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個好?

所謂學而優則仕,古代文人螢窗雪案,寒窗苦讀,只為求入仕為官。而眾所周知,

當官有著兩種不同的選擇,一是進入中央系統為京官,二則是下到地方,成為地方官,那麼這兩種官在明清時期,應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

明清兩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個好?

明朝萬曆年間,兵部尚書張鶴鳴因為用人失察,與經略遼東熊廷弼產生矛盾,公元1622年,張鶴鳴奉命替代熊廷弼,出任經略遼東,同時還升他為太子太保,授尚方寶劍。可是張鶴鳴竟然不願意去,雖然迫於皇命難違出發了,但僅過了幾個月,他便上書朝廷,以身體不好為由辭職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要知道兵部尚書雖然是正二品的大官,可太子太保卻是從一品,很明顯他出任經略遼東不是被貶,而是升遷。更何況他還被授尚方寶劍,更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啊!

而另外一位清朝乾隆時期的道員羅源浩剛好相反,當時候乾隆帝下江南,對他賞識有加,打算將他調到中央為官,可是羅源浩居然不願意,後來乾隆帝也沒有強人所難,將他留在了地方。為什麼羅源浩又喜歡做地方官而不願當京官呢?

明清兩朝的科舉制度沒有太大的變化,授予官職的模式基本相同,兩榜進士出身的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以直接入朝為官,至於其它的進士是沒有官可做的,他們要繼續參加考試,然後選拔合格的人出來,進入翰林院繼續學習,這些人被稱為庶吉士。他們學滿三年之後,還需要再一次參加考試,合格的入朝為官,至於不合格發配到地方做地方官。

明清兩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個好?

所以從朝廷的制度來看,地方官的地位是不如京官的,但是究竟哪個更好,恐怕不能因此來下論斷,還需要具體的比較。

從前途方面來分析

一般來說,地方官指的是知縣,知州這樣的小官,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關係,他們的前途是很渺茫的,因為你幹上一輩子,也很難往前爬上一步,能當個道臺,知府,那已經算是祖墳上冒青煙了。當然,一些巡撫之內的封疆大吏也屬於地方官,但一般都是中央空降,不算在此行列之內。

至於京官,一開始可能品級也很低。但是他們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靠近天子,而且周圍的大官很多,隨便搭上一根線就能夠有很好的前途。就像現在的公務員一樣,你在中央也許只是某個官員的秘書,但是一旦下放到地方,地位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比你從科級慢慢往上爬,肯定容易的多。

而且,後來庶吉士的地位有所提高,形成了“非進士不入翰林,不翰林不入內閣”的傳統,這就讓更多人青睞於京官

機遇是很重要的

傳統的封建統治中,黨爭一直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特別是明朝後期和清朝後期,黨爭更是非常嚴重。這就給沒有背景的京官提供機會,只要戰隊沒有跟錯,那麼死心塌地跟著戰隊走,升遷不是難事。

另外,京城也是王公貴族的居住之所,如果你學術淵博,或者具備製造一些輿論能力,那就很容易成為所謂的名士。另外,還有機會成個王子皇子的老師,這可是一步登天的好機會。就像明朝有名大內閣首輔張居正和高拱,就曾經是萬曆皇帝的老師,他們能有如此高的成就,與此是分不開的。

明清兩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個好?

如果是地方官的話,除了自己的直屬領導,可能你連認識朝廷大臣的機會都沒有。比如在咱們課本上寫下《石灰吟》的于謙,他就是地方官。他曾在一次入京述職中,被人陷害入了牢獄,最後,還是當地的老百姓請書,最後才將他救了出來。可是不是每一個地方官,都能夠像于謙這樣有威信的。如此看來,朝中有人還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京官的機遇還是大於地方官的。

兩者壓力不同

一般來說,地方官的政務要比京官複雜的太多了。就拿六部的官員來說,只需要負責具體的某一項事務。就好像某些言官,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只需要在皇帝面前溜鬚拍馬就可以了。

可是地方官就不同了,他們一般沒有明顯的職業區分,比如說知縣,要管的事情就包括了審判,稅務,徭役等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而且還不能出錯,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就拿明朝四大案中的“空印案”來說。當時朱元璋規定,地方官必須呈報當地的財政和錢糧數目,如果發現對不上,那就必須駁回重新造冊。

要知道,古代的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的。有的偏遠地方進京城來回需要幾個月,這樣一來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地方官就想了一個辦法,空白冊蓋上官印後帶到京城,然後再進行統計。結果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於是就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空印案,數以萬計的地方官被牽扯其中,明朝有名的學者,方孝孺的父親也是死於這場空印案

明清兩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個好?

而且如果到了王朝的末年,政局不穩定的時候,各地爆發的農民起義,第一個殺死的就是地方官。就像我們開始說到的張鶴鳴一樣,就是因為當時後金在遼東鬧得比較兇的緣故。可見地方官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待遇也不一樣

地方官也是有自己的優勢的,明清兩朝的俸祿制度基本相同,不管是京官還是地方官,總的來說都比較低。從清朝開始開創了養廉銀的制度,那是地方官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而京官是沒有養廉銀的。

除此之外,地方官還有一個好處,可以搜刮當地的百姓,這比養廉銀來得更快,更直接也更多。比如我們一開始說到的那個羅源浩,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願意一直做地方官。

手中的權利有區別

京城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官員比較的多,就拿清朝來說,京官差不多佔了所有官員的一半,很多都是手握重權的大官。所以在京城做官的話,也要小心翼翼,否則就會得罪人。

而地方官就沒有這種擔憂,自己的領地範圍之內,完全可以為所欲為,而且地方官所受到的禮數約束也比較少,做京官要舒坦很多。咱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地方官出巡的時候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可以說是真正的風光無限。

明清兩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個好?

結語

通過剛才的五項對比,京官和地方官可以說是各有優劣。不過在小編看來,不管你是地方官還是京官,都應該做一個造福於人民的好官。如果你是為了謀取自己的私利而去做官的話,不管你做的什麼官,終究不會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