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古玉加工,離不開事先起稿,這與作畫如出一轍。瞭解這個過程,對我們鑑定古玉,意義重大。

一、起稿工具

工具決定工藝,工藝決定工痕。現代作畫起稿,都是用細鉛筆,輕輕描線,然後再用畫筆進一步創作。古玉創作也是如此,只不過那時候用的不是鉛筆,而是能夠在堅硬的玉石表面刻劃的工具——尖銳的細石器。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瑪瑙、火山燧石等尖銳的細石器,硬度極高,可以在玉石表面刮蹭出線條。於是,它們也便成了加工古玉起稿的“畫筆”。只不過這些畫筆,沒有筆桿,只能徒手抓握,操作難度相對較大。只有熟練的玉匠,才能在玉器表面,熟練操控,遊刃有餘。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陰線起稿後,在加工過程中,有的仍舊是徒手刻劃,有的使用砣具。砣具也分好多種,大小不同,厚薄不同,形狀各異。勾砣,扎砣,寬砣等,用來加工不同的線條。

二、加工工藝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所謂釘線打稿,就是在玉器表面,刻劃一條輪廓線。這條線是“虛線”,局部斷續,整體連貫,一氣呵成。由於玉器加工過程中,這些起稿釘線都會被覆蓋,或者被打磨掉,因此,我們很難在古玉表面看到這些痕跡。之所以用虛線,也是為了後期打磨簡單,我們平時畫畫打輪廓線,也是儘量很輕,這樣後期用橡皮一下就擦去了。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這是一件未完工的作品,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上方為徒手刻劃陰線起稿,下方在細陰線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加工,出現一面坡痕跡。從這個圖上,我們也瞭解到一面坡陰線的加工過程,起稿——深琢——打磨。

三、手刻工特徵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瞭解起稿工藝之後,我們再來看徒手刻劃陰線的工藝特徵。徒手刻劃由於定位不準,往往出現線條衝出痕,且溝底呈現長條狀凸脊與晶粒,這是鑑定要點。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這是毛刀刻的工藝痕跡。漢代徒手刻劃工藝,主要有遊絲毛雕跟毛刀刻,兩者都是徒手抓握細石器,在玉器表面直接刮蹭,從而產生粗細不等的陰刻線。這種痕跡常在葬器與部分圓雕作品的局部短陰線上體現,而長陰線往往用勾砣琢制。

本文就陰刻起稿線進行闡述分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一起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