百單八將個個身懷絕技,朝廷接連派兵圍剿,均大敗而歸;戰績相當漂亮!

因此,很多讀者認為梁山水泊足以自保,歸順朝廷純粹是宋江等人奴性思維的慣性。

有這樣的觀點,是沒有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梁山集團歸順朝廷,本質上還是因為梁山的實力太弱小,根本不足以自保。

為啥這麼說?梁山聚義時,梁山集團正值壯年,當然兵多將廣,每次朝廷來剿殺,都能大獲全勝;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年後呢?一旦這些英雄老去,梁山的實力漸漸萎縮時?誰能來保衛他們的晚年生活呢?

隨著對峙日久,雙方實力會發生質的逆轉。朝廷有穩定的人才選拔機制,也有穩定的兵員補充;那梁山是否有穩定的人才培養機制?梁山的軍隊是否有足夠的新鮮血液補充?

答案是: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梁山在朝廷眼中的分量會越來越小。


·為何會發生這種轉變?

我們來看一下樑山的人才招攬方式:梁山之所以能聚集眾多好漢,很大程度上是仰慕晁蓋、宋江、柴進、盧俊義等江湖大V,慕名而來。這種人才招攬方式,簡單有效,能夠快速聚集志趣相投的合作伙伴,壯大梁山實力。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盧俊義

但也弊端明顯,不能長期穩定的培養人才。一旦宋江等人成了“過氣”的大V,或者有了更有魅力的江湖大佬,這條吸引人才的渠道就會中斷。

所以,在梁山在集齊108將之後,便再無其他英雄好漢加入,這是梁山集團的容量極限。


·其次人口問題。

人才沒有了,可以慢慢培養新人;但人口流失,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水泊梁山的性質是:劫富濟貧的土匪!在附近群眾的眼中,那就是黑社會,能不招惹儘量不招惹。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王英、扈三娘

梁山上的小嘍囉,他們也多是附近的村子無業遊民,走投無路投奔梁山,這樣的人是不會拖家帶口,所以梁山上女眷、兒童很少,人口出生率極低。

所以,梁山集團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兵員逐漸老去,新兵補充又不穩定,長此以往,人口老齡化將會使得梁山集團的戰鬥力流失大半兒!相比於大宋朝廷,他們缺乏一整套穩定的人口補充機制。

舉個歷史的例子:蜀國後期,諸葛亮為何著急六出祁山?因為劉備從荊州帶去的蜀兵,再過幾年,便都老去了,不再有什麼戰鬥力了;而蜀地又比較貧瘠,無法有效補充兵員。一旦,這一批士兵老去,蜀國將面臨滅亡。所以,蜀國以攻為守。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諸葛亮劇照

梁山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鼎盛時期的梁山,固守梁山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再過十年呢?當一百單八將老去,梁山人才逐漸凋落,人口老齡化,整個土匪窩上演英雄遲暮的戲碼,那是真正的絕境。這是戰線拉長導致的實力危機!

故而,宋江要在梁山實力最為強悍的時期,拿出籌碼與朝廷談判,獲得招安資格。


2·人心問題:被朝廷招安,真的只是宋江等少數人的想法嗎?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宋江與晁蓋

雖說被朝廷“招安”是宋江首先提出來的,但有這種想法的人,可不是少數!在梁山隊伍日益壯大後,梁山內部也開始分門別派。


各路好漢可以大概分為這麼幾類:

·晁蓋、阮氏兄弟等人,屬於義氣派,他們講義氣,上梁山就是為了和兄弟們在一起,逍遙自在。

·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屬於堅定的反對派;他們有的與朝廷高官結下仇怨,或犯下滔天大罪的,他們的特點是:對朝廷不抱有什麼希望。

·盧俊義、徐寧、燕青等人,屬於裹挾派;他們之所以上梁山,是被宋江連蒙帶騙,誘至梁山的,更沒有長期做反賊的覺悟。甚至,宋江招攬他們的承諾便是,招安之後,給他們更大的官位。

·還有一類人數最多的隨遇而安派;落草為寇,本就是隨遇而安,大哥帶頭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們忠心跟隨便是!

晁天王去世後,阮氏兄弟、劉唐等人基本上喪失了發言的權利;武松、魯智深等人,又是從二龍山剛剛投奔來,說話分量不足;反觀盧俊義為首的“名門望族”,以及軍師吳用,這些梁山主要骨幹力量都是希望招安的!

隨著晁蓋的去世,宋江招攬盧俊義、燕青等人入夥,已經大大的稀釋了梁山的土匪屬性;更稀釋了梁山堅決對抗朝廷的決心。漸漸地,被朝廷招安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那麼,又有人說了,既然在梁山不能持久發展,宋江等領導人為何不主動出擊?逐步擴大自己的地盤,學習“方臘”,直接造反呢?這就涉及到,梁山好漢的政治經濟基礎。


3·梁山集團具備造反的條件嗎?

(1)梁山好漢缺乏造反綱領;他們的目標是逃避官府,而非對抗

是造反,還是割據一方?在宋江來梁山之前,晁蓋、吳用他們只是想安心做一夥土匪,逍遙自在。但是隨著他們的體量越來越大,朝廷已經注意到他們的存在,想要像以前那般“悶聲發大財”,整日逍遙自在已經不可能了!

他們必須做出選擇!分散目標,避免朝廷關注?還是繼續壯大,對抗朝廷。

分散目標顯然不可能,水泊梁山這樣的優勢堡壘,沒有人願意主動離開;強制分散眾位兄弟,只會損害自身威信!

若繼續壯大,攻城略地,則缺乏一個好的理由。

梁山好漢攻打祝家莊,攻打高唐州都是為了營救自己兄弟,或者為兄弟報仇;平白無故的攻打別人,擴張自己的地盤,與梁山的戰鬥理念不合。

因此,梁山好漢在“自我政治定位”上,受限極大!


(2)梁山集團缺乏凝聚力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林沖之死

當梁山好漢屢戰屢勝時,眾人之間的意見不合,也就彌合過去了。對於一支團隊來說,在鼎盛時期團結一致,很容易;難的是,在走下坡路時,人心還能否團結一致?

在人心向背不一的情況下,梁山水泊萬一在某次戰鬥中失利,或者在於朝廷的抗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眾人是否還能齊心協力?是否會有逃兵?大家會不會嚷嚷著散夥兒?

這一點可以在梁山軍征討方臘的途中可以看到,當前途黯淡無光時,不斷有人退出梁山軍,尋找新的落腳點。若宋江沒有歸降朝廷,繼續在梁山與朝廷對抗,隨著時間推移,當梁山處於弱勢時,也必然會有人不斷逃下山去。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阮小七與軍師吳用

梁山一百單八將,這既是人才雲集的象徵,也是人心不一的象徵,梁山上的諸多好漢都有不聽號令,私下行動的例子,諸如:黑旋風李逵多次不聽宋江的命令,私自行動;魯智深、武松出家,事先也未曾與宋江商量。


(3)經濟基礎薄弱

小農經濟狀態下自給自足,可也無力擴張;土匪不擅長務農;依賴打劫能維持多久呢?

梁山好漢的號召力,更多的是吸引來的是各地綠林好漢,也就是黑社會分子,對廣大群眾沒有吸引力。

相反,梁山好漢的草寇出身,殺人如麻,還造成了負面社會影響,致使很多農戶是害怕他們的,更遑論跟隨起義!


綜上所述,梁山從成立的初衷,便是打造一個“精而美”小型世外桃源,然而,隨著梁山好漢的日益增多,與官府產生越來越多的摩擦,導致梁山集團不能再繼續偏安一隅。但梁山集團又不具備對外擴張的動力,也缺乏造反起義的領袖人物。

因此,在固守梁山與起義造反兩條路都被堵死的情況下,“被招安”便成為了唯一正確的方向!



但令梁山首領們沒想到的是,在招安之後,他們並沒有如預期的那樣,獲得朝廷的信任,被委以重任;反而成了砧板上的魚肉,被高俅等奸臣一步步逼上絕路,最終一百零八位好漢,死的死,傷的傷,有的出家,有的隱姓埋名。

最終落得這樣的結局,宋江哪一步棋走錯了呢?

1·心理上過於積極,導致其忽略了招安後的風險,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出身富裕之家的宋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難以擺脫忠君愛國,為國效力的思想束縛;從宋江個人角度分析,他上梁山的原因,便是題了一首“反詩”,他本來想表達忠心,卻被誤解為“造反”;宋江心理一直有著“澄清自我”的執念。在執念的誘惑下,宋江的很多行為都不合常理。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宋江題反詩

當宋江的身份是梁山反賊時,他主動拜見宿太尉,託人向皇帝請求“招安”!這樣一來,首先讓自己陷入了“求人”的位置。

隨後,梁山打敗高俅,宋江不但沒有趁機消滅朝廷上的敵人,反而對高俅抱有不切實際的政治幻想!上演了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實在是上趕著用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最後,當朝廷明擺著把“梁山軍”當槍使,宋江等人仍然幻想著忠君報國,放棄了最後的逃生機會。

這就是在可以肆無忌憚的時候,選擇了保守;想肆無忌憚時,卻已經沒有機會!宋江等人應該明白,從反賊搖身一變,成為大宋的臣子;由“黑”洗“白”這是一件高風險的事兒。

但宋江等人迫切洗白身份的執念,只想高收益,而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萬一失敗了怎麼辦?他們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2·缺乏政治經驗,用自我閹割來實現政治自保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在沒有向朝廷爭取到足夠的談判籌碼時,宋江便亮了底牌。只做過鄆城押司的宋公明,在朝廷面前只知道服從,實心辦事兒,天大的冤屈自己嚥下去,像個受氣的小媳婦。

然而這樣的隱忍策略在政治上並不能為梁山集團帶來同情;反而讓高俅、蔡太師等奸臣覺得軟柿子好捏!

被招安後的梁山軍攻打方臘,這裡就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在沒有得到充分的政治保障時,主動承擔了超出能力的政治風險;攻打方臘萬一失敗,梁山軍能背得起這口“黑鍋”嗎?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二是,通過削弱自己的實力,來獲得朝廷的信任,這種行為相當於政治自殺。攻打方臘就是沒有把“梁山軍”視為朝廷的兵,宋江等人天真的去感化皇帝。以一人之愚忠,拖累眾多兄弟喪命,實在是悲哀!

梁山好漢被招安,好比一個創業團隊上市融資,他們的目標是獲得更多資源,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官場派系。但他們“上市”之後,便失去了掌握公司命運的權利!在這點,我覺得他可以向吳三桂學習一下,在歸順之前,必須手握足夠的籌碼,為自己爭得更多的話語權,以防日後不測!



宋江臨死之際,將弟弟李逵招來,共飲毒酒,以保全梁山好漢的名聲。從某種程度上說,宋江的確完成了當初的承諾,眾位兄弟不再揹負著“土匪”的名號,只是這代價未免太大!

理想主義者宋江的歸順之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

朝堂之上,高俅、蔡太師依舊在禍國殃民,梁山上“替天行道”的招牌,已經被叢生的荒草淹沒!至此,一代綠林好漢帶領著眾多兄弟走完了悲劇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