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Rodney Lewis Smith)是紐約的時裝和肖像攝影師。

史密斯主要使用35毫米徠卡M4拍攝,然後過渡到帶有80毫米鏡頭的120 / 6x6哈蘇相機。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他喜歡自然光照亮他的對象,但偶爾使用連續照明。史密斯主要以黑白攝影,直到2002年他第一次開始對彩色膠捲進行實驗。他的作品通常被稱為經典,簡約和異想天開。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在1980年代中期,史密斯的作品引起了藝術總監和雜誌編輯的注意,他們委託他創作了世界各地首席執行官的新聞肖像。他堅持要讓自己完全接觸自己的學科以及完全的創作自由。在自己的個人環境中就地拍攝這些有權勢的人物的照片,使他們擁有以前從未見過的人性,並改變了公司肖像的性質。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史密斯(Smith)以結合肖像和風景的標誌性黑白圖像而倍受讚譽,創造了充滿微妙矛盾和驚奇的迷人世界。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僅使用膠片和燈光,他未經修飾的,像夢一樣的圖像就可以與版畫的工藝和外觀相媲美。史密斯先生是一個非常熱衷於以幽默,優雅和樂觀的方式分享他對世界的看法的人。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羅德尼·史密斯是一位極具才華的美國攝影師,他捕捉了另一個時代的樸素與優雅。羅德尼在耶魯大學(Yale)的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的指導下學習攝影。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1975年,他在耶路撒冷生活三個月。他在那裡拍攝的世界產生了霍頓·米夫林(Houghton Mifflin)出版的《光之地》。(白色的洗沙牆,帶有催眠性眼睛的瘦臉男人,有光澤的褐色眼睛的婦女和帶有燦爛笑容的孩子。今天,該系列的效果更顯著。)出版後,羅德尼被邀請在哥倫比亞大學\\墨西哥,馬德里大學,哈佛大學和歌德大學演講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受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的教學和技術精度的影響,史密斯(Smith)試圖完善自己的技術,縮小了對照相機,膠捲,曝光,顯影劑和紙張的選擇。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他使用光來編輯和顯示他的主題,使其呈現出廣泛的色調,從清晰的白色高光到深深的天鵝絨般的陰影。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史密斯一直在尋找生活中的意義,攝影為他提供了表達自己的方式。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羅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於2016年去世,享年68歲。他的影像融合了機智和優雅,這是其他攝影師所無法創造的強大組合。他的作品繼續在博物館和美術館展出,並由私人收藏。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在史密斯的魔法世界中,平衡會產生美感,笑聲和奇妙的舞蹈齊頭並進,事情並不總是看起來那樣。這些照片完美地融合了遐想和現實。”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羅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是一位傑出的攝影師,他的異想天開其實是受了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馬格里特(Rene Magritte)影響


馬格利特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他對波普藝術的影響十分重大。


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雷尼·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20世紀比利時最傑出的超現實主義畫家。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出生於萊西訥,曾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學習,後開始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探索。他的作品常常賦予平常熟悉的物體一種嶄新的寓意,或者將不相干的事物扭曲的組合在一起,給人荒誕、幽默的感覺。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馬格利特藝術特點


他要通過一種現實主義的,然而又是充滿詩意的表現,使我們看到它們的存在。他既把畫作為解放的方法,又把它作為知識的工具。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馬格里特的眾多作品中都彙集了“繪畫中的寫實意義”這一現代美術所面臨的矛盾。


馬格里特的繪畫風格準確,細膩而完美,多數內容取自日常生活,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他的繪畫基本上是以“寫實”為基礎的,但是,馬格里特的寫實只是為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馬格利特藝術成就


馬格里特細膩而經過千錘百煉的繪畫風格終生未變,他只是在20世紀40年代的一個時期裡,戲劇性地嘗試了迥然不同的其他藝術風格。從1943年至1947年間,馬格里特受到了雷諾阿等印象派啟發,創作了印象風格的作品,他稱這個時期是“充滿陽光的超現實主義”。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馬格利特所選擇的道路,是孤獨,理性,而充滿智慧的。因此他在藝術界展開了長期的奮鬥,他認為一個藝術家為了一種專注於個人抱負的事業,是可以犧牲一些自我的自由和獨立性的。


馬格利特就像一個謎,他那神秘,引起誤解,詩意般的創作,為人們打開了瞭解悲觀主義的大門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他曾說過:在任何時候都可能降臨,假如人們不專注的觀看事物就想有所發現,人們將永遠看不見所想要的東西,對於奧秘……人們不必去談論它,而應去捕捉它。

向馬格利特致敬|超現實主義攝影家羅德尼·劉易斯·史密斯

自1960年代起,馬格列特的作品引起公眾的高度興趣,更影響普普藝術、簡約主義及概念主義。在2005年,他被列舉為“大比利時人”瓦隆區的第九位,在佛羅明區的第十八位。


此圖片選取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欣賞使用。

END


文字:雕刻時光的大叔

攝影:Rodney Lewis Smit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