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外交官想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為何被一女子,用玫瑰花枝逼停

一戰後,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卻反而遭到列強瓜分。外交官陸徵祥打算在和約上簽字。當時有個女子在袖筒裡藏了一枝玫瑰花,把花梗抵在陸徵祥的腰上,威脅他說,如果敢簽字,就打死他。這事嚇得陸徵祥最終不敢簽字。

那麼,這個不同尋常的女子是誰?她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民國外交官想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為何被一女子,用玫瑰花枝逼停

(鄭毓秀)

1891年,鄭毓秀出生在廣州一戶官宦人家。

鄭毓秀可不是一般的官宦人家,她祖父鄭姚早年經商做木器生意,後來又到香港做房地產,是廣州一帶的商業大亨。她父親鄭文治通過科舉考試,成為戶部官員。在朝中儘管不算位高權重,但是畢竟是京官。因此,鄭家在廣州一帶算得上是有影響力的人家。

鄭毓秀是家裡的么女,她從小聰明伶俐,很招家人疼愛。

鄭家是舊式家庭,女子纏足便成了重要的事情。鄭毓秀長到五六歲,家人便要給她纏足。但是,不管家人如何勸說,鄭毓秀就是死活不肯纏。拗不過她的家人憂心忡忡,畢竟“天足”是遭人恥笑的事情,可是對她又無計可施,只得作罷。

鄭毓秀不光不肯纏足,她還非常叛逆,她13歲的時候,得知自己居然在年幼時,就被祖母許配給了兩廣總督的公子。這讓她大為不滿,瞞著家人寫了封信給對方,要求解除婚約。

這可引發了軒然大波,畢竟當時包辦婚姻才是主流。女子講的是三從四德,就算是退婚,往往也由男子提出。那種被退婚的女子,往往會受人白眼,甚至再嫁都非常困難。

鄭毓秀的舉動讓男方家勃然大怒,好歹男方家權勢顯赫,是極有臉面的人家,所以對方不依不饒。最後鬧得鄭家無可奈何,只得悄悄把鄭毓秀送到天津讀書才算了事。

在天津,鄭毓秀讀的是女子教會學校。受西方思想的影響,鄭毓秀渴望成為更為獨立的女性。1907年,她隨姐姐一起到日本留學。

鄭毓秀在日本的時候,接觸了大量孫文領導的革命思想影響,並通過好友的推薦,加入了同盟會。

此時的清政府腐朽衰敗,對內欺壓百姓,對外奴顏婢膝。雖說父親在朝中為官,但鄭毓秀深刻地認識到,想要國家有希望,必須推翻清政府。所以不久後,她便回到國內,積極組織反清活動。

民國外交官想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為何被一女子,用玫瑰花枝逼停

(同盟會成立)

不過,革命工作並不順利。

雖然同盟會數次發動武裝起義,但是都遭到了清政府的鎮壓。不光白白犧牲了不少革命同志的生命,還讓康有為等保皇黨在報紙上大肆嘲笑革命領袖們遠居外洋,安享富貴,卻讓國內革命者送死等言論。

一時,一些革命者受其蠱惑,退縮不前,甚至退出了革命隊伍。

為了重振革命士氣,汪精衛決定刺殺攝政王載灃。

不過,當時清政府雖說江河日下,但北京火車站的盤查還是極為嚴格的。要想攜帶炸藥進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鄭毓秀得知汪精衛的難處後,想到父親在京為官這層關係,便毫不猶豫表示,由她把炸藥帶進城中。

這個提議雖然好,但炸藥畢竟是危險品,所以汪精衛猶豫不決。倒是鄭毓秀將炸藥綁在身上,並利用外國友人的幫助,輕鬆矇混過關。

汪精衛的刺殺,由於缺乏經驗,最終事洩被捕。

1912年1月,為了能順利推翻清政府,鄭毓秀決定暗殺身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

不過,就在準備向袁世凱扔炸彈的前夕,她接到上級指示。上級告訴她,真正阻礙革命進程的並非袁世凱。

鄭毓秀停止了暗殺計劃,但是沒想到有人告密,引來大批軍警。不少參與暗殺活動的革命者被抓,鄭毓秀機敏脫逃。此後,她迅速找外國友人保釋,先後救出了7人。

不過,鄭毓秀的身份也已被暴露,所以她遭到了袁世凱的追殺。

民國外交官想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為何被一女子,用玫瑰花枝逼停

(袁世凱)

危險關頭,鄭毓秀只得避難法國。她在巴黎大學潛心攻讀法學碩士學位,之後又繼續拿下了博士學位。

鄭毓秀在法國時期,不光成績優異,還極擅長社交。為了讓國外更多人認識到真正的中國,她經常面對數以千計的民眾發表演講。許多外國人,正是通過她才瞭解到中國的傳統美德及璀璨文化等。

1920年,29歲的鄭毓秀受南方軍政府的邀請,回到國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鄭毓秀都致力於女權運動。她極力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鼓勵女子接受教育,甚至還幫助留洋的女學生籌措學費。

此外,鄭毓秀還被軍政府委任為外交調查名譽委員。這可是開了“女子參政”的先河,雖然已經是民國時期,但封建思想殘餘,還是讓很多人認為“牝雞司晨”於國不利,所以對鄭毓秀參政一事,議論很多。

鄭毓秀對此並不爭辯,反而以她的工作成績,證實了“女子有才才是德”的新觀念。

民國外交官想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為何被一女子,用玫瑰花枝逼停

(巴黎合會上的中國代表團)

一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

會上,日本堅持要繼承德國在山東一帶的權益。當時中國國力衰弱,其它戰勝國無視中國權益,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這讓參會的外交官員陸徵祥、顧維鈞等人非常犯難,一直拒絕簽署和約。

然而在北洋政府的壓力下,陸徵祥最後還是打算接受日本人的要求,打算在和約上簽字。

當時,鄭毓秀是代表成員之一。

鄭毓秀極力反對,她把玫瑰枝藏於袖中,並用玫瑰枝頂在陸徵祥的腰際,威脅他說,敢籤和約,就別想活命。

陸徵祥最終沒敢在和約上簽字。

民國外交官想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為何被一女子,用玫瑰花枝逼停

(鄭毓秀和魏道明)

1926年,鄭毓秀和新婚不久的丈夫魏道明在上海法租界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此後,鄭毓秀受國民政府邀請,擔任過上海審判廳廳長,黨部委員等職務。

1942年,魏道明頂替胡適擔任駐美大使。鄭毓秀又以外交夫人的身份活躍在外交舞臺上。她優雅的風度和能言善辯,在國際上贏得一片讚譽。

1947年,魏道明被委派到臺灣擔任臺灣省主席。

鄭毓秀隨同前往。

不過僅過了一年,魏道明便辭去公職,與鄭毓秀移居美國。

客居他鄉的鄭毓秀,從此既沒能回大陸,也沒能回臺灣。心情鬱悶的她,最終因癌症在美國病逝,卒年68歲。

(參考資料:《不尋常的玫瑰枝:鄭毓秀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