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真”男兒的史詩

一卷風雲琅琊榜,囊盡天下奇英才。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
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問題出自朝堂,答案卻在江湖。

——藺晨

好久沒有看過電視劇了。近幾日較閒,想要找些事情來消遣下,忽而想起了竇文濤提過的《琅琊榜》,想來若能經由此人提及,必有些看頭吧!

《琅琊榜》|一部中國“真”男兒的史詩

起初幾集,並未發覺特別之處,可是看著看著,不知不覺,深陷其中,竟然賠盡了好多眼淚,堅持看到最後。

現在細想來,其實整個故事無非就是一個含冤苟且的男子,最終為自己伸冤的老套路。可是,若是細細的品味後,居然會發現:原來,在一個老瓶子裡,裝著的竟然是一壺新酒。

“已經動過的心和已經錯過的歲月,都像逝去的河水,永遠無法倒流”

劇中有兒女情常、有權謀算計,可是更多的卻是情和義,對是面對世態涼薄後的,滿滿的正能量。

一個走出地獄之門的少年,身負著不白之冤,身負著七萬含冤將士的大帥之子,身中劇毒,受過切骨削皮之痛後,以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病體歪歪的文弱書生書之相,重回到世間。

《琅琊榜》|一部中國“真”男兒的史詩

此時,世間已經沒有人再識得他,此時的他儘管揹負了太多仇恨,亦很難聲張。因為,那個曾給滅他滿門、殺盡七萬將士的仇敵,不是別人,是他國家的王,是那個時代權利的最高級。

十三年後,他成了享譽一方的幫派首領,天下豪傑盡在其麾下,整個江湖鮮有人能與他匹敵。此時,對於他來說,報仇似乎已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似乎唾手可得。

可是,他卻選擇了最難的複雜路。

“不是還有我嗎?那些陰暗、沾滿鮮血的事,就讓我來做。想要把惡貫滿盈之人推倒,難免會傷及無辜,甚至有些時候,還要在他們的心上狠狠地紮上一刀……”

他踏入京城,踏入那個從小長大的地方。是的,此時對於他來說,江湖已經進了金陵,他要做的不是以暴易暴,不是殺掉仇人而後快。他要的天下太平,要的是悲劇不再重演。

他選擇了一個最不可能成為皇帝的人,加以扶持,他選擇了一個最大難度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復仇。

《琅琊榜》|一部中國“真”男兒的史詩

他不需要新主為冤魂平反昭雪,他要的是舊主低頭認錯的。是的,他做的。用他早已經沒有當年英武的體魄,用他滿目瘡痍的殘身,為七萬冤死的將士昭雪,讓帝王為昔日的過錯買單。

“現在的每一分時光,都是從過去延續而來的,不查清楚過去,又怎麼知道現在應該做什麼,不應做什麼?無論是再久遠的過去,種下什麼因,終有什麼果。”

可是,就是在人們認可他,讚賞他,無盡感懷之時。

他,那個本真的他又回來了。

《琅琊榜》|一部中國“真”男兒的史詩

此時他,不是一個精於謀算的謀士,不再那個看透人心的精明的書生。

此時他,是一個武士,一個將軍,一個帥才,雖然依舊是那幅殘身,依舊未改回昔日的容貌,可他的心回來了,而這一切的一切,只因為國難當頭,只因為他是將門之子,只因為他是軍人要戰死沙場,只因為……只因為……那片焦土才是真正屬於他的王國。

“都說緣許三生,希望來世我們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穩地攜手終老。” “兄長此諾,來世也一定要記得。” “此生一諾,來世必踐。” ——梅長蘇&穆霓凰

看完這個劇,總會感慨劇中男主的愚忠,如果以現代人的思想,對於不好的、對於壞的推翻、取而代之便可。為什麼非費勁周折,好盡心力去保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王朝。

可是細細想來,卻又發現劇中的男主又是何其的可貴,或許對於那時的他們來說,帝不只是權利的象徵,同樣是一種信仰,是可以付出一切,乃至生命都需要維護、取於精神世界的身外之物。現代人,因為沒有信仰,而私心太重。

似乎,一切與自身利益無關的都是身外。

然而,在男主的身上所體現的,不正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士”的精神嘛。一種家國意識,一種不取巧、不敵視的貴族氣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