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鉅子——普利策

與當今擁有120資產的報業大王魯珀特·默多克相比,約瑟夫·普利策2.8資產似乎少了點。但普利策卻是世界公認的報業鉅子。普利策比默多克幾乎早出生 了一個世紀。初到美國的普利策,一文不名,兩手空空,憑著他不懈的努力,陸續購買了《西方郵報》、《聖路易斯快郵報》和《紐約世界報》,並對報紙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它們成為當時美國著名的大報。在他的新聞生涯中,他為使新聞成為社會公認的一門學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一生標誌著美國新聞學的創立和新聞事業的迅猛發展。他曾捐贈200萬美元創辦了美國第一所新聞學院——名揚世界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普利策逝世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最高新聞獎,受世人矚目。

2002年4月8日(北京時間4月9日),第86屆普利策獎獲獎名單揭曉,其中以“9·11”恐怖襲擊事件為主題的新聞報道成為本次獲獎作品的主導內容。從1917年以來,這個獎每年頒發一次,它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和最優美的文字。特別是新聞獎,更是美國報界的最高榮譽。每一個有抱負的美國記者無不以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為奮鬥目標。

今天,普利策獎對美國的影響實際上已經遠遠超出新聞界,正因為如此,這項獎金不多但榮譽極高的大獎才被美國視為最有影響力的獎項之一。而這項獎項的創立者就是美國著名報人約瑟夫·普利策創立的。

流浪漢·軍人·律師·記者

1847年4月10日,普利策出生在匈牙利一個叫馬口的小鎮。這裡靠近羅馬尼亞邊境,有著一片肥沃的土地。他的父親是個有教養的猶太谷物商,母親是有德國血統的天主教徒。普利策排行老二,老大已經夭折,兄妹三人從小就由家庭教師負責管教,尤其受過嚴格的德文、法文等語文訓練。

但平靜的日子並不久長,父親因病去世後,母親再嫁,但普利策卻和繼父布勞的關係很糟,為此他決定離家獨立,那年他17歲。起先,普利策想當個奧地利軍人,但因為年齡太小,視力不好,身體單薄遭到拒絕。後來他聽說美國新大陸正在內戰,應該很需要軍人,當時的美國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於是,年輕的普利策打算到那裡碰碰運氣。

沒有錢,這個年輕人便冒著生命危險偷渡來到美國,上岸後,花了差不多一星期的時間才抵達紐約。他找到聯軍總部,報名當兵。招募人員見他是從匈牙利過來的,便讓他加入了“林肯騎兵隊”,成為一名騎兵。

軍隊的紀律是嚴格的,這對於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普利策不啻於一種折磨,有次他忍無可忍頂撞了上司,差點為此送了命。從此,在軍隊的這段最後時光裡,他一直沒出錯,但也不再衝動、幼稚了。這段經歷,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一道永不磨滅的創傷,造成他今後不願意在任何人的身上尋找友誼的性格。1865年5月23日,林肯總統宣佈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他的軍旅生涯也結束了。

戰後的紐約,到處都是找不到工作的退伍軍人,如果有一個工作機會,就會有幾百人前往應聘。約瑟夫·普利策雖然會講匈牙利語、德語和法語,但英語卻不怎麼好,又沒什麼專長,要找個工作談何容易。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難,後來外套有了破洞都沒錢買件新的。

無事可幹的普利策只能在街頭閒逛,望著熙來攘往的人群,想著自己今後的生活出路。紐約的競爭太激烈了,最後,他決定到德國人聚集的城市聖路易斯去,在那裡也許能找到工作。聖路易斯城在當時的普利策心目中是希望之鄉。

在這種希望的驅動之下,普利策來到了聖路易斯城。此時他已經囊中空無一物。聖路易斯也並非是他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他還是經常失業。他先後當過船臺的看守、艙面水手、飯店侍者等,他經常幹不多久就被解僱,只好另找工作。即使在這樣的困難時期,普利策也沒忘記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英文,博覽群書。最終,他成了一名律師,但因為沒名氣,找他打官司的人寥寥無幾。

一次偶然的機會,普利策結識了艾米爾和蘇茲,尤其是蘇茲,原籍德國,是共和黨創始人之一,現在是密西西比州的參議員。而這兩個人共同擁有一家聖路易斯《西方郵報》,剛好當時有個記者的空缺。當普利策無意中提起自己的種種經歷,蘇茲意識到,他就是他們想要的那種記者:閱歷豐富,見多識廣、聰明能幹。

就這樣,普利策開始了自己的記者之路。

起伏不定的報人生涯

上班的第一天,報社老總就派他去採訪一樁盜竊案。當普利策趕到失竊地點時,已經有許多別的報社同行聞風趕到了。但普利策不是光報道一下情況就了事了,還幫助辦案人員分析案情。結果,案子很快就偵破了,而普利策也寫了一篇精彩的報道。這下子對他的能力有疑問的老總,也開始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了。 

接著幾個星期,普利策寫了許多報道。在領受任務後,他就大街小巷到處奔忙,與別的記者不同,普利策既報道市政府面臨的困境,也採寫碼頭工人的打架鬥毆,甚至別家報紙隻字不提的芝麻小事,他也不放過。他認為報紙是給市民看的,就要報道市民身邊的趣聞趣事。如果不是老朋友蘇茲支持他的觀點的話,他這些稿子是發不出來的。但這些文章一登出,就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讀者爭相傳閱,頓時洛陽紙貴,《郵報》銷售量直線上升。

在蘇茲先生的薰陶和鼓勵之下,普利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他不僅在新聞方面大放光彩,還開始向政界進軍。

1869,普利策通過競選,當選州議員。進了議會後,他敢仗義執言,尤其對貪官汙吏更是大加撻伐,就像在報上發表抨擊文章一樣。普利策瞭解到聖路易斯市政當局所收的大筆稅款不知去向,就提出法案追查。雖然受到了許多恐嚇,但他不為所動,依舊寫 了一篇篇內幕報道登在《郵報》上。由於社會輿論的壓力,當局被迫進行了追查,並將貪汙受賄的官員繩之以法。

由於這件事,普利策被州長任命為聖路易斯市的三大警官之一。這一年他才23歲。他從身無分文來到聖路易斯,時間不長,就成了該市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

但是政界畢竟非久留之地,普利策還是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繼續幹起了新聞,使別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是個好報人,也是個生意家。他在拍賣場中買下了一家報社,轉手又賣給了當時的新聞業巨頭麥克拉,淨賺了2萬美元。

更大的機會來了,1878年,普利策發現聖路易斯的一家老報——《聖路易斯快報》因經營不善,正打算出售,便以2.5萬美元買下《快報》。這樣,31歲的普利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報紙。雖然這家報紙發行量只有24份。

為了改變它的老面孔,普利策把它改名為《聖路易斯快郵報》,他在新報紙頭版刊出了發行宗旨——本報除了人民之外,不為任何政黨服務;本報不是共和黨的發言人,只報道真實的一切;……本報將攻擊一切罪行及腐敗行為……

在普利策的努力之下,他的報紙諷刺自滿、抨擊懶散;他的報紙充滿了有趣的情節,迎合商人、工人和主婦們的口味;他的報紙洋溢著嶄新的生命力。人們說,這種生命力就是普利策創立的“煽情主義”。於是這個新生的報紙很快發行量直線上升,超過了當時市內的喉舌——《共和主義者報》。

普利策的“煽情主義”吸引了讀者,同時也招致了一些報界同行的嫉恨。《環球民主報》帶頭攻擊《快郵報》是“虛假地編造,卑劣的煽情主義”,其他一些報紙也紛紛追隨。普利策一點也沒有被它們的聲勢嚇倒,他在一封答覆信中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們的報紙的確不拘一格,但它是當今世界上旗幟最鮮明的道德代言人。罪惡、卑鄙和腐敗最害怕的就是報紙,因而任何法律、倫理和規章制度都無法與報紙相比。”

1882普利策的報紙進行得很順利,正當他和家人準備去加利福尼亞度假的時候,報社出了一樁轟動全市的大事,一個名叫史列貝克的律師被登在報上的一篇對他不利的文章所激怒,就帶著槍到報社來滋事,總編輯柯克裡為了自衛,開槍將他擊斃了。

普利策只好離開這裡,來到紐約這個大都市,重新開闢一片新天地。

“煽情”的報業帝國

這時的紐約已和他剛從騎兵退伍時大不一樣了,已成了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會。

為了能在紐約立足,普利策認為還是辦報好。於是他買了一家負債累累的《世界報》。

1883年1日一張新《世界報》印出來了,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許多報社的編輯看了都大搖其頭,認為這種報紙在紐約是行不通的。但是它每星期都發表由普利策親手寫的社論。社論說出了勞動者的心聲,對紐約的富人顯貴發出猛烈的抨擊。

但普利策果斷的改革措施和“煽情主義”的辦報方針,使《世界報》在短時期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普利策接手3個月後,該報發行量就由原來的15000份上升為39000份。

普利策的突然闖入,打破了紐約報界維持多年的平衡。《紐約時報》、《先驅報》、《論壇報》等大報紛紛降價銷售,企圖擠垮《世界報》。但這絲毫無損於《世界報》,因為該報並不在讀者群上與它們競爭,它吸引的是另一個階層的讀者。《世界報》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說出了深刻的道理,很快就贏得了讀者。

普利策還利用報紙這個陣地,支持克利夫蘭參加總統競選。《世界報》列出四個支持他的理由:(一)他是個老實人;(二)他是個老實人;(三)他是個老實人;(四)他是個老實人。

後來短短的幾年內,《世界報》成了全美國新聞界的泰斗,它所帶來的震撼,使人不得不對它另眼相看。

189010日,紐約最高的一座大樓——新普利策大廈完工了。這是座20層樓的建築物,地下室用來做印刷廠,一樓為營業部,二樓至十樓為出租的高檔寫字樓,十樓以上為《世界報》樞紐中心。鍍金的圓形頂樓是普利策的辦公室。第十一樓是漂亮的臥室套房,專供加班不能回家的編輯使用。建這座大廈,普利策沒有分文債務,這座價值200萬美元的大廈完全屬於他個人所有。這座20層大樓高309英尺,是當時紐約市最高的建築。它俯視著低矮的《太陽報》大樓、《時報》大樓和《先驅報》大樓,它成了普利策戰勝對手的象徵,也是《世界報》永久的自我宣傳廣告。

殊死競爭中的堅持

1895普利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一個來自加利福尼亞的年輕人以18萬美元買下《紐約新聞報》,闖進了紐約報業界。他就是後來建立了報業帝國的赫斯特。

赫斯特不像普利策那樣白手起家,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了數百萬遺產。他在競爭中有堅實的財力支柱。他模仿普利策的手法,也用煽情新聞來爭取讀者,擴大發行量。但卻比普利策做得更刺激、更過分,在《紐約新聞報》上,充斥著各種犯罪、暴力、騷亂、災禍、色情等新聞,把煽情新聞推到了史無前例的登峰造極的程度。

不僅如此,赫斯特還挖空心思採用高薪挖人的卑劣手段從普利策手下挖走了不少骨幹編 輯記者。1896赫斯特派人暗中與《紐約世界報》星期日版的編輯人員聯繫,高薪請他們離開普利策來為赫斯特辦報。普利策聞訊後立即以赫斯特開出的同樣高薪挽留這些編輯人員,但是赫斯特馬上又再度提高薪金。於是24內,《紐約世界報》星期日版的全體人員投奔了《紐約新聞報》。

但這時的普利策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他的健康在不斷地惡化。他在自己的遊艇上週遊世界,希望可以逃避病魔的侵襲,然而,1911這位與抑鬱症和精神苦惱鬥爭了22報界奇人終於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那時,他才64

雖然他當時的資產只有2.8起今天默多克的120來,是太少了點。但他在那個時期所取得的成就的確是當時美國任何一個報界中人都難以企及的。他的《世界報》的真正偉大之處,在於它鼓舞人心的力量,富於感召力的樂觀主義精神,改革必勝的信心,以及對只有努力工作、提高警惕、任命聰明卓識的人才能實現願望的大力宣傳。

他死後,最大的競爭對手赫斯特也不禁寫下這樣的讚美言辭:“一位美國和國際新聞界的傑出人物已經去世,在國家的生活中和世界的活動中的一支強大的民主力量已經消失;一種代表民眾權利和人類進步而一貫行使的強大權力已告結束。”

 1903糾正人們對新聞的看法,讓新聞成為一門專業學科,普利策捐贈250萬美元給哥倫比亞大學創辦新聞學院。還設立普利策獎金,每年獎給成績突出的文學、戲劇、音樂和新聞工作者,今天這個獎是美國的最高獎項之一。

他為人們留下的不僅是報紙。


報業鉅子——普利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