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投資併購動態雙週報Vol.3

雙週報| 大健康產業投資併購動態雙週報Vol.3

西恩投資專注於大健康領域的併購,以業內的優秀產業方為服務對象,立足於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和判斷,利用自身擁有的大健康領域數據、產業資源以及專業併購團隊,結合投行、投資和產業諮詢等多種業務工具,讓優秀的產業方成為我們的客戶,也讓我們的客戶成為更優秀的產業方。

郵箱:[email protected]

Vol.3:2020.04.05-2020.04.18

一、 行業併購動態

1. 陽光醫療收購六安康寧體檢51%股權

陽光醫療(838378.OC)擬以624.5萬元的價格收購原自然人股東持有的六安康寧體檢中心有限公司51%的股權;本次收購屬於向下遊併購,收購方利用原檢測試劑和設備代理銷售的渠道優勢,逐步向下游轉型,銷售代理型企業向下遊轉型是否結合成功,重點看整合是否得當。

2. 雲南白藥(000538.SZ)第一大股東由省國資委變為省國有股權運營管理平臺公司

雲南省於2018年年底啟動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採用“1+1+X”的模式新成立了兩個國有資本管理平臺,其中國有股權運營平臺的目標是實現類淡馬錫模式,本次股份劃撥就是雲南省國有資本管理改革的一部分。

3. 愛爾眼科定增18.7億收購相關資產獲證監會意見反饋

愛爾眼科(300015.SZ)自2019年10月就本次交易停牌以來經時已接近半年,本次獲證監會一次反饋意見共提出了24個問題,收購方就相關意見修改了報告書。按照流程離最終獲批已經不遠。

4. 卓悅控股(0653.HK)原大股東轉讓控股權

卓悅控股原實控人同新大股東於2020年3月9日簽署轉讓協議,交易於4月9日完成交割。本次轉讓標的公司40.4%股份,作價15.8億港幣。新實控人自本次交易完成後共持有卓悅控股59.9%股份,且自本次交易完成後需就所有已發行的股份做出無條件強制一般現金要約。卓悅控股是一家在香港、澳門和大陸均有門店的化妝品和保健品連鎖銷售終端,經歷去年香港動亂和本次疫情後,公司開始持續加大虧損,負債在2018年基礎上增加了3億多。新實控人於2015年開始入股標的公司,經歷5年後最終控股。

二、 最新政策法規

1. 藥監局:《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9年)》

簡述:4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9年)》。《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不良反應報告表151.4萬份,其中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47.7萬份,佔同期報告總數的31.5%,較2018年下降1.6個百分點。不良反應報告仍然以化學藥品為主,佔比超八成,較2018年同期有所增長;中藥不良反應報告比例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生物製品略有上升。按照劑型統計,整體報告中注射劑佔比超六成。其中,中藥不良反應中的注射劑仍值得關注。

點擊詳情


2. 國務院:對10部行政法規予以廢止,包括《中醫藥條例》

簡述:近日,國務院726號令公佈,決定對7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對10部行政法規予以廢止,自公佈之日起施行。這10部被廢止的行政法規中,涉及醫藥衛生的有4部,其中就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此次2003版中醫藥條例的廢止,意味著中醫藥方面的一次重大政策調整。對於此次廢止的原因,新華社在報道中表明,這10部行政法規有的是制定年代較為久遠,屬於階段性工作、在實踐中已經不再適用或者與相關法律法規存在衝突;有的是已經被上位法廢止或者上位法依據已被廢止;有的是已被其他法律規定所取代。

點擊詳情


3. 廣東出臺生物醫藥創新政策十條

簡述:4月8日,廣東省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提出十項措施。將以廣州、深圳市為核心,打造佈局合理、錯位發展、協同聯動、資源集聚的廣深港、廣珠澳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集聚區。到2022年,力爭培育研發投入超五十億元的企業1家、超十億元的企業10家、超億元的企業100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未來,廣東高品質藥品有機會納入醫保、基藥;國外抗腫瘤藥或可允許在大灣區先行使用。

點擊詳情


4. CDE:《曲妥珠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臨床試驗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簡述:4月7日,CDE官網連發兩個通知:《關於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和《關於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加上4月1日發佈的《關於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三款明星藥的生物類似藥臨床試驗指導原則即將出爐。

點評:

阿達木單抗、貝伐珠單抗和曲妥珠單抗這三款常年盤踞暢銷排行榜的重磅藥物都有著巨大的銷售體量,其中阿達木單抗2019年在全球市場狂攬191.69億美元,貝伐珠單抗銷售額為79.33億美元,曲妥珠單抗銷售額也超過60億美元。目前,國內外醫藥企業紛紛加入到這幾種生物類似藥的研發競速中,且已有產品獲批上市。長期以來許多原研藥價格高,且在專利保護期過後降價也不明顯,隨著國家集採的逐步擴圍擴品種,降價更是成為大勢所趨,原研藥想要維持住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就註定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同臺競標。並且,越是有確切的療效、擁有廣泛的患者使用基礎的藥品,其原研廠家越需要為集採做好心理準備。

鏈接:CDE官網

5. 三明聯盟非過評藥品帶量採購擬中選結果公佈

簡述:4月18日,三明聯盟官網公示了8個非一致性評價藥品帶量採購報價解密結果。本次集採要求最低價者即為擬入選藥品,次低價者為備選,且劑型、包裝、包材不做差比價計算。所以有擬中選和擬備選兩組結果。降壓藥氯沙坦鉀氫氯噻嗪則流標。

點評:

三明聯盟是由醫改明星城市三明市主導的跨區域藥品採購聯盟,當前覆蓋16個省份、19個地級市和4個國家醫改試點縣,輻射範圍之廣當屬現階段各大聯盟之首。三明聯盟未過評品種帶量採購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聯盟自帶的強大示範效應以外,還因為採購目錄所涉及的藥品皆是各個細分領域的大品種。 

事實上,對非過評藥品帶量採購也是現階段的無奈之舉,截至3月31日,全部待評價品種數量高達4330個,而目前啟動率僅為13.9%,可以看到,非過評藥品所佔比重和份額都要遠遠大於能夠達到國採門檻的過評藥品。與此同時,北京、江蘇、上海等地都已在踐行國務院提出“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的舉措,大批非過評藥品遭到暫停採購。隨著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藥品質量的把控將愈加嚴格,未過評仿製藥會面臨著更大限制與激烈競爭。

點擊詳情


三、 技術前沿進展

1. Nature: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下一個新靶點——LRP1

簡述:4月1日,在Natur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Kosik教授和他的團隊揭示了tau蛋白在神經元之間的一種擴散機制: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1(low-deni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作為這一過程的主要參與者,可以控制tau蛋白的內吞及其在神經元之間的擴散。這一發現為控制病理性tau蛋白的擴散提示了一種方法。LRP1有望可以作為用於開發相關藥物(額顳痴呆、阿爾茨海默症和慢性創傷性腦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靶點。

點擊詳情


2. 近紅外光免疫療法(NIR-PIT)藥物——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思路

簡述:近紅外光免疫療法(NIR-PIT)藥物一般由靶向腫瘤的特異性單抗(mAb)與光吸收劑(photoabsorber)通過連接子(linker)相連接構成,其本質上是一種ADC(抗體偶聯藥物)藥物。但是不同於一般ADC藥物,與特異性單抗通過連接子(linker)相連的化學小分子不是細胞毒物質,而是一種水溶性的酞菁衍生物。近紅外光免疫療法(NIR-PIT)藥物可以克服傳統基於抗體療法治療存在的問題,包括抗體或ADC的不均一或不足,以及腫瘤的異質性等問題。

點擊詳情


3. 2019全球醫療器械公司100強發佈

簡述:近期,QMED發佈了《2019年醫療器械企業百強榜單》,該榜單根據2019年的營收狀況對全球醫療器械公司進行了排名。美敦力行業霸主地位依然不可動搖,強生仍緊隨其後,雅培由原榜單第11榮升前三甲。美敦力與雅培收入均實現了增長,同比去年增長分別為2%和6%,強生則下降了3.8%。榜單前十中,BD上升幅度最高,跨越10個對手進入榜單第6位。國產崛起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國產企業中邁瑞、新華醫療、樂普、微創、魚躍、現代牙科、東富龍7家械企進入世界百強,邁瑞排名34位。

點擊詳情


4. RNAi療法領軍企業Alnylam公司又一款新藥獲FDA“快速通道”認定

簡述:4月15日,Alnylam宣佈,美國FDA已授予vutrisiran快速通道資格(FTD),這是一種研究性RNAi療法,用於治療成人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hATTR)澱粉樣變性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病。除了被授予FTD之外,vutrisiran在美國和歐盟還被授予了治療ATTR澱粉樣變性的孤兒藥資格(ODD)。目前,Alnylam正在開展兩項III期臨床試驗(HELIOS-A,HELIOS-B),評估vutrisira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研究共同組成了一個全面的臨床發展項目,旨在證明vutrisiran對疾病的多系統表現和ATTR澱粉樣變性患者的全譜廣泛影響。

點擊詳情

5. 20種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法發佈

簡述:4月15日,在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啟動的第一天,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佈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相比於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其中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6種腫瘤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更新。

點擊詳情


6. “神藥”二甲雙胍又有新發現

簡述:近日,世界頂級科學期刊《CELL》的子刊《Cell Stem Cell》官網更新了有關二甲雙胍的最新研究:二甲雙胍可以調節胃內幹細胞的代謝,促使它們分化為產胃酸的胃壁細胞。研究顯示,AMPK代謝通路促進幹細胞生成分泌酸的壁細胞,二甲雙胍通過激活AMPK和KLF4減慢祖細胞增殖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激活AMPK和PGC1a誘導壁細胞成熟,這為二甲雙胍為何會增加酸分泌並降低人患胃癌的風險提供了潛在的暗示

點擊詳情

附錄:產業內投融資

雙週報| 大健康產業投資併購動態雙週報Vol.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