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貿易念好“穩”字訣

進口豬肉、進口大豆……農產品進出口持續保持較高的“熱度”,尤其是進口增速一直較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挑戰,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4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商務部將密切關注國際農產品供求趨勢和全球疫情走勢,加強國際抗疫合作,暢通國際物流鏈條,加大農產品貿易的促進。在此背景下,當前各相關省市和企業也在行動,穩住農產品進出口。

進出口承壓

“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4億元-1.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4月14日晚間,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業績預告,這是諸多數字中尤其受投資者關注的一組。

華英農業是一家集鴨類養殖、屠宰冷凍加工、熟食加工、飼料生產、羽絨加工等系列化生產於一體的大型禽類食品加工企業,其出口市場分佈在韓國、日本、新加坡、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副總經理胡奎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疫情發生以來,物流、養殖、加工等環節都受到了影響,無形增加了企業的運作成本;出口也受到國外市場的限制,短期內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這並非個案。農業農村部4月20日發佈的信息顯示,疫情的發生對農民收入影響較大,國際上疫情擴散蔓延導致農產品進出口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應對,著力穩定農產品貿易。

“疫情發生後,中國農產品出口和進口均受到明顯影響。”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先德分析,受疫情影響,農產品供應鏈受阻使企業交貨延遲以及國外採取貿易限制措施等都不利於農產品出口。在進口方面,餐飲業等行業受到衝擊,對部分農產品的進口需求會有所下降;主要進口市場受疫情影響較重,農產品進口來源穩定性降低;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導致人民幣貶值、農產品進口成本增加。“若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其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將會進一步加深。”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2月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343.6億美元,同比減少0.2%。其中,出口95.7億美元,減少11.6%;進口248.0億美元,增長5.0%;貿易逆差152.3億美元,增長19.1%。

穩住農產品貿易

蔬菜、水果、大豆麵、冷凍雞尾……靠著這些土特產品,山西臨汾今年一季度出口176批次農產品,貨值807.5萬美元,同比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增長的背後,是當地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助力特色農產品出口。據瞭解,臨汾目前有30家出口食品農產品備案企業,復工率達到100%。

面對挑戰,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都在行動,提前應對,保持農產品貿易穩定態勢。政府部門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涉及農產品與農資運輸物流、稅費、信貸、復工復產等方面的紓困政策,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10多個國家暫停進口中國的肉類、水產品等農產品,50多個國家對出發自中國的所有船舶採取嚴格檢疫措施。

應對變局,相關部門已經採取措施應對。任鴻斌強調,商務部多措並舉促進農產品進口的多元化,穩定市場供應,發揮進口農產品對國內市場保供穩價的重要作用。

地方也在出招行動。山東近日發佈穩外貿穩外資的32條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對農產品提供關稅保證保險等政策;蘭州海關為支持甘肅蘋果、高原夏菜、中藥材、外繁種子等特色農產品出口出臺了12條優惠措施;哈爾濱從4月1日起啟動中俄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建設,該項目將於2022年試運營,將實現對俄農產品進出口全季節、不落幕的交易。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挑戰除了有疫情防控帶來的貿易受阻外,還有糧食貿易受限和糧食價格波動,農產品進口增速大於出口增速的形勢在短期內難以扭轉。

李先德建議,進一步為企業開拓海外農產品市場提供便利,包括繼續精準施策、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申請國際認證認可、參展展覽、規避法律糾紛等提供便利;同時靈活調整農產品貿易政策,適當下調進口關稅,放寬市場準入。對於別國採取的限制措施,要加強應對,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