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別做透支幼兒未來的“劊子手”

導 讀

受疫情影響,到目前為止各地幼兒園尚未開學,導致很多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受影響,尤其大班的孩子馬上面臨幼小銜接,習慣上能不能適應?學習上能不能跟上?是不是要提前教育?是不是要超前學習?心理很焦慮。

幼小銜接:別做透支幼兒未來的“劊子手”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虞永平教授說,人的有些能力、官能是需要適度保護的,超越了規律就要承擔後果。提前教育違背幼兒生長髮育規律,讓他們在並不具備充分條件(腦力、智力、體能)的基礎上去完成一些事情,需要幼兒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體力去學習和訓練,反而扼殺了兒童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有不少家長會經不住非社會專業機構的蠱惑,強迫幼兒去提前學習漢語拼音、國學、跆拳道、英語,美名其曰培養興趣、特長。

虞永平教授強調:“培養幼兒的興趣,不是指單一的興趣、特殊的興趣。興趣是全面發展的動力和催化劑,不是片面定向教育和特長教育的代名詞。”

幼小銜接:別做透支幼兒未來的“劊子手”

那麼,到了大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

西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劉雲豔教授說,“其實真正的幼小銜接是從入園的第一天就開始了,而不是非要等到大班 “臨時抱佛腳”,如果家長們多掌握一些家庭教育指導的知識就不會焦慮。

當然,幼兒園和小學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老師們可以建議大班幼兒家長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幼兒心理上的準備

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與小學的學習生活是有很大不同的,幼兒應提早知道即將面臨的環境和一些基本的要求。幼兒忽然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中,面臨一些“強制性”要求,難免會出現很多的不適應,表現在哭鬧不止、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問題,都是幼兒情緒緊張所致。有不少幼兒園或家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會帶幼兒去小學參觀感受一下,但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遠未真正解除幼兒心理的焦慮和困惑,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反覆、系統的告訴幼兒小學一年級原本的樣子,多借助一些實景視頻,多和孩子一道看看小學各種不同的場景和環境,甚至有意識的讓孩子接觸一年級的小朋友,讓孩子提早適應,避免產生的焦慮、恐懼心理。

二是習慣上的準備

在幼兒園期間,課間都會安排牛奶、水果、點心等食物,但小學沒有。在幼兒園期間,幼兒去洗手間大部分都是老師定時組織,甚至擦屁股都由老師協助,但小學一年級也沒有。這就要求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前,家長有意識的對幼兒的飲食習慣進行控制和調節,按時就餐,適量飲水,確保孩子在讀一年級的時候不餓肚子,不口渴。尤其是要訓練孩子自己如廁能力,學會獨自上洗手間,學會獨自整理學習用品,學會與小朋友友好相處,等等。

三是學習生活上的準備

​幼兒園以遊戲為主,小學以知識學習為主,因此要注意幼兒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專注力和記憶力,家長可以有意識加大繪本閱讀或故事複述方面的頻次,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和記憶力;學習習慣主要是作業習慣和思考習慣,家長要讓孩子養成按時完成指令的習慣,家長可以採用倒計時的方式有意識加強訓練。另外,適當的加強文字、字母、數字、圖形的觀察,為一年級相對抽象學習打下認知基礎。

但不要專門進行漢語拼音、認字、加減法等方面的超前學習,因為到小學以後都將0起點教學,如果進行重複性學習,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小銜接:別做透支幼兒未來的“劊子手”

總之,幼小銜接應該從早開始,注意日常積累。尤其大班幼兒,要注意讓幼兒瞭解小學階段的各種要求。


文章來源於網絡,由園長幼師通小編轉載整理,只為分享優秀教育理念,促進幼教行業健康發展。感謝原創作者的辛苦創作的付出,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