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核心书籍有哪些?(打好坚实基础必备)

中医的核心书籍有哪些?(打好坚实基础必备)


导师常谓:历代医家名贤辈出,各具精妙,读书只有在勤苦二字上下功夫,方能汲取各家之长,而不为一家所囿。然初习医者,要想学好这门学科,则必须选择好奠基的书籍,熟读、背诵、精研,非如此不足以打好坚实的基本功。

例如学《内经》其注本甚众,导师认为,应首选李中梓的《内经知要》和汪昂的《灵素类纂》,两书不仅分类各有立意,且内容取舍也极精审;读《伤寒论》要先读《伤寒来苏集》习内科可以《医宗必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心悟》三书打基础。其它各科也应如此对入门奠基的书,必须熟读、背诵、做到熟烂于胸中。导师认为,初读书切忌泛滥而无指归。他形象的比喻,读书如同滚雪球,如没有核心,则雪球是无法越滚越大的。选择的奠基书就是学好各科的核心,只有在精通了这些核心书后,再博览各家。

仍以学习《内经》为例,在读完《内经知要》、《灵素类纂》后,再读杨上善《太素》、王冰注黄帝内经、张马合注素问、灵枢等,使自己的学识扩而广之,不断提高。

他说:“精读与博览是互为补充的,缺一不可,只精无博谓之无“识”、只博不精谓之无“根”。必须在精的基础上求博,由约及博,由博返约,知识才会越积越多”。

在读书方法上,导师告诫我们:读书切忌顺口读过,不求甚解,尤其学习经典著作,更应潜心钻研,不通之处须借助工具书探讨之,这样才能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义

如导师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旬中的“养”字,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导师考《十三经注疏》中《孟子注疏·尽心章》句下”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赵氏注:“养,治也”。结合亲身临床体会,指出“养”字应从“治”字解。原文意义为,春夏阳盛,故宜治理亢阳。秋冬阴盛,故宜治理盛阴。这样不但文义通畅,而且合于医理。

再如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之病……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文中所述寸脉与关脉一迟一数,而临床上从未见同一病人寸脉与关脉有迟数之分。对此历代医家多随文衍义。

导师据《十三经注疏》中“孟子注疏•粱惠王章句上”云“数罟不入湾池”。赵氏注:数罟,密网也,密细之网,所以捕小鱼鳖也”。《辞海》:“数,细也”。故指出“关上小紧数”的。数”字,当从“细”字解。原文之脉象应理解为“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细”。这样不仅文义畅然,亦符合临床实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