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詳細的納米抗體制備方法還不馬上收藏第一節

抗體是由免疫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產生的能夠特異性和抗原結合進而中和抗原的生物蛋白質分子。

由於抗體能夠特高異性高親和地結合抗原,抗體一直都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核心分子之一,廣泛應用在學術研究、疾病診斷以及醫學藥物各個方面。

傳統抗體分子(IgG)是一種結構相當保守的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組成。抗體分子的輕鏈包含1個VL區和1個CL區,而重鏈則擁有1個VH區和3個CH區(CH1、CH2和CH3)。

VH區和VL區之間通過二硫鍵相互連接形成抗體的可變區(Fv),是抗體識別抗原的最小單位,抗體可變區的序列差異決定了抗體能夠特異地識別不同的抗原。而CL區和CH區則是相對保守的,被稱為抗體的恆定區,其中CH區的CH2和CH3兩個區域對於抗體招募免疫細胞發揮ADCC和CDC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麼詳細的納米抗體制備方法還不馬上收藏第一節

單域抗體(SdAb)為駝類和軟骨魚類中天然存在的僅由兩條重鏈組成的特殊抗體,只包含一個重鏈可變區(VHH, 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Antibody)和兩個常規的CH2與CH3區。單域抗體通過重鏈上的一個可變區(VHH)結合抗原,該可變區可以單獨穩定地在體外存在,被稱為駝類單域抗體(SdAb)或者納米抗體(nanobody)。納米抗體晶體寬為2.5nm,長4nm,分子量僅為傳統完整抗體的1/10(約15kD)但依然具有完整的抗原識別能力,一般通過噬菌體篩選得到完整抗體序列。

得益於納米抗體微小的結構、完整的抗原識別能力以及噬菌體篩選技術,納米抗體表現出高親合力、高特異性、強穿透性和易於改造和表達等特點,並且由於可以獲得抗體完整序列,納米抗體可以通過體外重組表達高質量穩定生產,有效避免傳統抗體的批次間差異問題

和傳統抗體相比,納米抗體分子量小,結構簡單。而得益於分子量小的優勢,納米抗體更進一步具有多個特徵,使得納米抗體在新藥物發現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潛力:

(1)和靶點結合特異性更強;

(2)更高的組織穿透力;

(3)更高的穩定性;

(4)適合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5)更容易體外改造和優化;

(6)更容易人源化。

這麼詳細的納米抗體制備方法還不馬上收藏第一節

由於納米抗體的這些特徵,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藥物生產企業在不同的場景中關注、嘗試使用納米抗體。而納米抗體的開發不同於傳統單克隆抗體通過雜交瘤製備的方法,它一般通過免疫羊駝、構建噬菌體文庫和通過噬菌體展示來篩選製備。下面,我們將詳細講述推薦的實驗方法制備納米抗體的流程以及其中的關鍵點和操作技巧,其中的每一個步驟均由艾柏森生物經過多次優化和總結,供有需要和想嘗試納米抗體的機構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