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危機,可能是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翻身機會。重視這次危機吧


這次危機,可能是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翻身機會。重視這次危機吧


這次危機,可能是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翻身機會。重視這次危機吧

這次危機, 可能是一生中為數不多翻身機會。(附全球股市性價比)


人類在命運面前實在是太渺小了,考慮到金錢本身已經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因此這一殘酷的現實,在我投資生涯中的顯得尤為的刺眼。

作為一個典型的90後,曾經幻想自己如果早生10年,趕上了2008年曆史性的牛市,又因為正好到了買房的年齡咬牙買了房。如果這是一個夢,我一定會笑醒吧。

有時也會懷疑自己在一線城市打拼的意義是什麼,看著憑藉一個人完全無法負擔的房價,不知道自己漂泊的人生何時是終點。

但是好在,“大自然”可能也是一個有著憐憫之心的存在吧,人類進化出的這套社會運行機制,讓經濟好似鐘擺一樣,滲透著輪迴。

你無法決定你出生時鐘擺擺蕩的位置,但是如果你足夠幸運跟他一同經歷了低谷,那麼一定,一定,在他衝向下一個頂峰之前,請做好充足的準備。抓住時代這趟順風車,為自己奮鬥到疲憊的身體順勢借力。

我無法預測頂峰什麼時候來臨,但是我知道,股市現在一定處於低谷的區間。

股權資產,是長期來看最好的投資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股權資產一定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

區別於房地產、債券、貴金屬等資產價格增長的邏輯,更多是由利率水平、稀缺性等外在因素決定的,股權類的資產是有價格增長的內在邏輯的。儘管短期內,股票的價格也會受到利率水平等外生因素的影響,但是決定他長期價格走勢的,一定是人類智慧、勞動的結晶,推動的全人類的經濟增長,以及在此背景下企業內在價值的增長。

傑里米J.西格爾也曾在他的著作《投資者的未來》中,揭示了這一現象。縱觀股票、債券、黃金、美元等資產在過去200年來的投資收益率,你會發現股票的投資回報率以壓倒性優勢居於榜首。這也要是為什麼股票市場會存在這樣一批投資人,他們忽略股市短期的波動,選擇與所投資的優秀公司一起長跑的原因。

發現了優質資產,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考慮購買資產需要付出的成本了。即便是好東西,你付出了太高的價格,也不會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巴菲特的公司手中積攢了上千億美元的現金,而不投資的原因。

這也是霍華德馬克斯在他的《投資中最重要的事》中強調的:買好的,不如買的好。

而現在的危機,正是一個提供了“買的好”的時機。全球股市經歷了一個月的暴跌,已經有很多市場跌出了性價比,不少市場股價的估值已經跌到了十幾年難得一遇的便宜的水平。

不過身在危機中的人,多半隻能關注到眼前的重重阻礙,一時間各種經濟唱衰論再度興起。這時,我們需要跳出“此山中”,以更宏大的視角來觀察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在過去的幾百年中,相信沒有人會說我們是一帆風順的。經歷過一戰、大蕭條、二戰、石油危機等無數的天災人禍,我們最終都頑強的走出來了,股市一直在創造新高。或許可以找出無數的這次跟以往不一樣的原因,但是我決定站在歷史大概率的一邊。

2 危機中投資的注意事項

不過在危機中投資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保證自己最後能挺過去。

受疫情影響,很多人的收入來源受到了影響,因此當下家庭的財富管理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可能就是在保證家庭生活開支與歷史性的投資機會之間的平衡。

因此,在未知此次疫情影響時長的前提下,投資切不可盲目操之過急。

對於有房貸、照顧子女等固定開銷的家庭,配置一定比例的黃金等貴金屬保值類的資產,以及在利率下行時期受益的債權類資產是有必要的。這類資產價格波動相對較小,在有臨時突發開銷時,取出後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而投資到股票市場中的錢,考慮到股票長期投資的勝率更加確定,所以一定要保證投資到股票市場中的錢,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撤出,不然短期內的浮虧就變成了真正的虧損。

這樣一來,投資股票一定要做到用閒錢投資,不要放槓桿。(即不要用借來的錢投資),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可以堅持到曙光來臨的一刻。

所以投資過程中,你會發現,處處是一個權衡的過程。

天平的兩端,一端是完全無法接受為了未來更高的收益(投資股權資產),放棄資產短期安全性(股票短期內波動較大)的人,那麼就買固定收益為主的銀行理財或者債券基金。另一端,則是為了未來更高的收益,完全不擔心短期風險的問題,而全部投資股權類資產的人。

相信沒有人會處於這兩種極端,更多是在中間尋找一種平衡。

當下全球股權資產性價比

就當下的全球股權資產來看,為什麼說股權類資產性價比已經凸顯了呢?

我們觀察下全球幾大經濟體股票市場的情況,已經有不少股票市場的股價已經極具吸引力,日本、香港、印度股市的市盈率估值已經落在了歷史不足10%分位點,意味著自上次金融危機以來的這十幾年中,90%的時間股價都比現在貴。

而美股即便已經跌了30%,也只不過是回到了比較平均的水平,從撿便宜的角度來看,要談投資性價比還不是很夠。

港股(恆生指數)目前的市盈率不足9倍,已經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沒有什麼差別。此前已經多番推薦過大家相關的跟蹤港股指數的指數基金。

1.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簡稱H股指數、為經營地在境內,但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一籃子股票。跟蹤這個指數的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易方達恆生H股ETF,基金份額,從此前穩定了一年多的70-80億份,在2020年3月中旬以來,也就是港股變的低估的時候,已經一躍上漲到目前的100億份左右。證明已經有不少資金髮現了這塊價值窪地了。

2.恆生指數,不區分經營地,為香港上市的50家市值最大,表現最活躍的上市公司表現,可以對標上證50。同樣跟蹤這一指數的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華夏恆生ETF,基金份額從此前較為穩定的30-40億份,在2020年3月中旬以來,一躍上漲至超過50億份。

日本股票市場的日經225指數的估值,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估值水平還要低。同樣前述文章推薦過大家的華夏野村日經225ETF,基金份額也從此前不足1億份,一躍上漲至超3億份。

更多個股漲停預測、實盤操作看老地方

不過便宜並不意味著,沒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所以再次提醒自己,投資節奏的掌握。

如果你手中已經有一筆較大規模的資金可以投資,那麼將這部分可供長期的投資資金,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分成若干份,持續定投分攤成本。

如果目前沒有一筆集中的資金,那麼就祈禱股市不要太快漲起來,持續用手中的工資一定的比例堅持定投。

以上資產如果以年級別為單位持有,投資的勝率相信不言自明。(印度市場目前國內僅有一隻基金追蹤孟買SENSEX30指數,且費率較高,而且目前我從未研究過印度股市,為知識盲區,後續研究後再判斷投資與否吧)

一旦世界最後走出這次疫情,那麼全球氾濫的流動性勢必將成為助推股市估值回升的重要力量。屆時,疊加企業經營情況的改善,你也可能迎來投資生涯中的第一次“戴維斯雙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