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在世界的近代史體系中,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的意義和影響舉足輕重。

於中國而言,它是全面抗戰的起點;於日本而言,它是全面侵華的開始。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盧溝橋事變的意義,它就是撬動世界近代史變軌的那根楔子。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在演習過程中,一名日本士兵“失蹤”,日軍於是提出無理要求,要進北平城內搜查,被我國守軍嚴詞拒絕,遂成為盧溝橋事變直接導火索。

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有人曾這樣懷疑:既然盧溝橋事變是日軍處心積慮的結果,那印發盧溝橋事變的這個直接導火索——日軍士兵失蹤一事,會不會是日軍刻意捏造的藉口?

盧溝橋事變是日軍處心積慮的結果,但1937年7月7日日軍士兵失蹤也是確有其事。只不過,這件事被日軍無恥加以了利用。

1937年7月7日,在演習中失蹤的這名日軍士兵叫志村菊次郎,是日軍第八中隊的一名二等兵。就在演習當日,因志村菊次郎拉肚子接手而離隊,返回時竟稀裡糊塗地走了相反方向,因此延誤了歸隊時間,約3個小時後又自行悄悄歸隊。

當時,日軍早對北平有覬覦之心,志村菊次郎“失蹤”後,他們想的不是趕緊四處尋找,而是感覺這是“天賜良機”,正好可以利用此事而圖謀北平。

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據盧溝橋事變的親歷者金振中回憶:7月7日夜10時許,先是從日軍演戲陣地忽然想起一陣槍聲,不久之後,日本人就叫囂著說日方的一名演習兵被宛平城內的中國軍隊捉去了,他們要進城搜查……

看看日本人這居心,分明是因為這名士兵拉肚子走錯方向延誤了歸隊時間,卻說成被我國軍隊捉拿了,並據此要求進城搜查,真是居心叵測!

當夜12點,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給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打電話,詭稱:“有日軍陸軍一中隊,夜間在盧溝橋演習,彷彿聽見由駐宛平城內之軍隊發槍數響,致演習部隊一時呈混亂現象,失落士兵一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

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據我方人員金振中回憶,“7月7日10時許,日軍演戲陣地忽然想起一陣槍聲……”

松井太久郎給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打電話時說:“彷彿聽見由駐宛平城內之軍隊發槍數響,致演習部隊一時呈混亂現象,失落士兵一名……”

二人的話中起碼有一點共同點,即“當晚響起了一陣槍聲”。根據史料推斷,這槍聲絕對是日軍故意放的,目的就是製造混亂假象,以更好訛詐中國軍人。

由此說來,志村菊次郎失蹤是突發事件,但日本人對這個突發事件別有用心的利用,從槍響之時就已進入實施階段……

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面對日軍無理要求,中國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北平市長秦德純說:“日軍隨意在我國領土內進行演習,完全是違背國際法的。事先既不通知,也未經許可,一名士兵行蹤不明,我方不負任何責任。”

面對日本人的“如果不許入城搜查,就用軍隊包圍宛平”的威脅,秦德純氣憤地說:“我不知道日本人怎麼這樣野蠻!我方為了自衛,只有堅決抵抗。”

盧溝橋事變中,北平和天津兩座重鎮雖然相繼淪陷,但中國軍民同仇敵愾、不畏強敵的精神,卻成為中華抗日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誌,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也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就這樣,志村菊次郎這個慫包拉了一次肚子,直接改變了世界近代史走向,直接把中華民族拖進了泥潭。

對於日本人而言,志村菊次郎這次肚子拉得太到位了,為表彰這個慫包的功勳,獎勵他提前退伍回家。

這傢伙下場怎樣?會不會安度晚年?1944年10月的時候,志村菊次郎被再次徵召入伍,在緬甸被新編第一軍孫立人部打死,這也算是報應不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