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在世界的近代史体系中,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的意义和影响举足轻重。

于中国而言,它是全面抗战的起点;于日本而言,它是全面侵华的开始。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卢沟桥事变的意义,它就是撬动世界近代史变轨的那根楔子。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在演习过程中,一名日本士兵“失踪”,日军于是提出无理要求,要进北平城内搜查,被我国守军严词拒绝,遂成为卢沟桥事变直接导火索。

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人曾这样怀疑:既然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处心积虑的结果,那印发卢沟桥事变的这个直接导火索——日军士兵失踪一事,会不会是日军刻意捏造的借口?

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处心积虑的结果,但1937年7月7日日军士兵失踪也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这件事被日军无耻加以了利用。

1937年7月7日,在演习中失踪的这名日军士兵叫志村菊次郎,是日军第八中队的一名二等兵。就在演习当日,因志村菊次郎拉肚子接手而离队,返回时竟稀里糊涂地走了相反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约3个小时后又自行悄悄归队。

当时,日军早对北平有觊觎之心,志村菊次郎“失踪”后,他们想的不是赶紧四处寻找,而是感觉这是“天赐良机”,正好可以利用此事而图谋北平。

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据卢沟桥事变的亲历者金振中回忆:7月7日夜10时许,先是从日军演戏阵地忽然想起一阵枪声,不久之后,日本人就叫嚣着说日方的一名演习兵被宛平城内的中国军队捉去了,他们要进城搜查……

看看日本人这居心,分明是因为这名士兵拉肚子走错方向延误了归队时间,却说成被我国军队捉拿了,并据此要求进城搜查,真是居心叵测!

当夜12点,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打电话,诡称:“有日军陆军一中队,夜间在卢沟桥演习,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之军队发枪数响,致演习部队一时呈混乱现象,失落士兵一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

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据我方人员金振中回忆,“7月7日10时许,日军演戏阵地忽然想起一阵枪声……”

松井太久郎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打电话时说:“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之军队发枪数响,致演习部队一时呈混乱现象,失落士兵一名……”

二人的话中起码有一点共同点,即“当晚响起了一阵枪声”。根据史料推断,这枪声绝对是日军故意放的,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假象,以更好讹诈中国军人。

由此说来,志村菊次郎失踪是突发事件,但日本人对这个突发事件别有用心的利用,从枪响之时就已进入实施阶段……

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面对日军无理要求,中国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说:“日军随意在我国领土内进行演习,完全是违背国际法的。事先既不通知,也未经许可,一名士兵行踪不明,我方不负任何责任。”

面对日本人的“如果不许入城搜查,就用军队包围宛平”的威胁,秦德纯气愤地说:“我不知道日本人怎么这样野蛮!我方为了自卫,只有坚决抵抗。”

卢沟桥事变中,北平和天津两座重镇虽然相继沦陷,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敌的精神,却成为中华抗日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就这样,志村菊次郎这个怂包拉了一次肚子,直接改变了世界近代史走向,直接把中华民族拖进了泥潭。

对于日本人而言,志村菊次郎这次肚子拉得太到位了,为表彰这个怂包的功勋,奖励他提前退伍回家。

这家伙下场怎样?会不会安度晚年?1944年10月的时候,志村菊次郎被再次征召入伍,在缅甸被新编第一军孙立人部打死,这也算是报应不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