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韓國財閥政治

權力的遊戲:韓國財閥政治

韓國最大的幾個財閥集團


韓國是經濟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7年GDP達1.53萬億美元,人均GDP達2.9萬美元,屬於發達國家行列,而韓國的政治制度與美國類似,都實行“三權分立”的體制,同時韓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和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先由政黨推薦黨內候選人,再由全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不得連任。

韓國的經濟命脈是由龐大的壟斷性財閥直接控制的,以三星為首,包括SK、現代、LG、樂天等共十家財閥2016年財富直接佔據了韓國全年GDP的82%,單單是三星集團一家就佔據接近四分之一的GDP,可想而知韓國的財閥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有多大。與此同時,正是由於韓國財閥有著雄厚的財力物力,而韓國又是民主選舉的政治制度,所以財閥也不可避免地會對韓國國內的政治生態帶來巨大的影響。

權力的遊戲:韓國財閥政治

韓國民眾抗議財閥與政府的勾結


韓國財閥起初是依靠政府的特殊優惠政策和大力扶持才得以不斷髮展壯大。上世紀50年代,剛建國不久的韓國只保留了原先朝鮮的部分輕工業,在美國的物資援助下,韓國政府將其低價賣給一部分私人企業,並用資金髮展經濟,這些私人企業再賣給國民,進而積累資本,開始出現了早期的財閥。上世紀60年代起,時任總統朴正熙開始大力發展國內經濟,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為主導,先後開展新鄉村運動和第一個經濟發展五年計劃,通過擴大政府與當時已初具規模的財閥集團(如三星、LG、雙龍等)的合作,包括一系列政策優惠、法律和金融支持,使得財閥集團得以快速擴張,逐漸鞏固了經濟地位。70年代時,在韓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財閥開始重點投入重工業當中,逐漸形成輕重工業都處於幾近壟斷支配的地位,此時的財閥規模已經十分龐大,而80~90年代又因全球化浪潮,財閥開始投資海外市場,並瘋狂擴張,政府對其的控制逐漸失控,加之90年代後韓國政治民主化,總統獨裁的可能性十分低,使得財閥有機會左右政府決策,財閥轉而對政府施加影響。

權力的遊戲:韓國財閥政治

三星太子李在鎔被調查


不少財閥通過政治秘密政治獻金對政府施加影響,這些獻金不一定是直接用於支持總統候選人的選舉活動,也可以通過總統身邊的親信或相關官員間接影響總統所帶領的政府。不少政府官員名義上是為國民謀福利,實際上只是財閥的“權力代理人”,他們決策的首要考慮因素是財閥的利益,而不是韓國國民的利益。可以參見90年代以來的歷任韓國總統,幾乎沒有“善始善終”的,總統本人或家屬親信都或多或少涉及與財閥的“政治黑金”醜聞而被調查逮捕或自殺,例如韓國前任總統金大中、盧泰愚、李明博、朴槿惠等,這一點也是韓國政治生態的突出問題。

權力的遊戲:韓國財閥政治

在韓國,總統是一個高危職業


然而也正是由於財閥把控著國家經濟命脈,關係著國家穩定,所以韓國政府對待財閥問題常常是力不從心,即使真想對財閥開刀也不敢太過火,而財閥也經常會通過幕後操縱阻止政府的進一步改革。此外,財閥還通過涉足新聞媒體和娛樂行業,編織起一張巨大的社會網,基本上掌握了韓國的所有行業,留給新興企業的機會幾乎沒有。

權力的遊戲:韓國財閥政治

韓國明星往往是財閥利益輸送的犧牲品


儘管韓國國民對財閥怨言頗多,但無奈這場“權力的遊戲”的最後贏家往往是韓國的大財閥們,政府無法真正改變財閥控制國家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