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中國的草地貪夜蛾最愛吃玉米!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週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

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是兩種生物型雜交演化而來,玉米型基因組佔主導。入侵的草地貪夜蛾喜食玉米,在玉米生育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危害。

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佈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手冊同時也制定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策略,已於4月9日出版。據介紹,中國農科院將推動新技術廣泛應用於技術培訓與生產指導。

《草地貪夜蛾防治手冊》

草地貪夜蛾原生於美洲,2016年1月份從美國的南部地區侵入到非洲的西部,然後迅速發展蔓延。

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從緬甸進入我國雲南普洱,隨後蔓延多省份。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介紹,當前,“草地貪夜蛾已經擴散到澳大利亞,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重大害蟲”。

草地貪夜蛾正成為全球性害蟲。中國農科院供圖

草地貪夜蛾分為玉米型和水稻型,對全國21個省份102個樣本的草地貪夜蛾群體基因組重測序結果表明,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是兩種生物型雜交演化而來,玉米型基因組佔主導。入侵的草地貪夜蛾喜食玉米,在玉米生育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危害。一般可以造成產量損失在20%以上,嚴重的時候甚至造成絕收。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官方網站報道,2018年12個非洲玉米種植國家因草地貪夜蛾為害造成玉米產量損失達到1770萬噸,是足夠上千萬人一年的口糧。

2019年,我國22個省份都曾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王振營表示,“草地貪夜蛾作為一個入侵害蟲,它已經完成了從入侵-定殖到暴發前兩個重要的過程,所以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傑介紹了三種微生物農藥。第一是Bt,“Bt是一個殺蟲的細菌,它主要的成分是一類殺蟲的蛋白。在國外實踐中,是防治夜蛾科害蟲有效的產品。我們在室內開展了Bt產品的篩選,在2019年完成了一年八地的田間藥試驗,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總體達到80%以上。在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的田間試驗結果顯示,七天效果防效可以達到80%以上,對低齡效果很好。但如果是高齡的,並且世代混雜嚴重,則需要加大Bt用量或者與其他化學農藥或生物農藥組合,目前這方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於生產。

第二種是綠僵菌。張傑表示,“目前,綠僵菌已經運用於主糧作物,茶葉、蔬菜和果蔬上面多種害蟲的防治中。此次我們也啟動了一年八地農藥登記試驗,分別在南方一帶進行了試驗,全部完成。對草地貪夜蛾總體防治效果達到7成以上。”

第三種是甘藍液夜蛾病毒。張傑介紹,“該病毒相對廣譜,對夜蛾科害蟲效果都不錯。去年也是同樣開展了一年八地農藥的試驗,這些試驗結果出來之後,總體效果在40-60克每畝使用量,使用一次情況下可以達到70%-90%的效果”。

由北方新農村整理發佈

部分圖片與內容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