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核心書籍有哪些?(打好堅實基礎必備)

中醫的核心書籍有哪些?(打好堅實基礎必備)


導師常謂:歷代醫家名賢輩出,各具精妙,讀書只有在勤苦二字上下功夫,方能汲取各家之長,而不為一家所囿。然初習醫者,要想學好這門學科,則必須選擇好奠基的書籍,熟讀、背誦、精研,非如此不足以打好堅實的基本功。

例如學《內經》其注本甚眾,導師認為,應首選李中梓的《內經知要》和汪昂的《靈素類纂》,兩書不僅分類各有立意,且內容取捨也極精審;讀《傷寒論》要先讀《傷寒來蘇集》習內科可以《醫宗必讀》,《醫學三字經》,《醫學心悟》三書打基礎。其它各科也應如此對入門奠基的書,必須熟讀、背誦、做到熟爛於胸中。導師認為,初讀書切忌氾濫而無指歸。他形象的比喻,讀書如同滾雪球,如沒有核心,則雪球是無法越滾越大的。選擇的奠基書就是學好各科的核心,只有在精通了這些核心書後,再博覽各家。

仍以學習《內經》為例,在讀完《內經知要》、《靈素類纂》後,再讀楊上善《太素》、王冰注黃帝內經、張馬合注素問、靈樞等,使自己的學識擴而廣之,不斷提高。

他說:“精讀與博覽是互為補充的,缺一不可,只精無博謂之無“識”、只博不精謂之無“根”。必須在精的基礎上求博,由約及博,由博返約,知識才會越積越多”。

在讀書方法上,導師告誡我們:讀書切忌順口讀過,不求甚解,尤其學習經典著作,更應潛心鑽研,不通之處須藉助工具書探討之,這樣才能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義

如導師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旬中的“養”字,歷代醫家認識不一。導師考《十三經注疏》中《孟子註疏·盡心章》句下”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趙氏注:“養,治也”。結合親身臨床體會,指出“養”字應從“治”字解。原文意義為,春夏陽盛,故宜治理亢陽。秋冬陰盛,故宜治理盛陰。這樣不但文義通暢,而且合於醫理。

再如讀《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胸痺之病……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文中所述寸脈與關脈一遲一數,而臨床上從未見同一病人寸脈與關脈有遲數之分。對此歷代醫家多隨文衍義。

導師據《十三經注疏》中“孟子註疏•粱惠王章句上”雲“數罟不入灣池”。趙氏注:數罟,密網也,密細之網,所以捕小魚鱉也”。《辭海》:“數,細也”。故指出“關上小緊數”的。數”字,當從“細”字解。原文之脈象應理解為“寸脈沉而遲,關上小緊細”。這樣不僅文義暢然,亦符合臨床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