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五彩斑斕的黑,但他有歡樂悲傷並存的音樂丨夜問

沒有五彩斑斕的黑,但他有歡樂悲傷並存的音樂丨夜問

答案:四幅劇照的電影他都參與了配樂。從上至下分別是《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羅密歐與朱麗葉》(1968)、《教父》(1972)、《八部半》(1963)。

如果讓一個設計師去完成“五顏六色的黑”,那麼他肯定會覺得你是神經病。但如果讓尼諾·羅塔創作一首既快樂又悲傷、既幽默又嚴肅的電影配樂,他一定能完成,因為他是尼諾·羅塔啊。

尼諾·羅塔,意大利作曲家,著名的電影配樂師。他的外祖父是作曲家,母親是鋼琴家,1911年出生的尼諾也天賦異稟,是個神童,11歲就創作出音樂作品。雖然之後父親去世,但他的母親依然努力培養兒子,送他去進修音樂。天賦加上認真學習,讓尼諾在創作上有了堅實的基礎。但他一開始創作的並不是電影配樂,而是歌劇、芭蕾舞劇和交響樂等類型的作品,直到後來機緣巧合下開始創作電影配樂,早前的積累得到了應用。

你會發現,尼諾的音樂具有強大的適應性,往往一首歌劇音樂經他的改編,能夠完美應用在電影裡,反過來亦如此。在他高超的作曲能力下,同一個主題的音樂能夠反映出不同情緒,為不同導演所用,這讓他能夠和費德里科·費里尼、約翰·吉勒明、佛朗哥·澤菲雷裡、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這樣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導演合作。

《八部半》中尼諾用爵士樂、意大利民間音樂等風格,運用鋼琴、手風琴、絃樂等樂器,時而歡快,時而朦朧夢幻,襯托出影片中角色的夢境和幻覺。

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要反映中世紀後,文藝復興時的故事,而當時雖然藝術發展很快,但更多的是在雕塑和繪畫上,音樂領域還多是由吟遊詩人或者教會傳播,鮮有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也沒有特別多流傳至今的音樂,所以這給了導演佛朗哥和尼諾了很大創作自由。其中,羅密歐與朱麗葉兩人相遇時的音樂《what a youth》最為著名,後來被很多歌手翻唱過。

《教父》的配樂讓尼諾為更多人所知,《The Godfather Waltz》主題讓一個冷峻、孤獨、優雅的教父形象鮮活起來,在整個電影裡出現過多次,和他其他配樂一起,構成了一副黑幫史詩。但他卻落選了1973年的奧斯卡,因為主題曲是以前給別的電影創作的,在這裡只是改了改,有違評獎的“原創”標準。但尼諾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在《教父2》中,把這個主題發揚光大,繼續改編,終於拿下了奧斯卡獎。

在意識流、愛情、黑幫題材音樂的創作後,尼諾又涉足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改編的犯罪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他熟練運用交響樂、爵士樂、探戈,一把小提琴可以營造懸疑氣氛,也可以增加詼諧幽默感。加上導演約翰·古勒米的精心導演,讓這個版本的電影成為經典。1979年4月10日,作曲家去世,但他的作品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