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1986年,由楊潔導演執導的古裝神話劇《西遊記》一經播出,立即轟動全國,萬人空巷。從1986年首播至今,該劇已經重播了3000多次,整整影響了好幾代觀眾,可以說是一部難以超越的經典之作,豆瓣評分甚至高達9.6。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1、我國內地第一部神話劇:86版《西遊記》,服化用心,聲效夠神

1958年5月1日,我國的第一座電視臺即北京電視臺(今中央電視臺)開始試播。同年6月15日,我國的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播出,標誌著中國電視劇的誕生。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這部黑白電視劇全長只有20多分鐘,但播出後觀眾的反映卻很熱烈。其實這是單本劇,不算純粹的電視連續劇。直到1980年拍攝的《敵營十八年》才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視連續劇,也只有9集。

而1982年中央電視臺要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不僅計劃拍30集之長,還是拍內地沒人拍過的神話魔幻題材,難度不言而喻。

劇組從1982年開始組建,摸著石子過河,這部劇從頭到尾就一臺攝像機,一位攝影師,技術條件非常有限,資金也不夠,劇組需要四處籌錢,原定30集的計劃砍掉5集,一路上的艱辛不亞於取經,但楊潔導演仍然執導著演員們出色地營造了符合人們想象的西遊世界,一直拍到了1988年。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86版《西遊記》的成功除了編劇改編的劇本臺詞一字一句都那麼洗練、那麼直白;在某種意義上,與其說86版《西遊記》一個新時代的開拓者,不如說是上一個時代的集大成者!

對於演員陣容方面,86版《西遊記》選擇的大多是表演藝術家,甚至很多群眾演員一看就是科班出身,無論是丫鬟,還是妖精,一舉手一投足都演得富有韻味。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對於服道化方面,不難看出86版《西遊記》在尊重原著的同時,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使《西遊》中神魔的形象浪漫而具有人性的色彩,裡面的佛神妖仙精形象幾乎形成了現在我對神鬼的全部認識和想象。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對於場景特效方面,劇中場景都是劇組走遍很多地方拍攝的真山真水加上舞美設計,使每一個鏡頭都都具有畫面的美感。但有時就為了找到符合拍攝要求的場景,主創人員多次遇險,楊潔導演有次甚至差點從山上跌入懸崖!且由於經費少,很多特效鏡頭只能想笨方法解決,安全措施也只能節約,連吊威亞都是用簡單的幾根鋼絲,演員們常常摔傷。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可以說,86版《西遊記》是數代中國人心目中的經典不僅在於劇集質量的經典,還在於西遊劇組的工匠精神。

很多人問為什麼86版《西遊記》能在當時造就89.4%的收視率神話?能火30餘年?能重播3000多次?

楊潔導演是這樣回答的:“因為我們是在搞藝術,我們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

其實這版西遊的成功不僅在於劇組有精細的劇本,更有一批年輕富有創造力的優秀演員團隊,其實劇中的經典背景音樂同樣是重要的因素。好的神話劇一定得有音效的輔助,不然整部片子的神話味道都要大打折扣。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2、口碑好的國產神話劇,都離不開恰如其分的背景音效配合

當下,影視音樂的重要性被不斷凸顯。特別是在驚悚片和神話片以及仙俠劇中,背景音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像去年暑假檔的爆款劇集《陳情令》推出的OST國風音樂專輯,在各大音樂平臺的循環銷量呈爆炸式增長,並一舉成為QQ音樂銷量最高的國內OST專輯。該專輯的音樂風格與劇中情節、人物故事完美貼合,是令其大受歡迎的最重要原因。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作為文化情感元素的載體,原聲音樂可以說是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效不僅有助於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心理,還無疑是劇集渲染氛圍、寄託情感、抒發情感、表達影視的主旨、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甚至是更強力的情感訴求的一種藝術力量。

對於神話劇而言,背景音樂對整個劇的情感提升、劇情氛圍的渲染、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現、電影風格、深化主題也是非常重要的。

像TVB2001版《封神榜》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場景,憑藉著演員精湛的演技和煽情的背景音樂,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3、神話劇之所以有神話的感覺,奧秘就在於有創意的背景音效與情境的契合

眾所周知,音頻作品相較於其他媒體最大的缺陷就是畫面感不足,但86版《西遊記》與充滿魔幻詩意的美麗畫面相搭配的,是猶如從天堂落到耳邊的美妙聲音。就是那種細膩到場景轉換依然抓耳的旋律以及和劇情的包容滲透的背景音效才是讓人起雞皮疙瘩的亮點。

這裡就不得不說下許鏡清,許鏡清是央視86版電視劇《西遊記》總作曲人,獨自包攬了86版《西遊記》的14首歌曲,上百段配音,當年為了創作西遊記的音樂他煞費苦心,耗時整整5年,時常夜不能寐。

他不僅開創了在電視劇中電子音樂和民樂及管絃樂隊結合的先河,而且他用音樂塑造了更為立體的人物形式,又將音樂融入到劇情當中,最終成就中國人的群體音樂記憶。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尤其是西遊記的序曲《雲宮迅音》全曲不到3分鐘,但其中所用的樂器有:電子樂器、西方管絃樂、古箏、琵琶、豎琴、三角鐵、管鍾、中國的編鐘、非洲鼓(邦戈鼓)、康佳鼓、架子鼓(爵士鼓)、低音吉他(貝斯),另外加上聲樂(女高音),器樂聲樂結合。這首歌是1983年製作的,當時央視連電子鼓都沒有,眾多專家甚至沒聽過什麼電音,而許鏡清力排眾議,獻上了一曲神來之筆,該磅礴的地方磅礴、該空靈的地方空靈、該唯美的地方唯美、該夢幻的地方夢幻、該滄桑的地方滄桑,將氣氛渲染細微到極致,引發人們強烈的共鳴。

這首曲子在我國音樂界上的地位不必多說,號稱是“全國99%的人都聽過的曲子”一點都不為過。該作品開創了中國電子樂、民樂及管絃樂結合的先河。

除此之外,還有如歡快活潑的《初稱美猴王》、幽默調皮的《金殿戲巨靈》、灑脫詼諧的《上任弼馬溫》、悠揚沉靜的《玄奘初長成》,以及大家最熟悉的《豬八戒背媳婦》等,儘管當時拍攝水平有限,但這些音效真的是有如神助,為我們定了這版西遊的整個基調,與西遊記中的各個情境嚴絲合縫,堪稱一絕。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還有麥振鴻為《聊齋》系列和《天地傳說之魚美人》等神話劇還有其他劇作曲的配樂,麥振鴻每一個創作都有思想創意在裡面,麥振鴻有相當明顯的個人風格即曲折迂迴,層次飽滿。他用音樂描述人世間所有動人的情感,他也用音樂展示另一個世界,奇詭迷幻,鬼影幢幢,仙境魔界,都在他的樂章下肆意變幻。只要你一聽到他的音樂,畫面感就像放電影般洶湧而來,帶給你各種聯想,劇情、表演和配樂相輔相成。

他將中華文化特有的仙俠情懷與浪漫元素融入劇情音樂之中,開創了中國獨有的仙俠音樂。因此麥振鴻也被中國樂迷譽為“仙俠音樂之父”。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除了許鏡清和麥振鴻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國產影視音效大師,這些大師用情感和創意譜寫的配樂不僅有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底蘊,也譜寫出了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深刻體會的“仙”。每一曲都彷彿各有靈魂,與劇中的情境深刻貼合,生動詮釋著一幕幕不同的悲歡離合。

其實音樂是有記憶的,純音樂雖然沒有歌詞,但當音樂響起來的那一刻,我們就好像回到追劇的童年,給人一種超越時空的美感和思考想象力。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4、神話劇配樂歌詞的出現,意味著音效從氛圍到旋律共情的進展

86西遊記裡,音效分為兩種,除了上述的沒有詞的背景純音樂,還有一種是有詞的歌曲,

比如《天竺少女》、《五百年滄海桑田》、《女兒情》、《相見難別亦難》等或蕩氣迴腸,或柔情萬,哪首不是膾炙人口,初聽可能難以出味,但是越聽越覺韻味其中,有些歌詞更是彷彿寫進了心頭,真是視聽結合的精品之作。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這些背景音樂歌詞的出現,其實是有旋律的,你是可以跟著哼的,且這些配樂將劇情的氣氛渲染和角色的心理刻畫到極致,已經帶出了觀眾一半的情緒之後,剩下一半看演員的表演就好了。

比如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左宏元譜寫的音樂是該劇的另一大特色,比如《千年等一回》、《渡情》、《心湖雨又風》、《雨傘是媒紅》等插曲融合了自創的新黃梅調以及京劇唱腔風格和佛樂元素,劇中的插曲隨著劇情的變化而變化,曲調回味悠長,讓人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西湖美景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此時用到了心理學中一個詞來解釋叫做共情,情發於聲,配樂將故事意圖表達的情感主題進行了放大和渲染,從聽覺上刺激你的情緒,配合眼觀畫面,立體地傳達情境。這種美穿越了時間、地域、語言,跨越性別、文化和個體差異,甚至跨越審美水平的美。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結語:

其實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寶庫裡,關於神話劇的素材和靈感不可謂不多。而一部好的神話劇,一定離不開音效的輔助,好的背景音效流暢的旋律和劇情畫面恰到好處的配合,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更能讓作品顯現出傳統古典的味道。

豆瓣9.6《西遊記》:一部好的神話劇,怎能沒有好的音效輔助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