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程序及土地價格定義的界定

一、土地估價程序

土地估價的程序是以接受估價委託書開始到提交估價報告為止的全過程。具體的步驟為確定估價基本事項、擬定估價作業計劃、收集資料實地勘察、分析收集相關資料、選定方法試算價格、確定宗地估價結果、撰寫估價報告等。明確估價基本事項是完成土地估價項目的基礎,通過與委託方的溝通,瞭解估價目的,委估宗地的具體位置、權屬狀況、土地的利用現狀、評估基準日等情況,才能有效的判斷工作量。安排估價人員,擬定工作計劃。並按照工作計劃收集資料,進行實地勘探,實地勘探也是對委託方提供的資料進行核對的過程。

分析整理相關資料是選擇合適方法、科學評估、保證評估結果準確性的前提。

估價報告是對估價全過程的總結,也是土地估價師提交的工作成果。

二、土地估價基本事項

1、確認估價對象的類型、範圍、評估期日、宗地狀況、宗地條件等。

2、確定委託方的評估目的、主要包括轉讓、交換、訴訟、保險等。

3、確定評估條件評估條件不同則所評估的價格或租金也是不同的,估價條件主要包括宗地的交易時間、交易方式等基本項目,凡是影響價格的條件都要考慮進去。

4、其他考慮:考慮使用年期、租金的支付方式、支付日期等因素。

三、擬訂估價作業計劃

應由多個經驗豐富的估價師共同擬定,擬定工作計劃必須先行進行調查、在已確定估價項目基礎上就執行各項目的性質、工作量、人員安排等做出統一安排。

四、收集資料實地踏勘

估價結果是估價師對估價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的、估價報告的內容也必須要充分資料和數據。如產權登記資料、市場交易資料、一般地價影響資料、宗地相關資料即收益資料。確定土地最佳利用的資料主要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總平面圖等。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進行估價時,收集的資料也是不同的。例如採用收益法進行估價時,主要收集委估宗地或與宗地相似宗地的總收益及總費用等資料。

土地估價程序及土地價格定義的界定

五、分析整理相關資料

一般資料是來源於土地本身以外的政治、經濟、環境等因素,一般資料又可以分為主要資料和次要資料,二者又可以分為整體資料和個別資料,主要資料是估價師收集整理的資料,而經許多幾機構整理收集後出版的可以為大眾運用的資料為次要資料。整體資料是針對全局 的資料,個別資料是可以具體到案例的資料。一般資料的用途主要有三種,1、提供委估宗地的背景資料,2、提供可能影響地價趨勢的資料,3、各種估價方法中所需要的一般數據。

特定資料是指關於委估不動產的狀況,可比較的交易案例的資料。

六、選定方法試算價格

1、尋找理論上適合的估價方法

主要依據估價原則和估價對象的特點來確定,基本的估價方法有市場比較法、收益還原法、成本逼近法、剩餘法、基準地價修正係數法等。一宗地一般選擇2-4個初選方法。

2、對確定的初選方法進行適用性的分析

在這一過程中,要分析所選擇的方法與估價對象價值的相關性,如,估價目的是交易,委估宗地可以交易,且市場為正常的交易市場,有充足的可比較案例,那麼委估宗地就可以採用市場比較法進行估價,同時,這一過程也可以排除一些不適用的初選估價方法。

土地估價程序及土地價格定義的界定

七、確定宗地估價結果

1、土地價值的試算

(1)選擇並列出地價計算式

(2)根據所選擇的方法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並確定一些關鍵性基礎數據

(3)根據這些數據分析確定能夠真正代入公式的數據

(4)確定一些重要的參數

根據上述的程序計算出估計的初步結果,評估師及評估結果對初步結果進行復審和分析,最終確定委估宗地地價結果。

八、撰寫估價報告書

估價師決定了估價對象估價額後,應及時撰寫估價報告,對整個估價工作進行總結整理。並向委託方和土地管理部分提交的主要成果。土地估計機構應向委託方提交土地估價結果報告,向土地管理機構提供土地估價技術報告。從報告的格式上看,宗地估價報告可以分為書信式表格式和文字式。

九、土地估價報告審核

審核的目的是未來保證報告的質量,估價機構應建立內部審核制度,由資深估價人員按照報告的要求,對報告進行全面的審核,並確認估價結果的合理性。

重點審核內容:確定估價報告與規範根式是否相符,應有兩名評估師簽字,評估方法選擇無嚴重錯誤,報告五嚴重漏項。計算公式及各項數據的出差和參數的正確等。

土地估價程序及土地價格定義的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