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上學時,家鄉只有夏冬;

上班後,家鄉只剩冬天。

離過年還有近兩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回家路線,還有一個月的時候開始搶票,還有半個月的時候開始採購帶給家人的禮物,還有一禮拜的時候開始數著日子過。一年的在外拼搏,只為這大年三十的家人閒坐,閒話家常。

小時候的年味是穿新衣、吃零嘴、放鞭炮、領壓歲錢,和小夥伴們跑跑跳跳,好不熱鬧;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長大後的年味是回家團圓,和爸媽嘮嘮家常,吃頓年夜飯。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未來還很長,可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困難,不論身在何處,不論是否收到新年祝福,不論今晚是闔家團圓還是獨自在外,我都願你過年好!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活動:

貼春聯: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貼窗花: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掛燈籠: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放鞭炮: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年夜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祭祖: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我國部分地區有一種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亡故的親人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總結不全,歡迎補充


每年年後,走親訪友也是必不可少的,送煙、送酒已經沒有任何的新意了,而且還不健康。

蜂還巢蜂蜜禮盒,禮中上品,集健康、品味、檔次、顏值、美味於一身,走親訪友的最佳選擇。

除夕∣蜂還巢為您獻上走親訪友的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