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去攝影,“有無之境”與“無我之境”理解一下


春天去攝影,“有無之境”與“無我之境”理解一下

熬過冬,春來了。準備去拍攝風景的小夥伴蠢蠢欲動了。今天從《人間詞話》裡的“有無之境”與“無我之境”理論來給大家一些建議。


“有我之境”指的是在詩詞當中作者的情緒主管的影響景物的描寫。在攝影中的表現是在創作之初攝影師就很明確自己作品要表達的情緒,做到“物皆著我之色彩”。

當然攝影不像文學那樣可以有很大空間來修飾和重構,但攝影也是可以有自己的創作表達手法:

1.佈局

在拍攝過程中進行少量的安排和佈局是創作的一個方法,比如在晚上街拍的時候環境很靜這是可以安排一個人在畫面裡快速走過形成虛影,在匆忙的人影對比下使環境的靜更顯得突出而有味道。

春天去攝影,“有無之境”與“無我之境”理解一下

如果感覺畫面缺少元素是可以稍微佈置一下的,只要自然就好

2.後期

數碼時代的到來讓攝影師可以更主動的干預環境,比如修改顏色,去掉不想要的元素,或者乾脆進行超現實的創意。

春天去攝影,“有無之境”與“無我之境”理解一下



“無我之境”更注重攝影師發現美的能力,所謂“以物觀物”從旁觀者置身事外的角度去發現和記錄景物,把自己對景物的感受轉達給觀者。

春天去攝影,“有無之境”與“無我之境”理解一下

這需要攝影師有敬畏之心和感知之心,還要能夠及時抓住景物最好的一面,合適的光線合適的角度。更難的是攝影是要有耐心和決心,肯為了絕美的一瞬間去等待和守候。


有我與無我都是攝影師的高階水平。大部分人還停留在簡單記錄的層面,拍出來的照片近似素材圖。在不斷修煉攝影水平的道路上也建議大家多關注其他像文學這樣的藝術形式的方法和原則,相信會受益頗多。

好了就到這裡吧,我是J先生,與您分享有關攝影的一切。歡迎大家轉、評、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