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汽車行業的“混改”

所謂“混改”,自是脫胎於喊了N多年的國企改革,而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的開端則可以追溯到1993年。當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股份制。當時,國企改革已刻不容緩。


1994年初,9個國家部門成立的聯合調查小組,對16個重要工業城市的國企財務狀況做調查,結果顯示虧損面已達52.2%。彼時,“管人、管事、管資產”的國企管理模式,被普遍認為效率低下。


20多年來,產權改革始終在收與放、進與退之間苦苦做探索,“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的爭論與擔憂也從未停歇,而改革卻在緩慢前行中鮮有大突破。


說說汽車行業的“混改”


時間來到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彼時的國企混改僅在央企子公司層面操作,且保持國有股絕對控股,國資佔比仍在50%以上,但強調國資控股,對國企混改的推進形成了一定的阻礙。

2016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清晰列出“將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10月,中國聯通作為央企混改的第一股,引入戰略投資者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京東等,合計持有公司約35.19%股份,聯通集團對中國聯通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63.7%降到36.7%。


聯通混改的落地真正開啟了混改新篇章。此時,混改開始提升到上市公司層面,且國有股權降到50%以下。隨後,在充分競爭性行業和領域,國企混改開始轉向“國資增值保值”這樣的方向。

顯而易見,國家希望通過混改,把民企靈活的市場應對機制,和創新的管理體制引入國企內,提高國企的活力。簡而言之,“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是混改的最終目的。

車市“寒冬” 混改吹東風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汽車產業,自然是混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出現近30年的首次下降之後,2019年,車市在“寒冬”之中銷量持續“跌跌不休”,讓車企產能閒置、產能過剩的困局日益突出。

2019年8月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機械工業運行情況顯示,汽車行業利潤總額的增速由正轉負,十多年來的首次。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7.2%,同比下滑3.8%。


說說汽車行業的“混改”


行業普遍的觀點是,汽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至少要達到80%才能維持穩定,而據外媒報道,福特在華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僅為11%;標緻雪鐵龍集團與長安汽車的合資企業產能利用率僅為1%(數據來源央廣網)。

如何有效地盤活產能,成了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現實難題。而汽車行業生產率的提升,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承受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勢之下和困局之中,2019年8月,江鈴集團-長安汽車-愛馳汽車三家車企達成關於江鈴控股的合資合作協議,既是汽車行業的“首戰”,也是央企、地方國企、新勢力的首次聯袂,多個“第一”讓國企混改的東風終於吹到了汽車行業。

博郡X夏利 優勢結合實現1+1>2

車企混改的目的,宏觀上講是為了引入新元素激發國企活力,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具體業務上講則是通過引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進一步增強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尤其是以優勢互補、協同合力把握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的新機遇以及消費需求的升級。而博郡汽車與一汽夏利合資成立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無論是在“混”還是在“改”上都頗有看點,頗有社會意義。

首先,天津博郡一改往日由央企、國企主導吸收或者收購民企的大潮,逆勢而行,打造了民企主導的合資新形式。


博郡-夏利的合資中,博郡汽車出資20.34億,占主導地位,一汽夏利以整車相關土地、廠房、設備等資產及負債出資,佔19.9%股份。天津博郡的出現讓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組成更加豐富,而且極有示範效應,或許會成為未來民企改造國企的發端。


說說汽車行業的“混改”


畢竟在競爭新時代,混改更注重效率和效益,如果民企的理念、管理等能讓混改後的實體有更大、更強的發展,能更好地“保值增值”,那何樂而不讓民企主導?正如4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起於解放思想一樣,新一輪混改的突破和深入,也必定肇始於思想和觀念的解放。

其次,在“混”的層面上,博郡和夏利的結合也不僅僅是車型和產能的耦合,更重要的在於新進企業的資金和傳統企業資產的結合,在於雙方“軟實力”、“硬實力”的全方位深度融合。


比如,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一汽夏利而言,博郡汽車的正向研發實力和資金投入,可以讓合資工廠的機器再次響起轟鳴,實現研發技術與生產技術等資產的軟硬結合;而博郡自主研發的底盤平臺、豐富的車型規劃,與“天津製造”的生產設施、京津唐供應鏈的結合,則是一次“硬+硬結合”,讓天津快速駛上電動化的新賽道。


此外,博郡領先的自主研發實力與夏利工廠內曾經打造“國民神車”的世界級豐田管理體系的結合,則可以視為“軟+軟結合”,完全有可能打造新一代“國民電動車”,讓最具性價比的高品質電動車暢行九州大地,再現當年奇蹟。


合資也好,混改也罷,不過是一個手段、一個方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做大做強中國車,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孕育出“大眾”、“豐田”一樣的本土汽車品牌。而在百年汽車行業“新四化”趨勢之下,在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之際,車企之間無論新舊,面對著市場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或許只有通過融合發展、合作共贏,提高效率和效益,才能穩步邁向未來出行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