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顧晉提交了關於死亡教育的建議,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

有網友說:“給孩子普及死亡教育,家長第一個不同意。”

“死亡教育”似乎是一箇中國傳統文化中缺失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忌諱。

然而,正如出生一樣,死亡同樣也是生命的一個重要部分,不能正確地理解死亡,便會對死亡缺乏最基本的敬畏,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缺乏應有的尊重,有些人甚至走上殺人或自殺的歧途。

死亡教育本質上是生命教育,目的是讓人們敬畏生命。


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死亡教育的意義在哪裡?

它可以幫助人們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對死亡有一個系統而深入的瞭解,最大可能地減少在死亡觀以及生命觀方面的缺憾;

它可以從逆向方式闡述生死關係,加深人們對自身生命價值的領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之更加珍惜生命,降低惡性事件的發生;

它可以有效遏制過度治療,引導人們接受舒緩治療與臨終關懷——既不是治療疾病或延長壽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過消除或減輕病痛與其他生理症狀、預防併發症等姑息治療來提高臨終者的生命質量,排解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使人平靜地面對死亡。

死亡教育是提升生命質量的教育。


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死亡教育雖然被迫切需要,理應成為一門必修課,但是否能進入學校尚且是未知的,更不要說惠及已經在生活中磨礪打拼的成年人。人們接觸到的死亡教育微乎其微,而巨大的生活壓力正在侵蝕著人們的心理健康——

其實,我們都是需要“死亡教育”的人。

向大家推薦幾本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書,如果你有一些難以紓解的煩擾,又沒有打算接受心理輔導,不妨看一看,說不定會比“雞湯”更有幫助。


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她們知道我來過》

張大諾 著

——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


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簡介:

這些高齡老人,是世上的寶貝。因為她們就是我們自己,她們就是在替我們生活,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將來。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讓她們幸福的方法,以後就會有人以這些方法讓我們獲得幸福。

本書作者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關懷近百位八十歲以上的老奶奶,他發現:高齡奶奶的精神世界異常豐富;她們的煩惱與痛苦非常複雜;她們身上的人性溫情與生命力量讓人震撼。


《死亡的臉》

【美】舍溫·努蘭 著

——耶魯大學努蘭醫生的12堂死亡課


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簡介:

《死亡的臉》是耶魯大學備受歡迎的醫學教授、外科醫生舍溫·努蘭的經典作品,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不論是何死因,臨終總伴隨著飢餓、窒息與巨痛。正如生之不易,離開也同樣困難。作者認為,醫者不應是疾病的征服者,人類通往死亡之途的最後旅程,應得到尊嚴的對待。善終是每個人追求的圓滿結局。


《最後的舞蹈》

【美】德斯佩爾德 / 斯特里克蘭 著

——邂逅死亡與瀕死


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本書是至今為止最完整、最全面論述死亡的教科書。它囊括了自古至今人們對死亡以及瀕死的所有話題,其中包括對死亡的態度、觀念、信仰、價值觀、儀式、習俗等。作者從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習俗、生理、心理等視角全方位地對死亡現象進行了剖析,也對人們臨終前的心理特徵以及行為表現進行了充分的論述,這些都為死亡學做出了貢獻。


《最好的告別》

【美】阿圖·葛文德 著

——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


死亡教育:一個早該彌補的社會性缺失


簡介:

阿圖·葛文德結合其多年的外科醫生經驗與流暢的文筆,講述了一個個傷感而發人深省的故事,對在21世紀變老意味著什麼進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書富有洞見、感人至深,併為我們提供了實用的路線圖,告訴我們為了使生命最後的歲月有意義,我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