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逆行!來自留觀區“九零後”的真實抗疫記錄

無畏逆行!來自留觀區“九零後”的真實抗疫記錄

無畏逆行!來自留觀區“九零後”的真實抗疫記錄

耿思博主動申請連續“戰鬥”。

无畏逆行!来自留观区“九零后”的真实抗疫记录

1993年出生的張寶迎在廚房裡忙碌。

无畏逆行!来自留观区“九零后”的真实抗疫记录

尚佳才22歲,已經戰鬥在抗疫一線。

无畏逆行!来自留观区“九零后”的真实抗疫记录

叢樹玉天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工作。

无畏逆行!来自留观区“九零后”的真实抗疫记录

吳桐梅在留觀區已經住了一個多月。

□本報記者 周靜 通訊員 魏新瞳 徐鵬

“九零後”,是青春,是希望,更是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衝鋒在前的排頭兵!

在不少人眼裡,“九零後”似乎和“不太吃苦”“脆弱”等詞聯繫在一起,但當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發生後,“九零後”這個年輕群體卻集體逆行,衝上一線,所展現出的勇敢、堅強,令人折服。

在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這片通遼最早發生疫情的土地上,集中醫學留觀區裡的戰鬥仍在繼續。從1月28日至今,先後5個梯隊130名工作人員,在這棟5層樓高的集中醫學留觀區築起一道最堅固的防線,保護著通遼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瞞著父母走進留觀區

留觀區的第四層、第五層是隔離人員的留觀區,也是醫療組工作人員的“主戰場”。眼下在集中留觀區裡日夜堅守的是第五梯隊的工作人員,他們是與隔離人員最“親密”的接觸者,為留觀人員提供綜合、醫療、衛生、安保、餐飲等專業化看護服務。

1992年出生的叢樹玉來自濱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她瞞著60多歲的父母,主動請戰來到疫情防控一線。她所在的第五梯隊面對的情況不同於其他梯隊,留觀人員都是境外返回人員,可謂是“上有老、下有小”,情況更為複雜,守護起來也更為費心費力。

有一位孕婦剛懷孕一個多月,還帶著一個孩子,剛到留觀區時,非常緊張、焦慮。每次為她送飯、測體溫時,叢樹玉都微笑地跟她打招呼、聊天,叮囑她按時吃葉酸、好好吃飯、多吃水果,不時輕鬆地與她開幾句玩笑,安撫情緒。

“雖然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帶著護目鏡和口罩,留觀人員看不清我的表情,但只要你用心對她好,哪怕只有簡短的幾句交流,她也會感受得到。” 經過幾天的溝通,從恐慌到接納,再到明白“留觀”的意義,不只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這位孕婦的情緒很快穩定下來。

留觀人員的態度轉變離不開醫護人員的細心呵護。留觀區的工作很辛苦,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穿就是6個小時,不吃不喝,為了不上廁所,接班前就不能多喝水,護目鏡滿是霧水,面部留下深深的口罩勒痕。“這個衣服很悶,我們交接班的時候,衣服都已經溼透了,一擰都能擰出水來。選擇了這個行業,在這個特殊時期就要克服這些。” 叢樹玉的話特別樸實,行動間帶著颯爽利落。

“我爸媽不知道我來留觀區,我到的第二天才告訴他們,他們擔心得不得了。可是作為醫護人員,我有責任在發生重大疫情期間作為第一線人員往前衝!”說到家人時,這個爽朗的姑娘有些哽咽……

第五梯隊的15名醫護人員分別是從遼河鎮東查干衛生院、新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河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5家醫療機構選調的,都具有較強的業務素質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他們在這裡實行24小時輪班工作制,精心看護每一位留觀人員。他們與綜合組、安保組一起,除了進行常規的護理監測工作外,還負責送餐、清潔、消毒、搬運、心理疏導等。

他們的看護和陪伴,給了留觀人員力量和勇氣。身著隔離服,佩戴護目鏡和防護口罩的醫務工作者,在集中醫學留觀區,築起一道最堅固的防線。

連續戰鬥不下“火線”

三層是留觀區的一條分界線,北側為緩衝區,分別設有清潔區、洗浴間、半汙染區、汙染區,工作人員出入留觀區都會在這裡進行嚴格的消殺;南側為醫務人員生活工作區,醫療組的工作人員一人一間宿舍,在這裡工作、生活。

在醫療組內,有一位年齡最小、“資歷”最老的醫護人員——1996年出生的耿思博。耿思博原本是第四梯隊的醫護人員,第五梯隊接棒戰“疫”的時候,他申請繼續留下來協助第五梯隊做好各項銜接工作。

“境外返鄉人員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可能會和之前的不太一樣,經過半個月的相處我和他們較為熟悉了,平時也總溝通,我留下來做好一個銜接。正在留觀的境外返回人員,多數都是我和120司機師傅一起接回來的,多數都是同齡人,溝通起來非常順暢。”誰也沒想到,這個在父母眼中還是個孩子的年輕人,已經主動扛起了社會責任。

工作時,耿思博從不怕吃苦,隨叫隨到,不分晝夜地去機場接送留觀人員;進入隔離區,安排入住,認真採集信息,關心生活所需;搬運物資,幾十斤重的酒精、消毒液,扛起來就走;通過微信陪伴留觀人員徹夜交談,瞭解他們的需求、安撫他們的情緒……對耿思博來說,堅守的這些日子裡,睡一個踏實覺都成了非常奢侈的事。“國家有難,恰巧我學的就是醫學。我就想,我是最年輕的,身體好,不怕累,我必須得往前衝!”

累得直接睡著了

二層除了設有疫情防控隔離保障指揮部外,還設有餐廳和廚房,對於1993年出生的張寶迎來說,廚房就是他的戰鬥堡壘。“有需要我就來。我能做的,就是為大家做一些可口的飯菜,儘量做到營養搭配。”

留觀區的廚房裡,他一個人就是一個工作組。摘菜、洗菜、切肉、做菜、蒸飯、煮湯、打包……一日三餐,除了早餐外,午餐、晚餐都是三菜一湯、兩葷一素,還根據情況搭配牛奶、水果。

早上5點起床,晚上9點結束工作,他堅守在這裡,一刻都不曾停歇。“跟醫護人員比,我的工作不算什麼,就希望為他們服務好。”自1月28日至今,他一直堅守在廚房這片小天地,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一層安保區,安保組的民警們24小時輪班值守,確保留觀區的絕對安全。1998年出生的尚佳是安保組最小的成員。

“疫情當前,警察不退!疫情來得突然,大家都是主動請纓來這兒參與防疫工作。雖然我年齡小,但穿上這身警服,我就是警察,守護留觀區的安全,就是職責所在!”作為第四梯隊的成員,她主動遞交申請,選擇繼續跟第五梯隊的工作人員們一起堅守在留觀區,守好“入門關”。對來訪人員進行登記、消殺、體溫檢測,保障好外部安全,防止出現突發情況。

“剛開始家人每天都會問我的狀況,但有時候在工作就會接不到電話,工作結束有的時候累得直接睡著了。我就跟他們說好了,無情況便是勝利、便是平安。有空的時候,就會發一些自己的照片給家人,讓他們不用擔心。”尚佳說,雖然有的時候,她也會想家,但她依舊會和所有的警務工作人員一起,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做一名守護者。

一個月瘦了十幾斤

留觀區二樓,是開發區疫情防控隔離保障指揮部,也是綜合組的主要工作陣地。疫情防控隔離保障指揮部工作人員吳桐梅已經連續一個多月吃、住、工作在這裡了。留觀綜合組工作複雜,千頭萬緒,為了做好服務工作,她的工作時間不分白晝,工作不分類別,綜合協調、人員准入、物資領取、日常服務以及檔案的規範管理,每一項工作吳桐梅都做得十分仔細。

一個多月的堅守,這個1994年出生的小姑娘累瘦了十幾斤。即便她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在這裡,她彷彿成了留觀區大家庭的“家長”。她是“心理諮詢師”,安撫有負面情緒的留觀人員;她是“營養師”,關心留觀人員的飲食搭配;她又是“裝卸工”,搬運酒精、84消毒液等各類防控物資。

“這將是我永生難忘的日子”“謝謝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你們都要把我養胖了”……一批批留觀人員儘管來的時候帶著各種情緒,但解除隔離時,留下的都是一句句感謝、一聲聲肯定。那些發自肺腑的心聲,像這個春天裡的微風,令人安慰。截至3月29日,開發區集中醫學留觀區共接收集中留觀人員128人,健康監測1人。其中,100人已解除隔離,1人已解除健康監測,尚有28人正在接受集中隔離。

“九零後”在這場特殊的疫情防控戰鬥中蛻變長大,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九零後”已經能夠撐起一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