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繪畫、下圍棋……他們在挫折中成長

割稻、繪畫、下圍棋……他們在挫折中成長

割稻、繪畫、下圍棋……他們在挫折中成長
割稻、繪畫、下圍棋……他們在挫折中成長割稻、繪畫、下圍棋……他們在挫折中成長

生活需要波瀾才會壯闊,生命經歷挫折方顯本色。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第十一期徵文《挫折中的成長》優秀作文出爐了,本期我們挑出三篇作品共賞,快來看看三位小作者是如何在挫折中獲得成長的吧!

一樣的紫芋苗

◎作者:陽江市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學校初二(2)班 張星祥

指導老師:楊景伊

李白詩曰: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是啊,流年似水,轉眼間我已經上初二了,但我還是忘不了五年級暑假裡經歷的挫折和在其中得到的成長。

我家在農村。那時候,大人們常嚇唬我說:“考不上初中,就回家種田吧。”可這話對我不僅沒什麼激勵的作用,反倒是讓貪玩又輕狂的我更加堅定地以為,讀書那麼辛苦有什麼好的,還不如回家種田輕鬆呢。於是我更加貪玩了,學校裡該學的東西也不肯好好學了,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期中考試,我的成績便一落千丈。但對這樣的退步,我的愧疚之心持續不到一天,第二天就完全被和鄰居小夥伴一起玩彈弓的快樂給湮滅了……

終於,暑假來了,割禾的時節也到了。早飯過後,我便提著水壺、鐮刀,跟著爸爸媽媽到田裡準備割禾。那沉甸甸的稻穗,真是可愛!

剛開始的時候,我學著爸媽的樣子,一手抓著稻稈,一手握著鐮刀,“嚓嚓”地將它們割下。很快,我便汗流浹背了。太陽越升越高,炙烤著大地。雖然為了割禾方便,田裡的水早被放幹了,但溼潤的泥土在太陽的炙烤下,升騰起熱氣。我像一隻一邊被蒸著又一邊被烤著的螃蟹。所謂“面朝黃土背朝天”大概就是如此吧……蚊子不知什麼時候悄悄地在我臉上、腿上、胳膊上咬出了許多個大包,乾燥、鋒利的禾葉將我的手和胳膊刺出了一道道小小的口子,又癢又疼,實在難熬……我不敢將手中的鐮刀停下得太久,因為六月的天,這會兒是大太陽,可能過一會兒就要下雨了。要是碰上下大雨,稻穀是會發芽的。脖子被太陽曬得發紅、生疼,汗水從我的額頭上流下,流進我的眼裡,刺痛著我的眼睛,我只好一邊割禾一邊不停地眨眼……揮動著手裡的鐮刀,我在想,這樣種田,真辛苦啊!一不留神,鐮刀在我的手上劃出了一道口子,血流了出來,止不住的汗水流到傷口上,火辣辣地疼……我又氣又惱,真想不幹了。原來種田也完全沒有我想的那樣簡單、輕鬆。

那天割完禾回到家裡,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出來了,在班裡我是倒數第一。好吧,就憑我上一個學期那樣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成績也沒什麼可驚奇的。但我心裡還是有些難受。白天裡割禾時的辛苦,一幕幕地在我眼前重現著,重現著。先前以為大人們說的回家種田會比讀書輕鬆,可現在我心裡的想法變了。我想讀書。種田很好,但不應該一輩子像這樣又慢又累地種田吧。可按著我現在的成績,我能考上什麼樣的初中啊?讀書,我已經落後於同學這麼多了,我還能趕得上嗎?

晚飯我也沒心情吃了,便一個人走了出去,走到割完禾只剩短短的禾茬的田地裡,走到村裡的小路上。夏天的傍晚,晝長夜短,天還明著。我走了一段路,在不知誰家的屋簷下停下了腳步。那堵牆,牆腳的磚縫裡長出了一株紫芋苗,葉子和別的紫芋竟沒什麼不同!這在我們農村裡並不少見,但那一刻它激發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它的種子從哪裡來?不知道。我猜是路過的行人不小心落下的吧?可它沒有土壤,也沒有人給它施肥,它怎麼長出來的?它多久才長出來的?我不知道。它就靠著那一點兒雨水,竟然活了,竟然能長得和別處的紫芋苗沒什麼不一樣!我的心裡受到了一些觸動,莫名地獲得了一些對學習的勇氣。就像這不知為何落入磚縫裡的芋苗種子,如果我就這麼屈服於我的“倒數第一”了,我便沒有生長的力量。但如果我能不屈不撓,踏踏實實地去學,我也會像這株芋苗一樣“破磚而出”吧?會像這株紫芋苗一樣,即使所處境地已然落後,也能日積月累,成為和其他紫芋苗一樣茁壯的紫芋苗吧?會的!

於是從那天起,我便勤勤懇懇地看書、做練習,補著貪玩落下的功課,心裡存著割禾、紫芋苗給我的動力和勇氣。暑假很快過去了,我迎來了六年級,迎來了小升初考試,如今我已是一名積極向上的初中生了。

汪曾祺先生曾經說過:“只有把生命的精華調動出來,傾力一搏,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裡,才叫活著。”我很慶幸擁有五年級暑假裡的這一段經歷,很慶幸在割禾的挫折裡、在學習的挫折裡、在紫芋苗的挫折裡得到啟迪,很慶幸自己做出了一個要努力讀書的決定。我也將繼續努力,繼續“傾力一搏”,去找尋將來的路。

點評

文章內容緊貼生活,事件過程描述詳細具體,內容豐富,但有條不紊,體現小作者清晰的思路;情節波折起伏,從“不想讀書”到“暑假割禾的感受”,從“擔心自己在學習上趕不上的困惑”到“見到紫芋苗後的頓悟”,寫出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也是小作者的成長過程;在描寫手法上,細節描寫傳神生動,如“我像一隻一邊被蒸著又一邊被烤著的螃蟹”“汗水從我的額頭上流下,流進我的眼裡,刺痛著我的眼睛,我只好一邊割禾一邊不停地眨眼”等語句,體現出小作者的語言運用功力。

我的冠軍夢

◎作者:廣州市越秀區東山實驗小學四年(4)班邱鈺迪

指導老師:葉彩霞

“嘀,嘀,嘀……”棋鍾像著了魔似的叫個不停,本來就很煩躁的我被棋鍾攪得更煩了——上一步棋下錯了,要是再想不出一個能救活大龍的辦法,那這盤棋我就再無勝機了。望著對手那看似平和卻又露出一絲無法掩蓋的喜悅的臉,頓時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回放——

我是6歲開始學圍棋的,對圍棋一見如故,教我的老師都說我很有天賦。果然,我學棋不到一年,參加一些比賽就能進前八名了;學棋三年的時候,我已經拿到了業餘圍棋的最高段位。但隨著學棋時間久了,參加的比賽多了,我早已厭煩了那區區幾張獎狀,我的夢想鎖定在了那神聖的、金燦燦的冠軍獎盃上。然而,我卻發現我所在的年齡組很強,特別是有兩個比我學棋年齡早,實力更強的高手像兩座大山一樣橫擋在我圓夢的道路上。說來也怪,每次比賽我總是早早地遇到她倆,我又總是輸,我就只能在六、七、八名徘徊,而冠軍總是非她即她……此時此刻,正用冷酷而自得的眼神看著我的人,正是其中的一個——吳小菲!我每次都抱著衝冠的希望,信心滿滿地走進賽場,卻每次都看著她倆中的一人捧著金燦燦的獎盃笑著跑出賽場。

我曾多少次打過退堂鼓:放棄圍棋吧。平時每天都要花上幾個小時去做死活、打譜、下棋,四年了,卻連一個冠軍獎盃都沒有。換個項目吧,說不定能拿上從來沒拿過的獎盃……

“還剩二次讀秒。嘀,嘀,嘀……”

“不能放棄,決不能放棄!沒到最後一秒就都還有機會!”我咬緊牙關為自己打氣。我絞盡腦汁,在大腦裡飛速地尋找我要的行棋方案,終於打劫作活了大龍。可最終整盤棋還是由於目數不夠,再一次輸給了吳小菲。

認負簽名後,我呆呆坐著,覺得腦子裡一片空白。只知道我又輸了,於是我再次打起了退堂鼓:放棄吧!要是我晚兩個月出生,就到下個年齡組了,早就拿了一櫃子的冠軍獎盃了吧?為什麼命運對我這麼不公平?讓我偏偏在這個組,永遠只能拿獎狀?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想到了命運,我就想起了這句詩,“哎,人生誰沒有遇到過挫折?像柯潔,他剛入職業段時,不也是連續三年見誰輸誰?但他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每天下10盤棋,三年中一天不停,最後不還是成為了人類圍棋界的世界第一,笑到了最後。”“現在遇到的挫折放回古代就是一次次被貶官,如果能學習被貶到荒蕪之地還以樂觀心態對待的劉禹錫和王守仁的話,那除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你還成長了!”我學著大人的口氣,試著安慰自己……

“第五輪比賽馬上開始,請選手們回到賽場!”比賽的廣播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深呼吸、調整好心情回到了賽場。還沒坐穩,一抬頭我就看到對手,我的心“咯噔”一愣,又是她!她是舒小麗,是我圓冠軍夢的第二個攔路虎!就是她和吳小菲霸佔著冠軍的位置。我凝視著舒小麗,她似乎很放鬆,她一定是以為我還像一年前的那個我,那麼不堪一擊。“如果真是那樣,那你就錯了。”我在心裡對她說。

“廣東省青少年圍棋錦標賽第五輪比賽現在開始!”開始下棋,舒小麗不愧是省隊高手,開局我就落後了,我決定借模樣把外勢弄強,好偷襲她的還未全活的大龍。果真,對手一頭扎進我的模樣。對局按我的思路進行著。我知道,如果我的偷襲失敗,那這盤棋也將失敗。於是,我抱著“任何一塊棋都能死,唯獨心不能死”的心態,奮力搏殺,用難得的先手破了她大龍的眼,又做好一圈防線。我們開始了激烈的對殺,最終我快一氣殺她!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贏了她!我贏了一個從未戰勝過的對手!

這次比賽,一共九局,我取得了8勝1負的戰績。我有些緊張,因為吳小菲也是8勝1負,我們大分一樣,就要比對手和累進分!“幸運女神快來幫幫我吧!給我一點兒好運氣吧!”我是多麼希望這一次能圓夢啊!

“女子10歲組:冠軍——吳小菲,亞軍——邱鈺迪,季軍——舒小麗……”聽到比賽結果,我先是一愣,然後有點高興。站在那高大寬敞的領獎臺上,我還有些遺憾——我學棋的這四年來,似乎運氣總是欠佳……但我知道我就要成功了,我知道我已經戰勝了自己,我知道那個神聖的金燦燦的冠軍獎盃正在不遠處的朦朧霧色下笑著向我招手……

點評

結構上,文章開篇巧設懸念,吸引讀者興趣;第2段用插敘,交代自己與兩位圍棋勁敵的關係,使文章脈絡更加清晰。在內容上,小作者通過描寫自己參與“圍棋錦標賽”的過程,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這場博弈的激烈,尤其對人物的神態、動作以及自己的心理刻畫,都進行了精心細膩的描畫,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始終圍繞“任何一塊棋都能死,唯獨心不能死”這一內心的堅定信念,最終反敗為勝,真讓人為這位小作者開心!

那幅畫

指導老師:李蓓蓓

陽光透過窗欞,在雪白的畫紙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我鄭重地拿起畫筆,在紙上勾出一道優美的弧線,不禁回想起幾年前美術課的場景。

“開始畫畫吧!”美術老師一聲令下,“這次的主題是畫機器人。”很快,鉛筆觸碰紙的沙沙聲充滿了整個教室。又是一次痛苦的美術課!我看看前桌,望望後桌,翻翻美術書,覺得同學們的每一個作品都那麼好看,我從小沒有學過畫畫,從來只會亂畫,碰到這個命題,我不知道從何下手,時間滴滴答答過得飛快,不一會兒,同桌的畫就變得有模有樣了。唯獨我,仍然對著這張白紙冥思苦想,機器人怎麼畫,怎麼構思?

一節課很快過了一半,同學們已經開始著色了。眼看著它們一筆一畫,嫻熟的手筆,再看看我的一紙空白,一股莫名的焦躁湧上心頭。我著急得抓耳撓腮,竟感覺面紅耳赤起來,但又不得不交,只好硬上了。我鄭重地拿起筆,在紙上點了幾筆。幾條歪歪扭扭的線,就像一道道刀疤似的橫七豎八,躺在紙上,那幾個點活像一鍋好端端的白粥裡掉了幾粒老鼠屎。我再也忍不住了,絕望地看著倒計時的時鐘,把畫筆摔在桌子上,算了,不畫了,就把這幾條橫七豎八的線當作作業應付吧!這時,同學們紛紛把自己完成的畫交給美術老師,他們的畫都很好看,畫裡的人物栩栩如生。老師“嘖嘖”的讚歎聲不絕於耳,但是,這一切與我無緣。 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望著窗外的夕陽,梔子花淡黃的花瓣正隨著微風慢慢掉落,這時,同學們的歡笑、老師的誇讚似乎都屬於另外一個世界,而我,每次的美術課都是除了會畫幾個火柴人之外,什麼也不會。

不知什麼時候老師走到我的身邊,拿起我的“畫作”,我不敢抬起頭,我以為,她看了我的“畫作”之後,只會搖搖頭,然後嘆息一聲走開。但是,她沒有,她拿起筆,在紙上又勾畫了幾條線,一條奔湧向前的河流便躍然紙上。那幾條歪歪扭扭的線一下子似乎有了生命,川流不息。就這麼幾筆,河流就出來了!老師看著我目瞪口呆的樣子,笑了:“我也只是添了幾條線,畫畫本來就是嘗試的過程,不要害怕,多嘗試,多勾幾條線,多點幾個點,一幅畫就出來了。”我在老師的指引下,又拿了一張新的畫紙,照著腦海中的機器人,一筆筆勾勒著:向上,向下,彎曲的,筆直的,每一筆都用心地、用力地畫下去,不再是小心翼翼,而是大膽地按我心中的想象,不一會兒,機器人便有模有樣了,雖然比起我的同學們,畫作算不上精緻,但不再像以前那樣慘不忍睹了。

是啊,生活不也是這樣嗎?有多少機會是因為我們躊躇不前而失去的?其實,生活本也是個嘗試的過程,與其面對空白的人生畫卷發呆,不如多勾幾條線,多落幾次筆,也許,你就創造出了一個絢麗的人生。

夕陽西下,紫紅的霞灑滿天空,我在畫紙上盡情揮灑,我想,這幅畫正是我在挫折中成長的見證吧!

點評

文章通過記敘一節美術課而得到的人生感悟,敘事集中,不枝不蔓,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在字裡行間,不少語句用得精妙,如“我鄭重地拿起筆,在紙上點了幾筆。幾條歪歪扭扭的線,就像一道道刀疤似的橫七豎八,躺在紙上,那幾個點活像一鍋好端端的白粥裡掉了幾粒老鼠屎”,“她拿起筆,在紙上又勾畫了幾條線,一條奔湧向前的河流便躍然紙上。那幾條歪歪扭扭的線一下子似乎有了生命,川流不息”等;記敘過程中還用了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心情,用得恰到好處;結構上前後照應,開頭結尾也都用了環境描寫,尤其結尾,點明中心,意蘊深長。

統籌/執行:南都記者 梁豔燕

平臺簡介

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面向中小學生,聚合優秀師資,提供別具一格的寫作主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主寫作。每週精選部分優秀作品刊登於報紙,並邀請名師名家點評作品。

徵文啟事

#我的母親# 有多少回憶,能少得了關於母親的溫馨?有多少回眸,能躲得開母親的身影?有多少故事,能道盡母親平凡中的偉大?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母親節即將來臨,拿起筆寫寫關於母親的故事吧!

徵文對象:中小學生 體裁:紀實(詩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時間:2020年5月10日

投稿網址:http://h5.oeeee.com/zuowen/或掃碼進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

點評嘉賓

梁春燕

廣外附設番禺外國語學校中學部語文教研組長,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曾被評為區民辦教育“先進教師”;連年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