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永远亮着

灯,永远亮着

晚霞缓缓迈过山峦,鲜红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殆尽,不见一丝痕迹。而夜从稻田里爬起,慢慢地站立,直至把整个湾村淹没在黑暗之中,宛若悬挂着的巨大黑色幕布,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有一束黄豆般大的灯光,从东边的黑暗中潜了过来,然后牵着我的眼睛,踩着狭窄的田埂,小心翼翼地把我带回了家,带回了那个生我养我的湾村,带回了那不堪回首的童年,带回了那些苦难的岁月。

我的湾村座落在那一片油茶林中,散乱地伫立着数十户人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人均田土山多,村民也极为勤奋,终年劳作;但由于征粮任务重,除了上缴征粮外,所剩粮食仅能勉强填饱肚子,多数家庭依然贫困。而我的祖父家里人口众多,成份不好,更是贫上加贫。我就是在这个不适宜的时候成为了这个家的一员。我的出生,没有人感到欢喜和高兴,反而让更多的人感到担忧,多一张嘴必然吃掉本来就不多的粮食。由于营养极度不良,我成了病秧子,甚至严重到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奶奶始终坚持着,用红薯粥喂养大了我,我的名字就浸泡了奶奶无数泪水和期盼。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一位矮小却精干的小女人,三寸金莲,高举着柴火把,背着我,摇摇晃晃地在低矮的土砖房里不停地忙碌着,有时也将柴火把插在墙壁上,坐在微亮的光里,缝补着全家人破旧的衣服,缝补着全家人贫血的时光,也缝补着我那残缺的童年。浓浓的烟雾,熏黑了墙壁,熏黑了房子,熏黑了奶奶的眼睛,也熏黑了我的童年。

因为家里实在贫寒,但奶奶还是节衣缩食地攒了学费,带着我到了学校。坐在虽不宽敞却明亮的教室,看着年轻而漂亮的女教师,我内心充满了激动,用捡来的牛皮纸包裹着每一本新书。也就是这时,我才真正有了梦想,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老师,希望让更多的农村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每次上课,我都挺直了腰板,端坐在教室认真听讲,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但是到了晚上,我就领着一帮孩子东村进,西村出,捉迷藏、玩游戏,直至夜深才回家。因为家里买不起煤油,也就无法点亮黑夜。我和弟弟只能在学校做完作业,偶尔也趁月光明亮时,背点诗文;甚至在盛夏时节也捉过萤火虫,装满瓶子,让那一片萤光照亮那些苦读的夜晚。后来,我和弟弟自制了一盏煤油灯,靠自己挖药材,捉泥鳅,捕鱼虾,卖冰棍,捡废品,攒了点钱,从圩上换了点煤油回来。由于价高油少,每晚点燃灯时,我俩都要商量在瓶子上划定一条线,煤油燃到线时,就熄灯睡觉,逼得我和弟弟争分夺秒地做完作业。因为我酷爱读书,时常借了同学的书回家,借期特短,只得通宵抄完。有几次抄得忘形了,手指压痛了,头发烧焦了,整个脸熏成非洲了,弟弟更心痛的是煤油烧完了。但看到整洁的笔记时,又心痛起我来了,更加自觉地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

进入中学了,读寄宿生可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尤其是晚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自习,洁白的灯光照在课本上,显得可格外的光亮。但家庭条件不允许,我只能读通学,每天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那时电灯才进入镇里,首先拉通了政府机关、卫生院、学校、供销社、粮站,广大的村庄还没有进入,我的湾村依然沉浸在一片黑暗中。我通常是在学校做完作业才回家,摸黑穿过那一片松林,这实在是一种毅力和胆识的考验,几次吓得我边痛哭边拼命地奔跑,那种穿越黑暗的急迫,那种稍有声响就条件反射的惊恐,伴随了我许多年,让我始终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痛苦。但我心中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梦想着自己的希望,哪怕无边的黑暗,哪怕无尽的痛苦,也无法阻挡我向往光明的仰望。知识,也唯有知识,才能照亮我内心的黑暗,才能让我安宁和幸福。

周未,我挑着水桶到水井时,看到一支戴着安全帽、穿着工装的队伍,正在干涸的稻田里忙碌着,有的拉着电线,有的搬着楼梯,有的站在电杆上,我知道电终于进湾了。湾里的人都出来了,抢着挣着帮工人拉电线、递工具、扶电杆,女人们也不忘送上茶水,整个湾村都活跃了起来。正式通电那个夜晚,家家户户全部打开灯,整个湾村明亮如昼,男女老少奔走相庆,东家进西家出,宛若重大节日的喜悦。我把奶奶带到了灯下,告诉她说,湾里通电了,屋里有灯了,以后再也不怕黑暗了。此时的奶奶眼睛早已看不清东西了,但奶奶依然高仰着头,过了许久,奶奶才告诉我:“孙儿,我看见了太阳,洁白的太阳,夜晚还有太阳,真不可思议。”后来,我写下了几句诗:“黑夜里升起的太阳/铺满了我的村庄/一如奶奶仰起的眼睛/始终洁白如光”。电灯进入了我的湾村,照亮了我的夜晚,也点燃了所有村民的美好生活;于是,跟随而来的是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空调、冰箱,跟随而来的还有碾米机,甚至连电动汽车也陆续开了湾来。

去年春节,我重又回到湾里,还没坐下来,湾里老人便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希望我想想办法,帮助湾里建一个文化健身广场,建篮球场、立乒乓球台、添健身器材,并安装路灯。我说,安装路灯,可得耗电,实不划算啊。这时我那七十多岁的堂爷打断我的话说,装什么电力路灯啊,要装LED灯,一次安装,多年享用,既不用电,又节能环保。我不禁惊讶起来,如此时尚的词语从年过七旬的农村老人口中吐出,不能不感觉到有些惊讶啊。听着湾里老人述说的愿望,也看着这些朴素的村民,严格来讲,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这方山水,无法割断来自这片土地的血脉,作为农民儿子,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想办法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于是我为湾里争取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也争取了一笔建设资金;湾里人捐资弥补了不足资金,也有许多人主动把地捐出来了。尤其是建设时,湾里人无论男女老少,皆上场干活做事,不论轻重,不取分厘,不计得失。苦战数月,事成功就,平整的篮球场,座落有致的健身器材,还有散布在湾里的太阳能灯,照亮着每一条道路、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让整个湾村变得更加明亮。

今年端午节,湾里举行聚会,无论人在何地,也不论身处何方,皆于端午节回到湾里。七十多岁的堂爷站在正厅中央,满怀激情地讲了一番话:“今年湾里通了太阳能灯,这灯节能、环保,这灯光亮、温暖,我希望子子孙孙都要爱护好这灯,保护好这灯,让这灯永远照亮我们的湾村。也希望子子孙孙在这灯的庇护下,沿着这灯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行,直至抵达光明。”我知道,堂爷所说的这灯,就是井冈山上点燃的星星之灯,就是浴血奋战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灯,就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站起来的灯,就是掀起改革开放的序幕之灯,就是独具特色的道路之灯,更是指引梦想的核心之灯。正是这灯,宛若永悬宇宙而明亮的灯,一路引领着亿万人,照亮着亿万家,也永远幸福着亿万家庭和亿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