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去世兒媳高位癱瘓 婆婆為兒媳端屎端尿30年!

孫付閣老人在照顧兒媳起床

對年近九旬的老人來說,本應該在兒孫滿堂、子孝媳賢的氛圍中安享晚年,但是在蘭考縣孟寨鄉孫西村,一位89歲的婆婆卻堅持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媳30年,用瘦小的身軀撐起一個苦難家庭的一片天。

婆婆30年的付出不僅感動了兒媳,感動了鄉鄰,更感動了全縣。

婆婆也是媽母愛承載起厚重的責任

3月20日,來到蘭考縣孟寨鄉孫西村,走進孫付閣老人的家中。

一天前,這位89歲的老人剛被評為“2014年感動蘭考人物”。從未出過遠門的她,在村幹部的陪同下來到蘭考縣電視臺演播室,從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金光手中接過了獎盃和榮譽證書。

被評為“感動蘭考人物”,並不是因為她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創舉,也不是因為她獲得了聲名顯赫的成功,而是因為她30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媳,在平凡的生活中彰顯出一個普通農村老人樸實的情懷。

30年滄海桑田,孫付閣從花甲到古稀,再到耄耋,這個身體瘦小的老人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即使面對老來喪子的打擊和各種生活的苦難,堅強的老人從未想過放棄。

她的付出不僅感動了兒媳,感動了街坊鄰居,更感動了全城。

組委會在她的推薦詞中這樣寫道: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仍在為兒媳端茶送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已經持續了三十年。三十年來,這個家裡災禍連連,兒媳高位截癱、兒子又因病離開人世。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同樣年邁的老伴兒仍在工地上拔鐵釘掙錢,家裡家外全憑她一人承擔,用自己佈滿老繭的雙手撐起這個家的一片天。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宣讀了對孫付閣的頒獎詞:母愛承載了最溫暖的人類情感和最厚重的社會責任,孫付閣老人的付出,是平凡中的大愛、是人生境界的昇華。婆婆也是媽、婆婆就是媽。

洗衣做飯、端屎端尿,照顧兒媳30年

孫付閣老人的家是三間破舊的老房子,屋裡沒有什麼值錢的傢俱,一輛人力三輪車,兩張桌子和兩張床就佔滿了大部分地方,屋裡的一角堆滿了農具。

老人今年已經89歲,身體瘦小,精神矍鑠,長滿老繭的雙手也很有力量。

由於老人的聽力有些問題,兒媳劉麗芝坐在輪椅上講述了30年來婆媳之間的故事。

1985年,容貌秀麗的劉麗芝從蘭考縣南彰鎮嫁到了孟寨鄉孫西村,和孫理信結了婚。當時劉麗芝剛剛20歲,卻因為疾病癱瘓在床。在親戚的介紹下,兩個人走到一起,組建了家庭。

“上初中時,因為一次意外扭傷了腰部,當時沒往心裡去,後來越來越疼,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腰上長了一個瘤子。”劉麗芝說,家人帶著她多方求醫,但是治療效果並不好,最終發展成癱瘓,三分之二的身體都沒有知覺。

婚後,孫理信一個人承包了所有的農活,讓劉麗芝安心在家休養,照顧劉麗芝的重任就落在了婆婆一個人身上。

“做好飯端到我面前,我吃完再端走,我上廁所不方便,有時候弄到床上,她還得給我洗尿布。這麼多年來從來不嫌棄我。”劉麗芝說,雖然家裡貧困,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平凡卻滿足。而且公公婆婆和丈夫從來沒有放棄對她的治療,經常帶她去看病,希望能把劉麗芝的癱瘓治好。

經過幾年的治療,劉麗芝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先後生下兩個男孩。孩子的到來為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希望,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歡樂。

2007年,不幸再次降臨,正值壯年的孫理信因為尿毒症去世。對於這個苦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時就感覺到沒法活了,家裡的頂樑柱塌了,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我又是癱瘓,往後的日子咋過?”劉麗芝說,在這種情況下,公公婆婆憑著農村老人的樸實和執著,硬是撐起了這個家。年邁的公公每天去附近的木料廠幫人家拔鐵釘,每天掙一二十塊錢,婆婆繼續留在家照顧劉麗芝和兩個年幼的孩子。

“家裡家外全是婆婆一個人在忙,不但要照顧我和兩個孩子,還要下地幹活,一天到晚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劉麗芝說,有一次剛下過雨,地上很滑,婆婆給她端飯的時候,在院子裡摔倒了,後來臥床休養了一個月才逐漸恢復。

“別人家都是兒媳婦照顧婆婆,我家卻顛倒過來,每次婆婆伺候我的時候我都不忍心,心裡很難過,每次她都勸我說‘要不是你有病,就不會都是我伺候你啦。’”劉麗芝說,每次看到婆婆佝僂的身體、蹣跚的腳步,她都疼在心裡,同時又恨自己不爭氣的身體。

從1985年到現在,近30年的時間,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孫付閣將兒媳當成親閨女一樣伺候,端飯、穿衣、擦洗、開導,她從花甲到古稀,再到耄耋,如今已經是89歲的高齡了,但還是不肯停下勞碌的腳步,因為她倒了,這個家就散了。

老人的事蹟感動鄉鄰

在孫西村,提起孫付閣,村民們都會誇上一句“是個大好人”。

30年來,孫付閣照顧兒媳的事感動了周圍的村民,這個苦難的家庭也得到了街坊鄰居的幫助。

劉麗芝告訴記者,平時家裡遇到困難,鄰居們都會熱心前來幫忙,種莊稼、曬糧食都不用操心,甚至還有人給他們送米麵和蔬菜。丈夫去世後,村幹部幫他們申請了危房改造資金,建起了三間紅磚大瓦房,建房的時候,鄰居們紛紛出錢出力。

“有人幫忙的,也有人對錢的,幾塊錢幾十塊錢都有,有的拿來兩條煙,讓蓋房的工人抽,還有的把自己家的木料拿來,當新房的檁條用。”劉麗芝說,房子蓋好後,她就和兒子搬了過去,但是婆婆不願意搬過去,仍住在老房子裡。每天早上,婆婆都會到新房裡幫她起床。

“大兒子外出打工了,二兒子上小學,早上六七點就走了,婆婆八點過來,幫我起床後,給我做飯,吃完之後再陪我聊天,或者推著我出去轉轉。”對於婆婆,劉麗芝一直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特殊感情。她說“這輩子婆婆伺候我,到下輩子我一定得好好地伺候婆婆,報答她的恩情”。

“老太太照顧她兒媳婦,鄰里的評價一直都非常高,到村裡隨便找一個人問問,對她評價都是非常好,這樣的婆婆實在是難找。”孫西村村支書孫衛華說,孫付閣老人為村裡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平時村裡如果發生婆媳糾紛,只要說一句“想想孫付閣老人”,糾紛就會自然化解。

“孟寨鄉政府對孫付閣一家也儘可能地給予照顧,現在為他們申請了3個人的低保,逢年過節鄉里還會到家裡進行慰問,在各方面都會優先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