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活折腰的晚清畫家——任熊,我最敬佩的畫家

“任熊,生於1823年,清道光年間,16歲因早年喪父,家境清貧,弟妹年幼,約在此時,開始賣畫自給,承擔家計。”出身註定了任熊與傳統士大夫的作畫風格的不同,

中國傳統作畫的思想都是從儒釋道的哲學觀或者時政意見出發開始創作,而任熊的創作,是基於人性為出發點開始創作。

為了生活折腰的晚清畫家——任熊,我最敬佩的畫家

家境清貧的任熊,沒有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深刻教育,而是在民間,要畫出符合當時市場的畫以謀生計。這在傳統中國文人裡,是不為人接受的行為,至少是受文人輕視的一種行為。也許正是這樣,任熊走出了自己的藝術道路——充滿人性色彩的繪畫作品。

為了生活折腰的晚清畫家——任熊,我最敬佩的畫家

任熊-萬點青蓮

如何理解“人性”一詞的意思,繪畫作品大家接觸的少,我從文學的角度給大家舉個例子。四大名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西遊記》《紅樓夢》都典型的包含了佛教的思想,《水滸傳》雖然人物性格明顯,但終究包裹在“替天行道”的思想下,《三國演義》更是忠君思想貫徹始終。忠於初心,出發點很重要,四大名著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代表。但現代思想,“站在一個人,一顆人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任熊是晚清第一人。

為了生活折腰的晚清畫家——任熊,我最敬佩的畫家

任熊-萬壑爭流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魯迅從中看到了“吃人”二字,當年孔子作《春秋》,想來也是要告訴我們歷史吃人的事實,這個吃人,吃掉的便是“人性”,想想“詩三百”中的人性是多麼的豐富。

為了生活折腰的晚清畫家——任熊,我最敬佩的畫家

任熊-萬林秋色

什麼是人性?沒有籠罩在任何思想下,而是基於作為一個人的追求,就是人性。沒有在孝道,在慈悲,在道德,在神的指引下做事情。而是追求愛與美,探索大自然,探索人類與真知,豐富自己的一生,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人的一生。

為了生活折腰的晚清畫家——任熊,我最敬佩的畫家

任熊-萬丈空流

從小家境貧寒,任熊幸運的沒有過深的陷入傳統文化“吃人”的怪圈,而是藉助於傳統的手法,表達了自己,表達了自然的多姿多彩,表達了自己豐盈的內心世界。這個時代需要能確立人性的藝術家,任熊是當之無愧的先驅。但他一個人遠遠不夠,渴望更多的後來人。

為了生活折腰的晚清畫家——任熊,我最敬佩的畫家

任熊-萬笏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