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終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

春秋後期的某年仲秋。函谷關。

以雞鳴為號的關門,今天破例開得很早。關門內外,一塵不染。關令尹喜正襟危坐,似乎正在等待著誰。不多時,便見一老者飄然而至,尹喜連忙下座參拜,執弟子之禮。老者早知尹喜命中應得道法,乃應其所求,暫住關中,以長生之事授之,並著作道書上下兩篇,洋洋5000餘言。事畢,老者謝絕尹喜苦留事師之意,西渡弱水,長涉流沙,世人莫能知其所終。

溯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終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

現在的函谷關

這老頭兒誰啊?很多人應該已經看明白了,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亦有說是安徽)厲鄉曲仁里人。據傳,其母感大流星有妊,懷之七十二年,乃剖左腋而出,生而白首,遂名老子。老子修道務德,以自隱無名為要,在春秋時代頗具神秘色彩。

大儒孔子去周室時曾問禮於老子,老子寥寥數語,指陳精妙,孔子如墮迷霧,三日不願說話。弟子問其印象,孔子曰:“鳥,我能知其飛;魚,我能知其遊;獸,我能知其走。走者,罔而獵之;遊者,綸而釣之;飛者,銼而射之。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溯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終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

孔子問禮於老子

在孔聖人心目中,老子神妙莫測,可見其首而不見其尾,像龍一樣的神人,與他相比,孔子自嘆無可奈何,渺小尋常,這與後人眼中的仙者沒有什麼兩樣。司馬遷在為老子作傳時,對他這樣的傳奇人物更是感覺力不從心,於是只好把傳說異聞一併抄錄,讓後人自己分辨。由於後世道徒尊奉老子為道教始祖,所以有關老子生平大多神化附會,這無疑給我們認識老子帶來了更多的困難。

據後人考證,老子約生於周簡王六年(公元前580年),約卒於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精熟各種典章制度。晚年,看到五霸爭勝,周室腐敗,憤而去職,退隱他處。老子一生恬淡無欲,專以追求長生為要務,是個不求名利的人。那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又是怎麼被推為道教始祖的呢?

溯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終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

老子騎青牛

道家與道教,本來是有區別的。先秦道家,是以老莊為代表的一個學術派別,而道教則是東漢時期形成的一種宗教。但二者又並非毫無聯繫。道家哲學,乃是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首創於老子的“道”,是《道德經》的基本思想,老子把它視為超越時空限制的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既是宇宙本體,又是萬物規律。

老子的“道”因其本身界屬模糊不清,“玄之又玄”,十分神秘,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釋。在《莊子》書中,莊周把“道”解釋成為“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的東西,“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並說,黃帝得道,以登雲天;顓頊得道,以處玄宮,“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司馬遷的《史記》在提到老子時也說,老子修道養壽,“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這種以“道”為萬古常存,得“道”以後即可長生久視、成為神仙的思想,為後來的道教所吸收。另外,道教的基本信仰,也是老子的“道”,其教義思想和神仙方術無不發端於此;道教所追求的最高目標——長生不死、肉身成仙,也同樣是利用了道家哲學中的一些神秘思想。

老子地位的逐漸上升,始於漢初。秦末戰亂,因此西漢初年專尚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所以以“無為而治”為特點的黃老思想在當時極為盛行。在此前提下,解說《道德經》的著述紛紛出現,僅《漢書·藝文志》中著錄的就有《老子鄰氏經傳》、《老子傅氏經說》、《老子徐氏經說》、劉向《說老子》等等。東漢時,神化老子的傾向已見諸文字。東漢明帝、章帝之際,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雲:“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明,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把老子直接等同於“道”,老子成了先於天地的至上神靈。

崇拜老子的現象在東漢也已出現。漢桓帝因無子嗣而在宮中設立黃老祠,延熹八年(公元165年)還派人前往苦縣祭祀老子。九年,於濯龍宮再祭老子,而且是依照祭天儀式進行的。

溯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終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

老子雕像

至於當時的一般崇尚道術之士,更將老子奉為始祖。陳相邊韶於延熹八年所作《老子銘》稱,世之好道者“以老子離合之混沌之氣,與三光為始絡終。觀天作讖,升降鬥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象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蟬蛻渡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老子已取代黃帝成為好道之士心目中的最高偶像。老子取代黃帝不僅在於他磅礴不羈、飄逸空靈、恣肆汪洋般自由變化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他著有被後人奉為圭臬的《道德經》。

道教自創立之日起,即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尊奉老子為始祖。張道陵草創五斗米道時,也自雲其經典為老子親授,同時還自作《老子想爾注》。在《老子想爾注》中,張道陵繼承發揮了王阜的“道即老子”的思想。該書認為“道”就是“一”,“一”本在天地之外,可以自由進入天地之中,亦往來於人身中。“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常居崑崙,教化眾人。《混合皇帝紀》亦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於是“老子”與“道”在道教中便神化為眾生信奉的神靈。“道”是天地萬物之源,因而作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也就成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

溯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終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

太上老君立像

魏晉時候,道教受到佛經傳譯的刺激,道士們掀起了著述道經的熱潮。雖說著述,但原則上採用了“太上曰”、“道曰”等形式,把所著道書說成是老君親授。隨著道教的發展,神化老子的現象已超出常規。葛洪《神仙傳》中說老子出生神異,形貌奇特,曰:“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曰:“老子黃白色、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竦齒……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道教極力標榜老子和《道德經》,不僅是出於本身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為了三教對抗形勢的需要。道教思想直接淵源於老子,但在發展過程中又融合了其他多種思想成份,以至雜而多端,不可辨認,迫切需要象《道德經》中那樣的“道”來加以概括。而老子“善攝生者無死地”的長生思想以及傳說中老子的高壽又與道教修道成仙的宗旨相吻合。所以,崇奉老子對道教本身的發展是有利的。

溯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終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

太上老君坐像

秦漢以後,老了被尊為聖哲,受人尊敬禮拜,地位極高。況且孔子亦曾問禮於老子,老子位在孔子之上,所以以老子為始祖有利於與儒家的抗衡。漢末佛教傳入我國後,長期被視為黃老之術的一種,晉時亦有“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之說,說老子西入天竺變身為佛,教化胡人為浮屠,佛教由此而起,老子儼然又成為佛教教主。因此,在三教競爭中,崇奉老子,有利於提高道教的地位和聲勢。

歷代帝王對神化了的老子,或立廟奉祀,或加尊號冊封,其中尤以唐代為甚。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在羊角山為老子立廟,武德八年(625年)又規定三教次序:道先、儒次、佛最後。唐太宗說“朕之本系起自柱下”,須使“尊祖之風殆諸萬葉”。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於開元十年(722年)下詔兩京及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一所,每年依道法齋。開元二十九年(741年),設立“崇玄學”,置生徒,令其誦習《老子》,每年按明經例考試。唐玄宗還親自為《道德經》作注,制令士庶均需家藏一本。趙宋王朝對老子亦極力推崇,宋真宗時加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一直到這時,老子才真正變身成為大家口中的天上老君。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是如何成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今天的話題就到這兒了,請關注堃哥,看更多有趣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