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0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高曉松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母親送給他的這句話,每次上節目都掛在嘴邊。

他甚至拿這句話,給許巍寫了一首同名歌曲。

但是就是這樣一句“關於夢想”的格言,讓高曉松在多年之後覺得“很愧疚”,甚至公開推翻了這句話。

高曉松在《奇葩說》中說:你拿詩和遠方去跟苟且鬥,是永遠鬥不贏的。因為苟且有一萬種需求、一萬種痛苦,但詩和遠方只有一種快樂。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追求夢想雖然很美好,但是低薪真的抵擋不住人生的瞬息萬變。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就像老舍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愛與不愛這種事情,窮人是要在金錢上決定的。

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講過一件事,我到現在都沒法忘懷。

他第一年出去打工,是給人做學徒——月薪三百,擦玻璃掃地全包,半夜還要挑燈學習。

有一次,離發工資還有三天的時候,他兜裡只剩下五塊錢。

就在他苦惱日子怎麼過的時候,同事突然特別興奮地跑過來叫他出去“看熱鬧”。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他剛走出店門,就看見一個斷腿的男人拉著癱瘓的妻子,在街上爬。旁邊還有一個頭發稀黃的孩子,拿著一隻破碗跑來跑去四處要錢。

路上很多人對著他們指指點點,甚至有幾個人覺得害怕,繞開他們走。

同事在拿討錢的孩子逗樂,而我這個朋友心裡簡直五味陳雜。

他沒辦法和其他人一樣“看熱鬧”,於是他從飯錢裡勻了一塊錢遞給那個孩子。

那個孩子拿到錢之後沒有說感謝,而是鞠躬然後很熟練地翻了一個跟斗。

別人都在笑,逗孩子再翻一個跟斗,只有我朋友偷偷抹了把眼淚。

你說,對於他和那個討錢的孩子來說——詩和遠方有意義嗎?

活下來才是他們唯一的目標。

其實,高曉松早年間鼓勵大家追求夢想沒有錯,只是他很多年才明白:”如果貧窮無法阻擋你追求夢想的步伐——那是因為,

你還不夠窮“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02

無論你生活在什麼地方,這個世界永遠都被一把“財富之劍”劈成兩部分。

窮孩子和富孩子,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前段時間高考推遲一個月,不少城市的孩子都叫苦不迭。

但卻有不少教育專家指出——這一個月,對貧困的學生來說,將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

為什麼?

城市的孩子都在溫暖的房間,通過穩定的網絡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

而部分農村、山區的學子,卻因為信號問題,只能爬到山上、跑到戶外,在一盞光纖微弱的檯燈下學習。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由於牧區信號不好,甘肅一牧民騎著駱駝帶兒子四處找信號上課。

不少媒體都“打趣”說:太逗了,甘肅孩子騎駱駝上學實錘!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甚至還有人在網上嘲笑:手機屏幕這麼小能看到課程嗎?為啥非要帶著孩子在牧區吃苦?在戶外上課手機沒電了怎麼辦?騎駱駝回家充電?

看完這些評論後我心裡很難受:騎駱駝找信號上網課這件事,難道很好笑嗎?

我甚至希望沒有互聯網,那樣他們就看不到網絡上的這些嘲笑和譏諷。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因為嘲笑和譏諷,真的會給窮孩子留下很大的心理陰影。

這種備受“侮辱”的記憶,對於窮孩子來說是一生都無法忘懷的陰影。

無論他們在後來的人生中,靠自己走到了什麼樣的高度——那些因為貧窮受到的傷害,永遠都是無法忘懷的。

就連我們國家著名的科學家顧方舟先生,到了晚年時期都無法放下童年受歧視的經歷。

顧方舟先生說,他小時候學校要排演話劇——同學和老師都堅持讓他演乞丐。

甚至有人笑話他:沒有爸爸,就該演乞丐。

為了不讓養育自己的外婆傷心,他答應飾演乞丐。

然後他在同學的鬨笑聲中堅持演完了話劇,回家痛哭。

即使年過八旬,顧老提起這個故事的時候依然潸然淚下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演完話劇“回家再痛哭”,是當時的顧方舟先生留給自己最後的自尊。

在窮苦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是既自卑又倔強的。

這種自卑感、挫折感,會伴隨他們一生,然後不斷地在生活、人際交往中出現,刺傷自己。

03

大學時期,我遇到過一個同學,家裡條件有限,平時很少吃水果。

班裡同學都很關心她,經常給她帶水果吃。

有一次我給了她一個山竹,她有點不情願。

但是我一直堅持給她,於是她只好拿著,說晚上回去了再吃。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後來關係熟了,她主動和我道歉:“其實我是不知道怎麼吃山竹,但當時不想被大家看出來,所以才不想要,對不起。”

我當時被她的道歉震撼到了,因為這件事小到對我來說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如果是正常的同學,肯定會當著大家問:“這是什麼水果?我好像沒見過”。

但是對於貧窮環境下長大的人來說,因為貧窮,他們總害怕因為“無知”引起他人的關注和嘲笑。

貧窮是相對的,自卑、缺乏自信的情況並不僅僅在這些人身上發生。

也有可能在你我身上發生。

我的家庭條件雖然比這個同學好,但條件也只能算一般。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室友經常叫我出去逛商場——買衣服、買化妝品。

那些商品的價格,對於我每月的生活費來說太貴了。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甚至,我每次試衣服的時候都會偷偷看一下價牌,然後無奈放下。

每次室友問我:喜歡為什麼不買?

我都推辭:不是很喜歡。

但是後來,我想起了那個吃山竹的同學——我何嘗不是跟她一樣?

雖然後來我知道,就算原生家庭沒有這麼多錢,買不起高檔服裝和化妝品,那又怎樣?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如果朋友因為你買不起高檔商品就歧視你,那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

所以,我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

當同學再次問我,這件衣服挺襯你的,買不買?

我都會當著她的面看下標籤,然後直接承認:太貴了,買了飯都吃不起了。

拒絕自卑、敏感的第一步,就是直面自己的經濟狀況,然後接納自我。

我身邊有很多家庭富裕程度遠超我的同事、朋友,以前我總是避免和他們接觸。但是隨著閱歷的增加,我覺得自己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畢竟原生家庭的財富,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我們唯一能決定的就是現在。

貧窮之下,能夠拯救我們的只有自己。

同時,我也想對那些“嘲笑”牧民騎駱駝找信號的人說一句:別將貧窮當笑話看,這隻會暴露你認知的淺薄和人性的缺點。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輕飄飄的一句話,會給對方帶來多大的衝擊和傷害。

我希望他們在點評、嘲笑一個人的行為之前,能想起來: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去見識你生活中的一切

即便是我們沒有吃苦的經歷,也要尊重那些正在經歷苦難的人。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事“。

高曉松:年過五十,才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貧窮

最後,也希望所有的孩子、成年人都能被溫柔相待——願你吃過的所有苦,都能成為日後的小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