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等多部門罕見聯手出臺提振汽車消費政策 3月車市回暖明顯

發改委等多部門罕見聯手出臺提振汽車消費政策  3月車市回暖明顯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道

本週車市刺激政策接連而至。面對疫情影響和產業發生的變化,多部委一方面出臺了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推動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這不僅為近期較為低迷的市場打了強心劑,也讓眾多車企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表示,我國汽車產銷量確實發生了變化,但總體上還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產業長期穩定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同時,據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透露,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11年穩居世界首位,2020年末中國汽車保有量將有望超越美國。

重點扶持新能源

調整產業規模和佔比

4月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表示,為促進汽車消費,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今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孫光奇同時表示,孫光奇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按程序出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相關政策調整的具體措施,穩定市場預期,為釋放汽車消費需求創造良好的條件。會上,生態環境部也表示,將在公交、出租、環衛、郵政、輕型物流、通勤等車輛方面,大力推廣新能源車運用。

就在前一天,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強調,一是在市場結構調整中擴大產業規模和佔比;二是在集成創新中提升產品性能質量;三是在開放競爭中實現降本增效;四是在鄉村振興中拓展市場應用。同天,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諮詢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完善支持政策,積極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央財政從2009年起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給予補貼,從2014年9月1日開始免徵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這兩項政策計劃今年年底到期。在相關政策和各方的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逐步壯大,已經連續五年產銷量世界第一位。孫光奇表示,將今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這兩項優惠政策延長兩年,主要是有以下考慮:一是助力解決問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順應發展趨勢,提高綜合競爭能力。三是對沖疫情的影響,促進汽車消費。

在充電設施建設方面,孫光奇表示:“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19年底我國充電樁數量達到120多萬個。但充電設施仍然是短板,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優化充電設施建設的獎補政策,進一步調動地方積極性,加快建設進程,儘快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創造良好的環境。”

為造車新勢力減壓

《徵求意見稿》鬆口

4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公開徵求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修改的決定(徵求意見稿)》的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稿》,工信部對之前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9號)進行了十項增刪和修改,其中包括: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准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刪除新建純電動車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同時滿足《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規定》的條款。

此次調整,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將不再作為審核新能源整車企業的核心指標,只要保證生產所需的技術保障能力即可,技術門檻大大降低。工信部修改《准入規定》,初衷是給予新能源汽車行業更大發展空間,但業內認為,最受益的可能是邊緣企業,瀕臨死亡的邊緣造車新勢力或因此獲得喘息機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調整後的准入規定,進一步放寬了准入門檻,採取更加開放包容的監管手段,強化了事中事後監管,將給企業和市場帶來更多的選擇空間。“也將給一些有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但暫時不具備生產能力的企業一個生存和緩衝時間,讓其更好的能夠利用手中的資源”。“但是這也並不是完全放開准入,而是進一步推進市場化,開放前端市場,進行優勝劣汰。”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強調。2019年在市場寒冬和補貼腰斬的雙重打擊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賽加速推進,拿不出量產車型的造車新勢力們已經瀕臨淘汰。業界一致認為,2020年將是這些企業的生死年。

長期向好不會變

國內保有量有望超美國

目前,我國全國汽車保有量大約在2.6億輛左右,千人汽車保有量從原來不到10輛快速增長到180多輛,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目前發達國家千人汽車保有量總體在500至800輛的水平,考慮到人口規模、區域結構和資源環境的國別差異,我國未來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不斷升級,城市化逐步推進,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仍然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對此,王斌表示,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11年穩居世界首位,2020年末中國汽車保有量將有望超越美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及新能源車生產和消費國,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原材料生產貿易大國。近年來,中國汽車消費主要呈現4個方面特點:規模不斷壯大,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11年穩居世界首位,2020年末中國汽車保有量將有望超越美國;結構加快調整,農村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增長15.5%,已經連續5年明顯高於城鎮的增長水平;層次逐步升級,中高端乘用車市場份額不斷擴大,SUV銷量佔比達到43.7%,比上年高出1.5個百分點;綠色發展凸顯,新能源車銷量超過了120萬輛,佔全球銷量50%以上。“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已經連續兩年下降,表明經過多年高速增長以後,逐漸進入一個階段性調整的平臺期,但這並不意味著汽車銷售會持續走低,中國汽車消費尚未達到發展的‘天花板’。”王斌表示。

“從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歷程來看,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已經走過了快速發展的階段,進入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時期,但產業長期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未來市場空間依然非常廣闊。”蔡榮華表示。一方面,隨著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每年更新消費量就有可能從現在的900萬輛左右逐步增加到2000萬輛以上;另一方面,我國三線以及三線以下城市汽車消費潛力比較大,這將成為未來我們國家汽車消費新的增長動力。

目前,隨著國內防控疫情形勢持續向好,汽車企業已全面復工復產,市場需求穩步回升。最新數據顯示,3月下旬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汽車銷售額比2月下旬增長8.9%,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顯示,3月份乘用車銷售104萬輛,比2月份增幅回升了3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