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序:和画质进步不成正比的口碑

提到“新海诚”这个名字,第一时间显现在脑海里的是那一幅幅明暗对比强烈、色彩瑰丽、细节令人发指的场景。这个被粉丝们称为“壁纸狂魔”的男人从踏入动画界开始,每部作品的画面质量都在不断刷新着观众对于动画的认知。然而,撇开画面不谈,新海诚作品的口碑并没有处在同一个很高的水平线上,《你的名字》大火之后,《天气之子》的口碑却惨遭滑铁卢。

新海诚似乎总是这样,在大众好评之后往往会出现毁誉参半的作品,接着又会出现一部收获赞誉的作品,这种触底反弹的节奏俨然成为了新海诚特有的惯性。

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作为新时代的动画导演,新海诚的成功之路和常人是不同的,即使是宫崎骏这样的大神级人物,也是跟在高畑勋背后才慢慢地崭露头角的。新海诚从独自摸爬滚打到组建团队,在创作风格、题材以及创作状态各方面和在团队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是有区别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直接影响了新海诚的作品在观众心中的认可程度。

一、双刃剑?——个人动画时期形成的风格

2002年,新海诚推出了由他独立制作完成的商业模式的动画《星之声》。独立制作并非始于新海诚,作为一种先锋艺术表现形式,独立制作的个人动画往往充满了强烈的个人特色,会给人一种曲高和寡的感受,而新海诚的《星之声》却成功的俘获了观众的心。尽管画面充满着槽点,尤其是人物甚至有些惨不忍睹,但是新海诚仍然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个人动画的无限可能性,从此,他正式开启了动画导演之路。

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星之声》虽然不是一部足够成熟的作品,但是却奠定了新海诚的创作风格,对他后面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游戏片头式的叙事方式

新海诚最开始就职于游戏公司FALCOM,担任背景和图像动画师。在这个时期,新海诚已经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动画风格。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上世纪90年代游戏片头式的叙事风格。

从新海诚制作的《伊苏》系列游戏片头动画就可以发现,那个年代的游戏片头制作以静态画面为主,通过大量的场景画面去交代游戏的世界观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甚至去传递角色的情绪并表达一种特别的氛围,游戏中熟悉的场景往往会唤起玩家的共鸣。在新海诚后面的动画作品中,最让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是精美的场景画面。虽然日本和中国的风景并非完全一致,但是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在回家的小路上铺满的斑驳树荫是不是很轻易就勾起你心中的回忆呢?

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2、散文诗般的叙事风格

画面里出现太多的场景会显得过于静止,静态画面的移动和局部元素的运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画面运动不足的情况下,具有华丽词藻的语言和美轮美奂的场景就是绝配了。

除去画面,新海诚的动画里很多非常优美的内心独白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给作品增色不少。

我们虽然距离很远很远,非常非常的远,但是思念或许真的可以穿越时间和距离。——《星之声》

我深知,这之后我们无法一直守在一起,挡在我们面前的是巨大庞然的人生,阻隔在我们中间的是广阔无际的时间,令我们无能为力。——《秒速5厘米》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言叶之庭》

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这些语句,以一种略带忧伤的情绪缓缓道出,触动了观众的心房。静态的画面、舒缓的语句加上间或的停顿,让新海诚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形成一种散文诗般的叙事风格。

这些从《星之声》开始形成的风格,已经逐渐成熟饱满,成为了新海诚独有的标签。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手冢治虫将有限动画发扬光大促进了日本电视动画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因为降低了动画本身的表现力而被人诟病一样,新海诚使用大量静态背景填补作品时长的初衷也是为了规避自己人物绘画能力薄弱的短板。所幸目前团队成员已经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弱项,动作元素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新海诚式叙事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个人独立制作短篇动画的基础之上的,当制作时长成倍增长之后,新海诚驾驭长篇故事的能力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新海诚的叙事风格和叙事节奏更适合去处理小清新的短故事,从《星之声》到《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突然暴涨的片长让新海诚有些措手不及,在故事的叙述上也没有抓住观众的心。之后的《秒速五厘米》则采用了分篇章的形式来叙事,几段小故事的组合也让新海诚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操作起来显得得心应手,赢得粉丝的一片赞誉。但是接下来《追逐繁星的孩子》又表现出了新海诚对于长篇故事驾驭能力的不足,后面又用片长不足五十分钟的《言叶之庭》强势回归,让世人惊艳了一把。当然新海诚一直在进步,《你的名字》成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让观众对他的叙事能力多了一份肯定和期待,但是紧接着的《天气之子》又因三观不正而饱受诟病。这也显示出新海诚的长篇故事的叙事能力仍然不够稳定。

二、不变的主题:距离与恋爱

新海诚的作品中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距离与恋爱。《星之声》 中男女主角距离八光年,《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男女主角处在平行世界的两个位面,《秒速5厘米》男女主角相隔100公里,《你的名字》男女主角处在不同的时空······

古往今来,最能引起普遍共鸣的,应该就是恋爱了。如今已经很难看到因为礼教束缚或者世仇家恨导致的恋爱悲剧,在现代人中,能给恋爱设置障碍的,是空间的距离,还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呢?新海诚给恋人们设置的种种因为距离产生的障碍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恋爱题材也是新海诚的一个舒适区,他总是试图去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设定,在故事中融入包含科幻、穿越等恋爱以外的元素。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就因为那些让观众不太容易理解的科幻设定而产生了不好的观感,《你的名字》里讨喜的穿越和互换身体的设定易于让观众接受。跳出标准新海诚式恋爱风格的《追逐繁星的孩子》,试图往吉卜力风格靠近的尝试更是宣告失败。

二、从独立创作到团队合作的变化

新海诚从开始踏进动画领域的那一刻,就是一个独立创作者的身份。独立创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自我的活动,他的创作初衷并不会受到商业因素和团队需求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表达诉求。

《星之声》虽然稚嫩,但是展现出来的是最纯粹的新海诚。《星之声》让他像暴发户一样一夜成名,获得社会肯定的同时也赢来了更多同伴的加入。此时的新海诚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种压力。他被一种巨大的期待推动着,试图去做出大众希望看到的东西,《云的弊端,约定的地方》就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虽然精美的画面让当时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一夜之间学会了画云,但是这部作品中新海诚的风格被明显地淡化了。

触底反弹是新海诚的惯性?《天气之子》毁誉参半后还值得期待吗?

之后的新海诚一直在个人意愿的表达和其他因素的驱动中寻求平衡,这两者就像天平的两端,时而倾向这边时而倾向那边,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新海诚作品口碑的弹性变化。

结语、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新海诚曾说过,在游戏公司制作游戏片头动画的时期,尽管做了很多作品,但是并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名字,而自己独立制作的《星之声》却让世人知晓了"新海诚"这个名字。

作为一个创作者,在满足自身的创作诉求以外,得到观众的认可是最重要的事情。新海诚的动画之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新海诚在独立动画人时期形成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的发展,要想真正成为日本动画新一代的领军人,新海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纠正,这就是新海诚的动画人生。既然如此,《天气之子》之后,为什么不能给予更多的期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