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國前世今生之今生:烏孫(下)

原來,解憂公主的僕人馮嫽能寫隸書,明白事理,曾經攜帶符節充任公主的使者,到各城國進行賞賜,公主很敬重她,稱她為馮夫人。她是烏孫右大將之妻,右大將與烏就屠很親密,都護鄭吉派馮夫人勸說烏就屠,說漢兵正在行進中,他必定會被打敗,不如投降為好。烏就屠害怕起來,說:“我情願領有較小的稱號。”宣帝召馮夫人入朝,親自詢問詳情。派謁者竺次和期門甘延壽為副使,陪送馮夫人。馮夫人乘坐錦車,手持漢節,宣詔命令烏就就屠到長羅侯的駐地赤谷城,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兩人都被賜以印綬。破羌將軍沒有出塞便返回了。


後來,烏就屠沒有將翕侯們管轄的人口如數歸還給大昆彌,漢朝再派長羅侯常惠率領三名校尉駐紮在赤谷,為大小昆彌劃分各自的人口和地界,大昆彌分得六萬多戶,小昆彌分得四萬多戶,但是,很多人都心向小昆彌。


元貴靡和鴟靡都因病死去,公主上書說自己年老思鄉,希望能在生前回國,歸葬在漢朝土地上。天子憐憫她,前往迎接,公主與烏孫籍的三個孫子女一起到京。這一年是甘露三年(前51)。公主這年已將近七十歲,宣帝賜給公主土地、住宅和奴婢,奉養十分優厚,朝見天子時的禮儀與公主相當。


兩年後,解憂公主去世,三個孫兒便留下來守墓。


元貴靡的兒子星靡繼大昆彌之位,他很弱小,馮夫人上書,希望出使烏孫去鎮撫星靡。漢朝派她出使,由百名士兵護送她去。都護韓宣上奏章說,對烏孫的大吏、大祿、大監,都可以賜予金印紫綬帶,以便尊崇和輔助大昆彌,漢朝同意了。以後都護韓宣又上奏說,星靡怯弱,可以將他免去,改用他的叔父、左大將樂取代他為昆彌,漢朝未予同意。後來,段會宗任都護,招還叛逃者,使星靡的統治得到安定。星靡死後,他的兒子雌慄靡繼位。


小昆彌烏就屠死後,他的兒子拊離繼位,被弟弟日貳殺死。漢朝派使者立拊離的兒子安日為小昆彌。日貳逃到康居國據險自守。漢朝將己校兵移駐姑墨國,準備伺機討伐日貳。安日派顯貴姑莫匿等三人假意投奔日貳,刺殺了他。都護廉褒賜給姑莫匿等每人二十斤金、三百匹帛。


後來,安日被降民所殺,漢朝立他的弟弟末振將繼位。這時,大昆彌雌慄靡強健有力,翕侯們都懼怕和服從他,通知自己的百姓牧馬時不要讓馬進入大昆彌的牧場,國內非常穩定,勝過了翁歸靡在位時期。小昆彌末振將擔心會被吞併,派顯貴烏日領假裝向雌慄靡投降,刺殺了他。漢朝試圖起兵討伐他,未能成行,就派中郎將段會宗帶著金幣,去和都護籌劃對策,將雌慄靡的叔父、公主的孫子伊秩靡立為大昆彌。漢朝將小昆彌留在長安的侍者收為官奴婢。


過了一段時間,大昆彌治下的翕侯難棲殺死了末振將,末振將的哥哥安日的兒子安犁靡繼任小昆彌。漢朝後悔沒有親自除掉末振將,又派段會宗當即殺掉他的太子番丘。段會宗回國後,賜關內侯爵位。這一年為元延二年(前11)。


段會宗認為翕侯難棲殺掉末振將,雖然其本意不是為了漢朝,但是恰巧與討賊的計劃相吻合,便上奏章任命他為堅守都尉。據雌慄靡被殺害的情況,對大祿、大吏和大監予以處罰,奪回金印、紫綬帶,用銅墨取代。


末振將的弟弟卑爰疐,本來就合謀殺害了大昆彌,這時率領八萬多人向北投奔了康居國,企圖借兵去吞併兩位昆彌。兩位昆彌惶恐不安,便親近都護,依賴於他。哀帝元壽二年(前1),大昆彌伊秩靡和單于同時入朝拜見天子,漢朝以此為榮。到元始年間(1~5),卑爰疐殺死烏日領,表示自己的忠誠,漢朝封他為歸義侯。疐兩位昆彌都很軟弱,卑爰疐便侵犯其土地,欺侮他們,都護孫建襲卑爰疐,殺掉了他。


西漢以後,有關烏孫的史料相當缺少。東漢的明帝、章帝年間,烏孫國仍然由大小昆彌分治,國勢衰弱。

公元五世紀以前,烏孫國與中原政權仍然保持聯繫。烏孫曾經向曹魏政權進貢。魏晉南北朝初年,原小昆彌境內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悅般,西邊大昆彌所統治的地方則仍為烏孫國。及至北魏一統北方,烏孫都有向中原政權進貢。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期間,北方逐漸統一,北魏國勢日益強盛。拓跋燾希望挑戰柔然,經營西域。拓跋燾曾經在太延三年437年派遣董琬、高明等出使西域,途經烏孫,受到烏孫王的禮待。

早在437年之前,蒙古高原的柔然曾經數次攻打烏孫國。柔然可能曾經與悅般聯手,夾擊烏孫,烏孫被迫西遷天山山中。烏孫約在五世紀初至五世紀中葉南遷至蔥嶺,不再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