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老聽戶都知道相聲段子其實也有難易之分。舉個例子,小學徒開蒙基本上師父都教《反正話》,這塊活就相對簡單。不僅因為它是個小段兒,而且裡面沒人物,不用刻畫角色。另外包袱皮兒薄,容易響。而另外一段傳統活《開粥廠》則不然,整塊活都需要塑造人物形象。大段貫口中施捨的每樣東西份量各有不同,也沒有規律可循,演員要駕馭這個作品就比較困難。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其實,在傳統相聲中還有一段“難易並存”的段子。說它易,是因為這段相聲給了演員極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演員擅長什麼就可以融入什麼。說它難,是因為這段是以學為主的段子,必須以學像了為前提。然而,要學到以假亂真並不簡單。這段可以用“擰巴”形容的相聲就是當年由孫少林先生創作的《學電臺》。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學電臺》這塊活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使法,但萬變不離其宗。樑子只有兩種,要麼以學唱為主,仿學京評梆越以及各類鼓曲;要麼以說逗為主,模仿解放前私人電臺播廣告。不管換誰使,基本逃不出這兩個路子。不過樑子是死的,瓤子是活的。有夯頭的可以使柳兒,不管使歌柳還是戲柳,只要學得像,總能達到“一柳三火”的效果。擅長說逗的包袱靈活性就更高了,學播廣告、學比賽解說、學新聞播報......有一定創作能力的,還能舊瓶裝新酒,加入符合時代特點的新包袱,總之不拘一格。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比如笑林、李國盛的《學電臺》就突出一個“新”字。整段雖說是按原有樑子使的,但裡面的瓤子煥然一新。笑林嗓音條件優越,因此整段幾乎都是以歌柳貫穿始終。為了避免一味學唱造成的乏味,也穿插了學孫敬修講故事、播報減肥廣告以及解說球賽的繞口令。在觀眾印象中,笑林的特點就是學唱,他也有意把學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也正因為當年的這段《學電臺》讓“笑林廣播電臺”風靡一時,家喻戶曉。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與笑林的“新”相對照的,還有常白老二位的《聽廣播》。雖然名字變了,實際內容還是《學電臺》。常寶霆和笑林都善於學唱,但常三爺更為全面,“說、學、逗、唱”沒有短板。常白二位演繹的《學電臺》傳統與創新兼而有之。內容上沿襲了學唱京韻大鼓、評戲等其他曲藝曲種的傳統使法,同時還加入了新鮮元素。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其中借鑑了南方滑稽戲的元素,在相聲舞臺上使用大型道具。製作了一個落地式收音機的模型,常寶霆鑽到裡面學廣播。這樣的大膽嘗試更能給觀眾以具象化的視覺效果。此外每到學唱鼓曲和戲曲時,有都場面伴奏。這對於本來就擅長學唱的常寶霆而言,無異於錦上添花。別看這段是一頭沉的活,白全福先生每個字量的都是地方,無論是口風還是使相兒都透著精煉和準確。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此外,天津相聲園子曾有一對青年搭檔使《學電臺》相當出彩,就是劉春山、許健。這二位的使法就是以說逗見長,圍繞電臺廣告設計包袱。時代不同了,假如還用老電臺播廣告很難引起觀眾共鳴。因此他們使這塊活時,不僅把廣告改成了天津本地電臺裡常播的廣告,還加入了互動點歌、球迷沙龍等等貼近觀眾的內容。每每在園子裡使這段總能達到炸粘子的火爆程度。但這版《學電臺》的底包袱是臭底,直接拉低了整個作品的格調。

據說只有相聲高人才能把這段玩出花來!能演到滿堂彩的卻屈指可數

  《學電臺》這段本身就是包羅萬象,可塑性極強。只要演員有特點,都能演出千人千面的效果。比如擅長口技的、擅長京劇的、擅長樂器的都可以融入其中。豐富表演題材的同時,也能讓觀眾耳目一新。這或許就是相聲演員所追求的“老活新使,常演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