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 記者

劉璐 王瀟 張震飛

視頻|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視頻|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4月22日,在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幾名村民正在古杏林中犁地,這片古杏林面積達600畝,其中樹齡超過百年的老杏樹有3000多棵。小杏子,大幸福,瑤坡村的這片古杏林,既承載著幾代人的情懷,也托起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夢想和希望。

視頻|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視頻|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杏樹下,村民正在犁地

  每到五月底,麥收開始,瑤坡村的杏也就進入了成熟期,“這片杏林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這個品種的的杏叫做‘麥黃杏’,意思是說,在麥子成熟的時候,杏也就成熟了,成熟後的麥黃杏香甜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唐園鎮瑤坡村黨支部書記張紅磊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介紹到。一代代瑤坡村的村民們一邊保護古樹,一邊栽植新的樹苗,光今年就補栽了2萬多棵新的杏苗,不僅讓這片百年杏林得以延續,還帶來了經濟效益。

視頻|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長勢良好的杏樹

  “杏林每年的產量大概在80萬斤左右,今年果子長勢良好,預計又會迎來一場大豐收。”張紅磊笑著說,由於麥黃杏的採摘期較短,只有一週時間,每到麥黃杏成熟時,周邊村子的村民們都會來幫忙採摘,這樣一來,還能帶動相當一部分村民增加收入,在這其中,不乏貧困戶。杏子豐收,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不僅如此,分包杏林的農戶中,貧困戶就有十戶左右,一畝土地的收益在三千元左右,比種植小麥、玉米的收益高得多。

  之前瑤坡村的麥黃杏大多隻是銷往臨清周邊地區,又因為承包杏林的多為零散的農戶,所以無法賣出好的價格。為了打開銷路,把麥黃杏打造成臨清的一張水果名片,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到更好的價格優勢,今年在黨建引領下,瑤坡村將成立“果香林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張紅磊打算把農戶和貧困戶納入合作社,帶領村民積極尋找市場,爭取獲得更好的收益。

視頻|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工作人員把屋裡的電線進行整理歸併

  唐園鎮不僅積極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還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為進一步改善戶容戶貌,提振貧困戶的“精氣神”,讓貧困群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良好的精神面貌參與精準脫貧工作,近期,唐園鎮積極開展貧困戶“戶容戶貌”綜合整治工作,通過“三改一整理”組織貧困戶主動清除庭院內外雜草垃圾,清理亂堆亂建,整理清掃室內物品,並幫助其對電線線路、牆體、室內環境進行適當改造,切實提高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在瑤坡村村民張百良家裡,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屋裡的電線進行整理歸併,徹底消除安全隱患,並引導貧困群眾提高用電安全意識。

  “唐園鎮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將繼續發揚‘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以產業扶貧、村集體經濟發展為帶動,以614戶貧困戶生活質量提升為總抓手,在政策落實上不落一戶,在穩定脫貧上不少一戶,並結合戶容戶貌的提升讓貧困戶既有幸福感,又有獲得感。”唐園鎮黨委副書記解星表示。

視頻|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百年古杏承載幾代人回憶 帶來致富“杏”福甜

  “撩亂春風耐寒令,到頭贏得杏花村。”唐園鎮瑤坡鎮百年古杏林裡的石碑背面寫著這樣的詩句。今年是村民張大哥承包杏樹的第三個年頭,他表示要將百年老杏樹保護得更好,“我覺得保留下來就有個念想,因為它承載著我們幾代人的回憶,希望在外工作的人能永遠記住瑤坡村有樣一片古杏林。也希望這片杏樹林能帶給我們致富的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