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尊重,源于你面对苦难的态度(值得一读)

别人的尊重,源于你面对苦难的态度(值得一读)

《智慧人生》雪漠著

有人说,雪漠是个天才,所以他才能成功。其实不是这样的。雪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仅仅在于他能放下一切,每天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然后坦然入睡。如果你也能做到这一点,即便遭遇苦难也不放弃,你就会像雪漠那样,实现你的梦想。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就不能满足于现在的自己,要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变得更好,变得更有价值。


这就是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雪漠的原因。

另外,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我能坚持。


好多人也不满足,也想成长,但他们坚持不下去。遇到痛苦、困难、否定和打击时,就开始怀疑自己,渐渐变得懒惰、放纵,最后成了混世虫,失去一辈子的梦想。所以,你必须要有承担质疑的准备与心量。无论这个过程多么漫长,会经历多少挫折、磨难,甚至苦难,都不能放弃。相反,你要享受磨难,品味磨难。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磨难更能让一个人飞快地成长——我甚至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没有磨难,就没有成功。


所有伟人,都肯定经历过磨难,有的人一辈子都活在磨难中。但短暂的苦,换来了相对永恒的乐。他们升华了心灵,升华了生命,即便肉体消失了,思想与精神也留在世间,照亮了世代子孙的黑夜。磨难让他们超越了平庸的人群,升华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辰。比如凡·高、王夫之、司马迁、曹雪芹等等。假如没有磨难,他们就是荷兰的某某,汉代的某某,或清朝的某某,没人记得他们,没人知道他们来过,没人知道他们有梦想。


别人的尊重,源于你面对苦难的态度(值得一读)


所以,如果你不甘心平庸地活着,就不要惧怕苦难。有时,别人的尊重,就来源于你面对苦难的态度。


我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在二十九岁时得了绝症,得病前,她是个杰出的媒体总监,跟其他杰出的媒体总监没任何区别。得病后,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和勇敢面对疾病,快乐地活着。任何人见到她时,都想不到她一直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无论睡着,还是醒来,她都被巨大的疼痛煎熬着、消耗着,就连喝水、刷牙、吃饭,对她来说都像受刑一样。她有很美的声音,却一句话都不能说,因为疼痛。但她始终微笑着,淡然得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无时无刻不想着利益众生,编了一些有益的书,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她在磨难中蜕变了,从一个倔强的女子,变得柔软、慈悲,升华为一个值得尊重、足以成为榜样的人。这首先是因为她有信仰,然后是苦难成就了她。


可见,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在苦难面前退缩了。


实际上,不管有没有信仰,不管是否追求梦想,人都会遭遇苦难和突然而至的巨变,但能坦然面对它、接受它的人并不多。不能坦然面对者,往往会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得不见痕迹;能够坦然面对者,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星辰。所以,对某些人来说,磨难反倒是一种幸运、一种善缘。


别人的尊重,源于你面对苦难的态度(值得一读)


在我的小说《无死的金刚心》中,主人公琼波浪觉曾经陷入魔桶,跟假奶格玛结婚生子,过了二十二年平庸的生活。有一天,他的儿子突然死去,丧子的剧痛打碎了美满生活营造的假象,他才脱离魔桶,重新开始寻觅,最后才能实现终极超越。如果没有苦难,世界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成就师与文化大师,藏传佛教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教派,整个人类历史上也会少了一段精彩。因此,成长与升华,少不了苦难。经不住苦难的人,难以成为大师。


有趣的是,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飞快变化着,包括你对苦难的感受。最初,苦难或许会带给你一种痛苦无助的觉受,但随着时光飞逝,随着你的改变,你对痛苦的理解和感知也渐渐变了。你发现,微笑地放弃,带来的不是遗憾,不是不可弥补的缺失,反而是一种快乐、自由。你还会发现,以往放弃过的一切,都无法让你像现在这样快乐。相反,以往那些快乐的享受,现在却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是一种累赘。因为你发现,自己的生命不一定需要它们。


这说明,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在改变着你,环境在改变着你,思考在改变着你,行为也在改变着你。当下的所有情绪,都会飞快地变成回忆,当下的失落也是这样。


如果你把当下的失落当成生命的全部颜色,放弃一些跟你生命真正有关的东西,就迟早会陷入一种更深的失落。尤其是,当你体察到无常时,就会发现,自己放弃的,正是应该珍惜的;自己企图把握的,却是注定要失去的。


所以,不要把现在的困境当成一辈子的困扰,也不要把现在的失落当成一辈子的遗憾。确定人生目标后,不要过多地盘算将来,只要下定决心,立刻行动,坚持不懈,最后就能成功。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在坚守人生方向时不得不放弃的一切,恰好是你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在该放弃时放弃,你才能实现一种真正有意义的价值。


我打个比方:如果齐天大圣像其他猴子那样,满足于山野间的自在逍遥,和美味的果子,他就不会漂洋过海去寻找师父,也不会在菩提祖师的教导下证得神通,更不会成为让人无法忽略的齐天大圣。最重要的是,如果他没有证得大神通,就没能力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也不可能升华为斗战胜佛。


你想想看,一只小毛猴,想要成为齐天大圣,需要承受多少痛苦与磨炼?如果他最初因为害怕和自卑,回避了梦想,或者中途放弃了,《西游记》的故事又怎么会成为千古佳话?如果他仅仅是花果山的美猴王,又有什么人会关注他、记得他?又有谁会尊重他,甚至崇拜他?


我告诉大家,每一个受到千古敬仰的人,都曾经历痛苦,都在痛苦中升华了人格,证明了自己。没有这样的行为,没有这样的态度,就没有圣者。只有敢于面对痛苦,能超越痛苦的人,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得到更大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