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動”背後的城市發展潛力研究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爆發,並迅速擴散至全國各地,在此影響下,全國各地防控措施加強。伴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各地返程復工的開始,疫情防控形勢變得更為嚴峻,部分地區僅允許業主進入,禁止租戶返回租賃房;四川成都一社區甚至發佈“禁止市外返蓉租戶進入小區”的公告,其中規定,租賃方與租戶各交50萬元保證金,導致不少租戶被攔在門外。

雖然後來眾多地方陸續出臺了“不準限制租戶進入小區”的相關規定,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仍困難重重,因禁止租戶進入小區而“流落街頭”的網絡求助信息越來越多。一場疫情,讓更多人更加感受到房子的重要性,當房產證成為小區的出入證的時候,大家才發現“買房還是硬道理”。但迴歸現實,一個城市的房價水平和工作機會是成正比的,一線城市充足的工作機會背後是高不可攀的房價,這讓一部分外來人口開始把目光轉向其他城市。那除了一線城市,中國還有哪些城市最受青睞且未來最具發展潛力呢?本文通過研究各城市近五年常住人口變動情況,挖掘下一個“後起之秀”。

研究範圍及內容

結合目前中國的城市群發展現狀,本文的研究範圍鎖定為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及近幾年崛起的中西部六大城市(包括武漢、鄭州、西安、長沙、重慶、成都)共計69個城市。根據各市統計局相關數據,剔除了行政區擴大的影響因素後,篩選出2014-2018年常住人口複合增長率超過1%的城市共有11個,分別是:深圳市、珠海市、廣州市、長沙市、杭州市、鄭州市、佛山市、武漢市、廊坊市、成都市、合肥市。

通過對以上11個城市逐個分析,發現過去五年這些城市常住人口增長較快主要有六大因素:經濟增長強勁、國家政策利好、人才引進力度大、強省會發展戰略、地理位置特殊、出生率上升。下面將逐個解析:

01

經濟增長強勁,產業結構優化

2014-2018年,篩選出來的11個城市的GDP增速幾乎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保持高位優質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後勁足。“人隨產業走”,良好的經濟環境創造了眾多工作機會,吸引大量人口。

02

國家政策利好

獲得國家政策支持的城市一方面由於城市能級上升,將獲得更多發展資源,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升人民對城市的未來期望值,促進人口流入。

深圳、廣州、珠海和佛山主要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成都、鄭州和武漢在2016年被確立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杭州在2016年的G20峰會上風光無限,成為全國明星城市;

合肥則在201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被提出建設合肥都市圈,將合肥打造成長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安徽深入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兩省一市(蘇、浙、滬)的很多產能轉移到安徽,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尤其是合肥的經濟發展更是突飛猛進,進而帶動了不少原先在江蘇、浙江和上海的外出人員迴流。

03

人才引進力度大

近幾年全國各地人才引進政策不斷出爐,“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尤其是2017年以來,武漢、長沙、成都、鄭州等先後掀起“搶人大戰”,落戶門檻一降再降,有的城市甚至給出了幾乎“零門檻”的落戶政策,另有買房打折、租房補貼、一次性獎勵等政策層出不窮:

04

強省會發展戰略、吸引人口匯聚

做大省會、做大中心城市、進而做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從而在城市競爭中搶得先機,是近年來中西部省份的發展趨勢。本次研究的11個城市中共有5個強省會發展戰略的典型代表,分別是:長沙、鄭州、武漢、成都、合肥。這五個城市2018年的GDP在所在省份佔比達到21%以上,成都和武漢更是達到38%。觀察其共同特點,不難看出,這些省會均位於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省份,且省內人口眾多,過去多年一直為勞務輸出大省,近幾年通過做大做強省會,形成產業聚集,不僅吸引省內人口聚集,還促進了以前的外出人口迴流。

05

地理位置特殊

地理位置是城市的先天性條件,特殊的地理條件對城市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並將進一步影響人口的流動。

珠海、廊坊、佛山分別靠近澳門、北京、廣州。一方面由於特大城市房價高、落戶難等問題,部分人口外溢至周邊城市;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可接受旁邊特大城市的產業轉移,從而吸引人口流入。

06

二胎政策推動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

二胎政策效果明顯、出生率及人口自然增長率顯著上升。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後本文所研究的11個城市出生率均明顯上升,促進了人口的增長,但2018年呈現回落。

總結

城市潛力排名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歸根結底是取決於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只有經濟保持高質量發展才能不斷的吸引人才,促進城市的發展。

通過建立多維度、多層次的城市發展潛力評價模型,我們最終得出以下11個城市的發展潛力排名:

No1.深圳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將打造全球標杆城市;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約7.5%,連續五年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裡增速排名第一。

No2.廣州

廣東省省會、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經濟基礎紮實,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增長極,對外來人口具有持久而強大的虹吸效應。

No3.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如今的杭州除了西湖,還依靠發達的互聯網經濟成為明星城市,阿里巴巴作為杭州經濟發展的“超級引擎”引得網易、蘇寧等互聯網大咖紛紛在杭州線下佈局,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物聯網、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No4.武漢

九省通衢,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生源地”,擁有89所高校和百餘萬高校在讀生。

No5.成都市

四川省會、一帶一路核心城市、西南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天府之國”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國人民的目光。

No6.鄭州市

得益於一億省內人口總量+中部地理位置+米字型高鐵,吸引周邊城市人口來鄭就業,同時作為河南省的單核城市,鄭州對周邊的城市人口依然有著強大的吸附力。

No7.合肥市

作為安徽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方面資源集中度高,有利於吸引全省人口;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進而帶動了不少原先在江蘇、浙江和上海的外出人員迴流;作為排名第三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中高端產業出色,目前合肥佈局的世界級的京東方顯示產業鏈、集成電路產業鏈、百億級的光伏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都是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No8.長沙市

2018年長沙GDP為11003.4億元,增速達到8.5%,在14個“萬億”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長沙承擔著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湘江新區、“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等國家使命。

No9.佛山市

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全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毗鄰省會廣州,地處珠三角核心地段,與廣州僅有20公里的距離,在廣佛同城化發展情況下,許多人開始把眼光轉向房價性價比較高的佛山。

No10.珠海

珠海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與澳門相距9公里,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2018年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為致力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的珠海提供了重要支持,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No11.廊坊市

區位優勢獨特,有效承接北京外溢人口。廊坊地處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帶,所轄10個縣(區)全部與京津接壤。市區距離北京天安門廣場40km,距天津中心區60km,距首都和天津兩大機場70km,且緊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2035)》,要求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努力建設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實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和河北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廊坊全域都處於重大國家戰略帶動之下,承接了北京優質要素和產業的轉移,成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價值窪地。

番外篇:各城市買房性價比

迴歸現實,城市發展潛力固然重要,但房價才是擺在眼前的現實,結合自身收入、職業發展情況,對比城市房價水平,綜合考量哪個城市才是最優選擇。

“人口流动”背后的城市发展潜力研究

注:白領薪資水平均來自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