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瀛與家鄉


霸州古郡歷史悠久,五代後周世宗柴榮於顯德六年(959年)建置霸州。高步瀛的家鄉北莊頭村在霸州城東十餘里,在戰國時期就有人在這繁衍生息。


高步瀛與家鄉

在北莊頭村出土的明代文物銅犼


1988年,在北莊頭村原來源通寺附近發現了三座古墓:一是在靠近大寺的西邊、村民李德珩取土時挖出的將軍墓。墓中屍骨旁有一把寶劍和十多個箭頭;二是在大寺東部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隨葬品,文物鑑定部門根據花紋分析,要早於漢代;三是在大寺西北部也出土了一些古陶器隨葬品,葬品年代同上。

北莊頭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易其名。原名叫任家莊頭,因先前有任姓來此定居,村中源通寺(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碑文、古文書地契都書都有“任家莊頭”字樣,村北面有片地至今仍叫“任家墳”地塊。傳說,在任家壯頭之前叫“劉洪道莊”。清乾隆年間,有高氏家族從高各莊村遷入該村,後起家發財,土地超過千頃,家懸千頃牌匾,在村莊北部大興土木,營造宅院,稱得上家大業大,清嘉慶年間聞名畿南,因其住宅在村北面村名遂改為北莊頭。


高步瀛與家鄉

高步瀛先生像


至今在北莊頭村民間,還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是高家辭退了一個長工,這個長工負氣離開,發誓拉屎都不在高家地裡,結果走出數十里地,解手時仍然是高家的土地。說明高家土地之多。2019年9月1日,筆者曾採訪該村高姓的一位族長高繼之(84歲),其新式住宅左近仍有大片的民國時期的舊宅院,可見其昔日的風光。

資料載,高步瀛的曾祖高鵬,誥授奉直大夫(文散官,從五品),祖父高庭蕙,例監生出身,曾任戶部主事,誥授奉政大夫(文散官,從五品)。清末民初,高氏家族高庭蘭(蠡縣訓導)、高庭蓮(涿鹿縣訓導)、高庭葵(江南東陽縣典史)分別任職。兄弟四人均為例監。父親高德沛,誥授中憲大夫(文散官,從四品)。高氏家族經捻匪之亂,樓臺池榭遭焚燬。高德沛憂急成疾,不久辭世,家道從此中落。


高步瀛與家鄉

2019年,天津,高步瀛先生學術研討會


高步瀛與家鄉

高步瀛先生學術研討會


高步瀛九歲時離北莊頭村,隨母投奔安新縣姥姥家,在安新求學、長大。十七歲回家鄉考取秀才,二十二歲中順天鄉試舉人。期間多次返回家鄉。從現存的《邊節婦贊》、《韓淨源先生墓表》、《重修苑口村永濟橋記》三篇文章中,其與家鄉戚友往來的一些情況。尤其是與霸州大臺山韓氏家族的關係,都有比較清晰的記述。

高步瀛《韓淨源先生墓表》一文作於1930年,是韓復榘之父韓淨源的墓誌銘。高氏與韓氏為姻親關係。韓復榘之妻高藝珍為高步瀛“從兄之子”。該文記載,1916年底,韓復榘駐軍北平南苑,此時任連長職,韓淨源送高藝珍至軍中,藉機拜訪了高步瀛,二人始相識。韓淨源“其貌岸然,……衣冠樸素而無隕穫之態。予心奇之,竊以為有道君子也”。六年後,韓復榘升為團長,“先生復來,較益親”。又歷兩年,韓復榘為國民第一軍旅長,家境已經十分富裕,“復見先生,意態被服如昔,而氣益和,乃愈嘆果為有道君子”。


高步瀛與家鄉

高步瀛先生著作


高步瀛與家鄉

高步瀛先生著作


然而,如今的北高各莊村,已經找不到有關高步瀛的任何記憶。由於特殊年代家譜的焚燬,高氏家族世系已經難以理清。加之高步瀛年幼離鄉,所以,所能留下的口傳或者文字資料更為鮮見。目前高氏家族輩分最高的兩個人之一的高繼坤,熱心本村文史,曾撰寫過許多文章,曾談及高藝珍,從中可以分析出高氏家族的一些信息。

高藝珍,原名高素珍,乳名小鴿,生年不詳,她的父親在高家排列為“桂”字輩。——由此可知高步瀛亦為“桂”字輩。由於家道衰落,高藝珍的童年生活比較困難,但仍能讀書識字。母親很早去世,跟著父親和繼母度日。兩年後,父親也不幸離世。——高藝珍父親與高步瀛為一爺之孫,而祖父高庭蕙一脈香火不旺,他的去世,使“桂”字輩後嗣更為稀少。高藝珍長大以後,本村的靳福源、高端給做媒,許配給大臺山村韓復榘為妻。當時,韓復榘之父韓淨源為北莊頭村的教書先生,知道高素珍雖然貧寒但出身書香門第,於是訂下了這門婚事。從此,高藝珍離開了北莊頭村,隨著韓復榘的飛黃騰達而改變命運。


高步瀛與家鄉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藝珍本性純樸、善良,體恤貧苦百姓,在她興盛的時期,沒有忘記過去,沒有忘記鄉親們,鄉親們有個為難著窄的事,只要向她說句話,她總是真誠相助,為之分憂,有求必應,有難必幫。鄉親們稱他為“鴿姑太太”。不過,在韓子華先生《我是父親韓復榘》一書中,高藝珍是個出身富家,生活較為從容的大家閨秀。這個形象與村裡的描述有較大差異。筆者在這裡只是提供一種說法,供有關研究者參考。

據高藝珍嫡孫韓宗喆介紹,高藝珍還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弟弟,後跟隨高藝珍一家生活,他們稱為“高舅爺”,在孩子們的印象裡他完全是一個老派書生的樣子,這個形象裡或多或少遺傳了高氏家族的特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