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閒來無事刷微博,又看到了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

4月18日,安徽郎溪警方微博通報: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嫌疑人楊某某,男,2007年7月出生,目前不足13歲,這又是一起未成年人導演的惡性殺人事件。

楊某婷,這個剛滿10歲不久的花季少女,美麗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如果不是這場無妄之災,她會快樂地迎著陽光長大,會有大把大把的時光,去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

可是,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近年來,因未成年人導致的犯罪事件屢屢上升。

2018年10月,因妒忌同學長得太漂亮,廣西13歲女孩將同學活活打死並肢解拋屍。

2018年12月,益陽沅江12歲男孩吳某持刀將34歲親生母親陳某殺害,事後毫無悔過之心,竟然說:“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是我媽媽。”

2019年10月,大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騙至家中,殘忍殺害,並拋屍灌木叢。

2020年2月,13歲男孩因家庭瑣事與36歲母親卓某發生爭執,後將其殺害。

一個個決意兇狠的少年,無關年齡大小,依舊是可怕的。

這幾日,安徽郎溪事件被警方通報後,網絡上又掀起了一波關於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討論。可是,我們改了法律,又能怎樣?我們改得了這些小惡魔背後失敗的家庭教育嗎?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01、別總說:他還是個孩子啊!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犯罪心理問題,很多都是源於人的早期。

可見,在孩子童年時期,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多麼重要。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願教的父母。

中國著名的“四大寬容”定律:“人都死了”、“來都來了”、“大過年的”、“孩子還小”。

盧正雨在網劇《絕世高手之大俠盧小魚》中就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他還是個孩子啊!”

不少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太小,聽不懂道理,等大一點再慢慢教育。殊不知,正是這種思想,導致了孩子小時候缺乏管教,長大後家長想管教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別以為孩子還小,翻不出驚天駭浪。

豺狼無論大小,依舊都是豺狼。

現在的小壞蛋,父母如不加以約束,將來就有可能成為大魔鬼。

作家劉慈欣曾在《超新星紀元》一書中設想了一個只有孩子的世界。

那個世界真是我們所想象的,一個單純美好、天真爛漫的伊甸園嗎?

答案並不是。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失去了大人約束的孩子們,拋棄了以往的一切規則,展現出了孩子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醜陋人性,互相惡性廝殺,場面血腥且殘忍。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併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不要以為他還是個孩子,就放任自由,毫無約束。

三分人性尚未形成,七分獸性卻已根深蒂固。

真正的愛孩子,應是對其嚴加管教,愛與規矩並存。不包庇孩子的惡,也不縱容孩子的壞,讓孩子明白孰是孰非。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02、父母的無知是孩子最大的悲哀

每個孩子都是孑然一身,孤身而來,猶如一張白紙。為這張白紙上渲染上什麼樣的色彩,全憑父母做主。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承擔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旅途。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父親或母親。

2019年10月,大連10歲女孩被殺案中的兇手,14歲的蔡某某,殺人後毫無恐懼心,還若無其事地前往女孩家詢問情況。圍觀案發現場時,十分鎮定地與人討論“人真死了?”警察上門調查,蔡某某還在班級微信群裡將自己偽裝成一個無辜者。

殺人者,自以為可以瞞天過海。但終究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每一個悲劇的背後,都站著一對無知且不負責任的父母。

案發前,蔡某某曾在小區內跟蹤同一個女孩三次,當眾掀女孩裙子,拍女鄰居肩膀,調侃女孩長得漂亮等等。當受害者前往蔡某某家評理時,其父親非但沒有教育孩子,還對著受害者一頓破口大罵。

案發當天,母親得知兒子殺人後,若無其事地擦乾了血跡,帶著蔡某某外出賣廢品。

蘇格拉底曾說:“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無知並不是純潔,反而是最大的罪惡。

貧窮的父母不可怕,無知的父母才是真的恐怖。

無知的父母,帶給孩子的是過分的溺愛,扭曲的心靈與錯亂的三觀。

因為父母的無知,也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麼樣的惡果。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03、比三觀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是非觀

還記得西安那個暴打同學的視頻嗎?

五個孩子將一個男孩堵在樓梯間,拳打腳踢。每一腳都用盡全力,兇狠地踢在男孩身上。手腕粗的木棍,棍棍都打在男孩身體的重要部位。可憐的男孩只能雙手抱頭,蜷縮在樓梯上,無力反抗,任人毆打。

整段視頻雖然只持續了五十幾秒,但場面卻觸目驚心,令人不忍看下去。

事後,打人的其中一個孩子還在網上叫囂網友:我們打架賠了錢!歡迎你們來以暴制暴。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可見,這群孩子依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麼惡劣,傷害他人只管賠錢就行,反正都有家人買單。

《親愛的弗洛伊德》一書中說: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許多人開口閉口就是“三觀不合”,殊不知,比三觀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是非觀。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社會由每一個細小的家庭組成,社會風氣的形成,取決於每個家庭背後的家庭教育。

一個孩子的人生觀再偉大,價值觀再正確,世界觀再高遠。走入社會,就算學識淵博,腰穿萬貫,且身居高位,卻不知道何為有所為,何為有所不為,三觀再合,又有什麼用?

沒有是非觀的孩子,道德淪喪、是非不分、欺凌弱小、打架鬥毆、坑蒙拐騙,時刻遊走在惡魔的邊緣,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存在在我們身邊,不會令人毛骨悚然嗎?

是非觀就是每個人丈量世界的一杆標尺,如不從小加以培養,防患於未然,影響的將是孩子的一生。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04、讓孩子時刻心存敬畏之心

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做人做事自然無法無天,就極易誤入歧途。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從小教育孩子擁有一顆敬畏之心。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何為敬畏,敬畏是一個人對人對事時刻保持一種尊重與畏懼。

它用基本的道德底線規範自己,秉承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胸懷堅貞不屈的信仰。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心中有敬畏,才能更加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 敬畏生命,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神聖且無法複製的,讓孩子學會敬畏,才會更加珍惜生命,不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之事。
  • 敬畏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過度的掠奪大自然,只會被自然的力量反噬。
  • 敬畏法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是每個人的行為規範與準則。心中有敬畏,才能循規蹈矩,遵紀守法,不僭越雷池一步。
  • 敬畏父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心懷敬畏,才能學會感恩父母對子女的無私付出,懂得孝敬長輩,尊重他人,愛護弱小之輩。
安徽13歲男孩殺人案,他都犯罪了,家長你還在認為“孩子太小”?

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恪守底線,做事才會留有餘地。嚴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確的人生航線。

有的孩子,心裡住著天使。

有的孩子,內心藏著惡魔。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關注、評論、轉發、點贊和收藏,您的每一個小小動作都是對我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我在育兒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為大家提供更多的優質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