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成就了眼下的“流浪大師”?!

誰成就了眼下的“流浪大師”?!

一個流浪漢火了,火得一塌糊塗。

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流浪的沈先生的真的是湮沒在市井中的隱士高人、國學大儒?還是有定國安邦、經天緯地的奇才?難道是高臥街頭,自比管樂的賢士?觀其網絡上的自述以及其行為,我感覺沈先生只不過是讀過書有文化而又選擇了特殊生活方式的坦誠的流浪者而已,與國學大師風馬牛不相及。只要不危害社會,不妨礙別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尊重他就不要去打擾他,還其自由呼吸、自由暢想的權利,讓其安靜地生活就是最好的關心,過分地圍觀則是社會的悲哀。

網絡上稱其為“國學大師”,那麼我們就用國學裡的觀點剖析一下這位“流浪大師”。

1、無禮儀。古人很注重禮儀,更是把禮儀比作氣節,《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五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中抨擊沒有禮儀的人連鼠也不如,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文明的現代人乎?!《弟子規》更有對禮儀詳細的闡述: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衣貴潔,不貴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遭受排擠、打擊、流放幾度窘迫的逆境裡,仍保持著高尚雅貴的禮儀,“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們再看看這位沈大師,衣衫襤褸、鶉衣百結、短褐穿結、矇頭垢面,有何禮儀之言?禮儀是對自己的尊重,更是對別人的尊重。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這一點,沈大師遠不及常人。

2、無孝心。國學經典《論語》寫關於孝道:“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子》雲: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沈大師在他的自述中說自己的親生父親在臨終前,他的弟弟想法設法才找到他,他才見到父親最後一面。為人子,這麼多年對自己的父親都沒盡任何的孝道,大師又何能兼濟天下?且不說其有違法之嫌,《憲法》中明確子女有孝敬父母的法定義務,作為一個成年人,不孝,你可心能忍之?!這一點,沈大師與常人差距更遠。

3、無操守。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沈大師,不安心於平凡的工作,愛崗是你的職責,敬業是你的本分,愛崗敬業是服務於最實在的表現。看沈大師之表現,即使你學貫古今,也不過是好高騖遠的空想家。這一點,更是不如常人。

4、無進取。《論語•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志不強者智不達。沈大師自暴自棄、敢於墮落,有何人生之朝氣。高臥街頭,笑看風月,這樣活著乃行屍走肉。這一點,不如常人。

5、無責任。《論語》: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看看這位沈大師,五十多歲,孤寡一人,其實他在逃避社會的責任。實在萬幸的是,哪位女性若找到沈大師為伴侶,一定是一生的噩夢。

6、無感恩。杜甫的一首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你的父母養育你長大,你不感恩;培養你上大學,你不感恩。工作單位培養你,你不感恩。到現在還每月從單位領取兩千多元的工資。沈大師,你碌碌無為、一事無成,你有愧於這個社會嗎?

流浪者能讀書,那是有文化的流浪者!與大師何干!

是誰成就了今天的“流浪大師”?信仰的缺失,無聊看客獵奇的心態成就瞭如今的“流浪大師”。

“流浪大師”不足奇!信仰的缺失、榜樣的異化很可怕!

人有病,天知否!

誰成就了眼下的“流浪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