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个好?

所谓学而优则仕,古代文人萤窗雪案,寒窗苦读,只为求入仕为官。而众所周知,

当官有着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进入中央系统为京官,二则是下到地方,成为地方官,那么这两种官在明清时期,应该如何选择呢?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明清两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个好?

明朝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张鹤鸣因为用人失察,与经略辽东熊廷弼产生矛盾,公元1622年,张鹤鸣奉命替代熊廷弼,出任经略辽东,同时还升他为太子太保,授尚方宝剑。可是张鹤鸣竟然不愿意去,虽然迫于皇命难违出发了,但仅过了几个月,他便上书朝廷,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兵部尚书虽然是正二品的大官,可太子太保却是从一品,很明显他出任经略辽东不是被贬,而是升迁。更何况他还被授尚方宝剑,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啊!

而另外一位清朝乾隆时期的道员罗源浩刚好相反,当时候乾隆帝下江南,对他赏识有加,打算将他调到中央为官,可是罗源浩居然不愿意,后来乾隆帝也没有强人所难,将他留在了地方。为什么罗源浩又喜欢做地方官而不愿当京官呢?

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没有太大的变化,授予官职的模式基本相同,两榜进士出身的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可以直接入朝为官,至于其它的进士是没有官可做的,他们要继续参加考试,然后选拔合格的人出来,进入翰林院继续学习,这些人被称为庶吉士。他们学满三年之后,还需要再一次参加考试,合格的入朝为官,至于不合格发配到地方做地方官。

明清两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个好?

所以从朝廷的制度来看,地方官的地位是不如京官的,但是究竟哪个更好,恐怕不能因此来下论断,还需要具体的比较。

从前途方面来分析

一般来说,地方官指的是知县,知州这样的小官,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他们的前途是很渺茫的,因为你干上一辈子,也很难往前爬上一步,能当个道台,知府,那已经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当然,一些巡抚之内的封疆大吏也属于地方官,但一般都是中央空降,不算在此行列之内。

至于京官,一开始可能品级也很低。但是他们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靠近天子,而且周围的大官很多,随便搭上一根线就能够有很好的前途。就像现在的公务员一样,你在中央也许只是某个官员的秘书,但是一旦下放到地方,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比你从科级慢慢往上爬,肯定容易的多。

而且,后来庶吉士的地位有所提高,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不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这就让更多人青睐于京官

机遇是很重要的

传统的封建统治中,党争一直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特别是明朝后期和清朝后期,党争更是非常严重。这就给没有背景的京官提供机会,只要战队没有跟错,那么死心塌地跟着战队走,升迁不是难事。

另外,京城也是王公贵族的居住之所,如果你学术渊博,或者具备制造一些舆论能力,那就很容易成为所谓的名士。另外,还有机会成个王子皇子的老师,这可是一步登天的好机会。就像明朝有名大内阁首辅张居正和高拱,就曾经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他们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与此是分不开的。

明清两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个好?

如果是地方官的话,除了自己的直属领导,可能你连认识朝廷大臣的机会都没有。比如在咱们课本上写下《石灰吟》的于谦,他就是地方官。他曾在一次入京述职中,被人陷害入了牢狱,最后,还是当地的老百姓请书,最后才将他救了出来。可是不是每一个地方官,都能够像于谦这样有威信的。如此看来,朝中有人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京官的机遇还是大于地方官的。

两者压力不同

一般来说,地方官的政务要比京官复杂的太多了。就拿六部的官员来说,只需要负责具体的某一项事务。就好像某些言官,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只需要在皇帝面前溜须拍马就可以了。

可是地方官就不同了,他们一般没有明显的职业区分,比如说知县,要管的事情就包括了审判,税务,徭役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而且还不能出错,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就拿明朝四大案中的“空印案”来说。当时朱元璋规定,地方官必须呈报当地的财政和钱粮数目,如果发现对不上,那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

要知道,古代的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的。有的偏远地方进京城来回需要几个月,这样一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地方官就想了一个办法,空白册盖上官印后带到京城,然后再进行统计。结果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于是就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空印案,数以万计的地方官被牵扯其中,明朝有名的学者,方孝孺的父亲也是死于这场空印案

明清两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个好?

而且如果到了王朝的末年,政局不稳定的时候,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第一个杀死的就是地方官。就像我们开始说到的张鹤鸣一样,就是因为当时后金在辽东闹得比较凶的缘故。可见地方官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待遇也不一样

地方官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明清两朝的俸禄制度基本相同,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官,总的来说都比较低。从清朝开始开创了养廉银的制度,那是地方官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京官是没有养廉银的。

除此之外,地方官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搜刮当地的百姓,这比养廉银来得更快,更直接也更多。比如我们一开始说到的那个罗源浩,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愿意一直做地方官。

手中的权利有区别

京城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官员比较的多,就拿清朝来说,京官差不多占了所有官员的一半,很多都是手握重权的大官。所以在京城做官的话,也要小心翼翼,否则就会得罪人。

而地方官就没有这种担忧,自己的领地范围之内,完全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地方官所受到的礼数约束也比较少,做京官要舒坦很多。咱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地方官出巡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可以说是真正的风光无限。

明清两朝京官和地方官,究竟哪个好?

结语

通过刚才的五项对比,京官和地方官可以说是各有优劣。不过在小编看来,不管你是地方官还是京官,都应该做一个造福于人民的好官。如果你是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而去做官的话,不管你做的什么官,终究不会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