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財報,看建行走出的“高質量”步伐

一份財報,看建行走出的“高質量”步伐

面對2020開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國建設銀行在積極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時,其金融科技戰略和數字化經營能力也在這一過程中經受住了一場全方位的壓力測試。

正是依託金融科技系統和手段的支撐,建行員工不僅可實現居家遠程受理業務,通過線上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保障日常業務和管理的運營。更是通過數字化經營模式,釋放出線上線下強勁的多渠道全方位服務能力。

1 一手助抗疫,一手促發展

自疫情發生兩個多月來,建行已投放對公貸款1.07萬億元,其中累計為疫情防控相關企業發放貸款900多億元,服務疫情防控重點企業8197戶;發起設立50億元抗擊疫情穩定發展基金,為湖北等疫情捐款捐物累計接近3億。

以“智慧政務平臺”為政府機構和社會賦能,助力進行智能社區管理。通過“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下沉基層,多渠道部署防疫培訓、疫情查詢、在線問診等功能;聯合有關電商平臺,拓展“網上菜籃子”,為百姓提供居家購買蔬菜食品服務等等。

一份财报,看建行走出的“高质量”步伐

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為柳州市融安縣重點扶貧企業某民用口罩企業發放“雲義貸”100萬元,解決了原材料採購資金的燃眉之急。

進入3月份,隨著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建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按照總行的統一部署,向當地政府和醫療機構捐贈了抗疫物資,並且還利用建設銀行開發的跨境撮合系統,為世界各國組織採購抗疫物資,目前收到的境外抗疫物資採購需求約4億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表示,下一步建設銀行將密切關注全球疫情形勢,及對經濟、金融的衝擊與影響,強化風險意識和理性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按照統一部署,積極推動疫情防控和服務經濟社會統籌發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全力維護“六穩”大局,助力保企業,保民生,以實際行動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應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為支持全球抗擊疫情,推進經濟穩定增長貢獻建設銀行的智慧和力量。

可見,成績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而對於建行來說,這份準備正是以金融為抓手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責任和擔當。如果要為其找到更多合適的註解,或許從建行發佈的2019年財報中能一窺究竟。

2 數據“好”在哪?

據3月29日建行發佈的2019年年報顯示,集團資產總額25.4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9.53%,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14.54萬億元,增幅8.79%。負債總額23.20萬億元,增幅9.28%;其中吸收存款18.37萬億元,增幅7.35%。

在核心指標方面,建行依舊保持了行業領先水平。實現淨利潤2,692.22億元,較上年增長5.32%,同比提升0.39個百分點,平均資產回報率1.11%,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13.18%,資本充足率17.52%。劉桂平表示,從數據上看,2019年建行整體業績體現了三個字,一個是“好”,一個是“穩,一個是“久”。

其中所謂的“好”,除了上述一組組亮眼的數據外,還體現在建行業務發展的趨勢上。例如,在一般性存款中,活期存款佔了56.82%,比前一年提升了1.31個百分點。同時,作為零售業務大行,建行的個貸達到6.48萬億,佔總貸款餘額的43.12%,上升0.75個百分點;實現稅前利潤1486.4億,佔全行稅前利潤的45.51%,提升了0.17個百分點;零售業務對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佔比更是達到了58.6%,比上一年提升了3.5個百分點。

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得零售者得天下”早已是銀行業的共識。所以,一連串“好”數據的背後,凸顯的也是建行為迴歸服務社會發展本源,迴歸服務實體經濟本質,實施包括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已成效初顯,並逐漸進入釋放產能的階段。

例如,隨著住房租賃“圈鏈效應”的不斷放大,建行通過組建住房租賃產業聯盟,以批量化配置和專業化服務,為百姓提供更好的租住體驗,建立開放共享高效的住房租賃新生態。數據顯示,目前已累計上線房源超過2,000萬套,“數字房產”系統已推廣至全國40多個城市,“存房”業務累計簽約超過80萬套。

再例如,建行全面發力普惠金融在高平臺上推進。圍繞“數字、平臺、生態、賦能”的發展理念,推進“惠懂你”“惠助你”“惠點通”和普惠金融運營管理平臺“三惠合一”。

一份财报,看建行走出的“高质量”步伐

其中,僅“民工惠”平臺,就已累計服務客戶400餘萬名。2019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9,631.55億元,較上年增加3,530.81億元,普惠金融貸款客戶近133萬戶,較上年新增近31萬戶;精準扶貧貸款餘額2,195.07億元,較上年增加287.46億元。“勞動者港灣”服務網點數量達1.43萬個,累計服務1億人次。

可見,當建行把新金融的科技屬性、普惠屬性、共享屬性和傳統金融屬性更好地結合起來後,正收穫更多的新認知、新進展。

3 新金融,建行的高質量發展密碼

事實上,隨著對新金融理念和模式的思考、探索不斷深入,建行已深切地認識到,提升金融服務必須以科技驅動。新金融的科技屬性外在表現為金融工具屬性的變化和延伸,但其深層邏輯則在於通過科技手段將金融服務做到極致。

一份财报,看建行走出的“高质量”步伐

為此,建行一方面對內打造協同進化型智慧金融,促進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依託新一代核心系統技術聚合優勢,構建企業級客戶統一視圖,加快構造“多觸點、一體化”的智慧渠道,推出“5G+智能銀行”。另一方面對外構建G、B、C端夥伴式新生態,以開放共享的理念對外賦能。打造智慧政務服務平臺,建立APP、PC端、網點STM、“建行裕農通”、政務大廳“五位一體”服務模式。

一份财报,看建行走出的“高质量”步伐

不難看出,無論是住房租賃還是普惠金融,無論是精準助力脫貧攻堅還是打造“勞動者港灣”,又或者是在疫情中發揮出巨大作用的建行智慧政務服務平臺、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等等,這些貼近百姓期盼和訴求的服務提升能夠得以實現,都離不開金融科技效能的進一步釋放,離不開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金融科技基礎平臺的建設。

“2020年,建行將全面深化新金融發展理念運用,堅持零售優先發展,積極運用數字化打法,以客戶為中心加強零售業務一體化經營,進一步提升業務價值貢獻。”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說道。

4 不僅要“好看”的數據

更要“行穩致遠”的發展

俗話說,好看的數據千篇一律,穩健的發展方可持續。事實上,建行的“三大戰略”本身,除了起到促產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夯實了客戶基礎。

但要想行穩致遠,還需要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始終堅持做到穩健。而對於建行來說,行穩致遠的方向早已指明,就是做到“服務國家建設、防控金融風險、參與國際競爭”三大能力建設穩步提升。

例如,在服務國家建設能力方面,建行緊跟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主動服務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發展。加快金融供給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和動能轉換,在鞏固基礎設施領域中長期信貸等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精準投放信貸資源,加大先進製造業、綠色金融、科技創新、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

數據顯示,2019年末,建行基礎設施行業領域貸款餘額3.68萬億元,增幅6.49%;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5,335.51億元,增幅38.38%;民營企業貸款餘額2.66萬億元,增幅14.21%;地方政府債新增超4,000億元,有力支持國家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

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表示,面對疫情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預計建行今年的貸款投向要有很大的改變,比如在醫療衛生健康方面,在新基建方面等等。

同樣,在防範金融風險能力方面,建行持續完善全面主動智能的風險管理體系,推進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優化,強化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風險管控,加速從“人控”向“機控+智控”轉變。2019年末,集團不良貸款率1.42%,較上年下降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27.69%,較上年提升19.32個百分點。

或許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底氣,面對當下國內外複雜的形勢和各種挑戰,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建行自信地表示,將持續增強“三個能力”建設,堅持以“新金融+高科技”謀篇佈局,切實加快數字化經營的拓展力度,進一步下沉普惠金融、“三農”金融、社區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等服務重心,推進新金融實踐擴面上量。並繼續在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中作出應有努力,以新金融行動繪就“第二發展曲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積極貢獻。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