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紫斑蜘蛛抱蛋、基因編輯技術、實踐二十號衛星、銀河系結構圖、引力波、癌細胞生長“開關”


1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老撾植物新種——紫斑蜘蛛抱蛋


今日科技話題:紫斑蜘蛛抱蛋、基因編輯技術、實踐二十號衛星、銀河系結構圖、引力波、癌細胞生長“開關”

▲圖為紫斑蜘蛛抱蛋開花植株。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提供


4月21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工作人員從老撾引回的兩株蜘蛛抱蛋屬植物經鑑定為植物新種,命名為紫斑蜘蛛抱蛋。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標本館工作人員殷建濤2005年從老撾巴色引回兩株蜘蛛抱蛋屬植物,後沉寂於苗圃,多年都未定種。2019年11月,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工作人員郗厚誠和王文廣發現這個物種開花了,通過文獻查閱,確定是一種從未被描述過的新種,並因其花被筒、總花梗和葉鞘密被紫色斑點而將其命名為紫斑蜘蛛抱蛋(Aspidistra purpureomaculata H.C. Xi, J.T. Yin & W.G. Wang)。


——中國新聞網


2


北方人愛吃的黃辣丁,南方人喜食的昂刺魚,其實都是黃顙魚。但是,個頭小、出肉率低、生長慢的黃顙魚著實讓吃貨們等得心急。4月21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李凱彬課題組與該校模式動物研究所趙慶順課題組以及南京堯順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採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培育出生長快速、肉質量高和規格大的新品系黃顙魚。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水產養殖魚類的基因敲除,該成果已發表在《水產養殖》雜誌上。


黃顙魚是一種優質高檔經濟魚類,為農業部十大重點推薦水產養殖品種之一。科研人員採用第一代基因組編輯技術——鋅指核酸酶技術,成功敲除了黃顙魚的肌肉生長抑制素(以下簡稱肌抑素)基因。


——《科技日報》


3

實踐二十號衛星核心試驗全部完成


今日科技話題:紫斑蜘蛛抱蛋、基因編輯技術、實踐二十號衛星、銀河系結構圖、引力波、癌細胞生長“開關”


近日,我國目前體量最大、技術水平最為先進的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成功完成全部核心試驗,充分驗證了衛星性能及多項最新技術。


實踐二十號衛星於2019年12月27日隨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於1月5日定點在地球同步軌道後,開始進行在軌測試。


——央視新聞


4

中美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系結構圖


今日科技話題:紫斑蜘蛛抱蛋、基因編輯技術、實踐二十號衛星、銀河系結構圖、引力波、癌細胞生長“開關”

▲受訪者供圖


銀河系直徑約為10萬至18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很遠,且位置接近銀道面,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旋臂都重疊投影在天球上而無法分辨。21日,南京大學發佈消息,著名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科學院院士M·裡德和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鄭興武教授聯合撰寫的封面文章,總結了由他們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K·門滕教授所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對銀河系結構的研究成果。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干涉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的距離和自行,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系結構圖。該圖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系結構圖。


“這張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系結構圖清晰地展示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四條旋臂的棒旋星系,基本解決了銀河系究竟有幾條旋臂這個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論文作者之一鄭興武說。


——《科技日報》


5

新發現引力波可研究黑洞如何配對


今日科技話題:紫斑蜘蛛抱蛋、基因編輯技術、實踐二十號衛星、銀河系結構圖、引力波、癌細胞生長“開關”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近日報道,科學家探測到迄今最奇特黑洞對——兩顆黑洞質量相差2倍多並和產生的引力波。研究人員稱,新發現引力波擁有多個頻率,再一次證實愛因斯坦引力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此次事件也可以幫助理論家釐清黑洞對如何形成。


美國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5年首次檢測到引力波,兩年後,意大利“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加入這場引力波圍捕行動中,到2017年8月,這些探測器總共探測到10次黑洞並和事件。


——《科技日報》


6

癌症治癒有望!科學家發現癌細胞生長“開關”


4月20日,據外媒報道,美國密歇根大學發表在《CELL》(《細胞》)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藥物化合物可以激活一個關鍵制動機制,從而阻止多種癌症失控生長的結合位點。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某些分子能夠提高抑癌蛋白PP2A(蛋白磷酸酶2)的活性,但卻不知道這些分子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物理位點。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獲得了與PP2A結合的工具分子DT-061的三維圖像,這使他們第一次能夠精確地看到蛋白質的不同部分是如何被這種藥物化合物結合在一起並穩定下來的,從而利用這些信息來開發藥物化合物。


——環球網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