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促進城市高品質發展”,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專題座談

圍繞“促進城市高品質發展”,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專題座談

4月22日,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圍繞建言“十四五”規劃,召開 “借鑑國際城市發展先進理念,促進上海城市科學規劃和高品質發展”專題座談會。與會委員、專家學者、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就借鑑中央活動區理念,打造高品質都市核心區中的交通和城市功能集約化設計、城市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開發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積極建言獻策。

在都市核心區規劃發展中如何依託大數據技術,建設智慧交通綜合系統?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市委副主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英認為,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相關基礎設施要在“十四五”規劃中充分予以考慮。她提出,交通規劃要考慮整個城市其他設施佈局的銜接,“可以建設一張數字地圖,在規劃中進一步實施模擬設計”;政府各職能單位在政策制定時可以跨部門互聯互通,在整個城市管理中注入數字交通的概念,管理體系、管理方式也要適合智慧交通的發展態勢。

針對中央活動區的公共交通規劃問題,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總工程師張安峰提出,城市交通規劃不僅要快速發展,更要向高品質發展,向安全、人性化的方向轉變,“不能只是強調發展的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品質”。上海市城市交通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俞雪雷關注的是慢行系統,他提出,要注重慢行的品質和安全,處理好生產要素和通勤要素的衝突;要注重設施保障、街道空間釋放、細節品質等問題。市政協委員、市交通委二級調研員吳心宏認為,要進一步鞏固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的理念,建設TOD實施規範、形成體系和標準。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孫健則認為,中心城區公共交通規劃,應更多考慮慢行、景觀、文化,外圍副中心則是地鐵站點,軌道交通帶領CBD,遠郊要注重的是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

中心城市核心區有大量地下空間,如何發揮其功能?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副院長伍愛群提出“地上地下一體化開發”:市政設施與生活活動一體化,充分利用好軌道交通,佈置地下人行網絡和商業活動空間,創造宜人的商業環境和空間品質。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認為,城市更新過程中要充分應用原有的地下空間資源;應連通原有的地下空間,以公共交通為引導,結合新建的城市軌道交通,實現交通樞紐站乘一體化。

對於城市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開發的問題,市政協委員、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會長、上海鐵路局原黨委書記任紀善提出,要在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考慮城市高品質發展,綜合交通開發要做到質量和數量的平衡,在交通規劃中注重增強基礎設施的防災抗災能力。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規劃技術部高級經理應伯宣則強調,要從單一的交通規劃向綜合服務方向拓展,和都市核心區開發結合起來,向綜合服務TOD方面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宗傳宏關注的是都市核心區整體規劃科學性問題。他提出,要注重外部環境的分析,要從配置資源的角度出發,做好高端的地標性規劃。新鴻基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監武楠從實踐角度出發,提出在項目開發中,制度規範的制定速度要和項目開發的速度配套,要充分考慮城市土地的集約性使用。

此外,市政協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室主任王慧敏,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健康與養老研究室主任胡蘇雲等,還先後就都市核心區規劃中的文化功能、公共服務建設問題發表見解。她們認為,規劃設計中要考慮人與自然的融合,要用文化的柔性思維,潛移默化地去滲透來做上海精細化的“工筆畫”,實現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然後再到“文化繡帶”的發展。

座談會上,市交通委、市應急局、市民防辦、市商務委、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先後彙報了相關情況,並就委員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