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河中之水歌

無名氏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和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河中之水

與前首《東飛伯勞歌》相比,這首詩的民歌風味更為明顯些,而在內容上,則使我們聯想起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中的“璇閨玉墀上椒閣”一首鮑詩中所寫的少婦優越而空虛的生活,與本詩的描寫相似;鮑詩結尾少婦“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間之別鶴”的感傷與悔恨,與本詩結尾二句的精神實質完全一致。只是鮑詩的女主人公名叫金蘭”,而我們的女主人公名叫“莫愁”。《樂府詩集》卷四十八有《莫愁樂》二首,其中的莫愁是石城(今湖北鍾祥)人,而本詩中的莫愁卻是洛陽人大約莫愁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美女的泛稱,猶如“羅敷”是漢樂府民歌中美女的泛稱一樣。就是說,她們都是一個“典型”。

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洛陽

全詩十二句,結構明晰:兩種韻腳,自然地把全詩分為兩段;前段開頭二句與後段結尾二句互相對應,各段的其他鋪陳句子互相對應。先看上段。“河中之水向東流”與《東飛伯勞歌》開頭的起興不同,它與後面的詩句並無意義上的必然聯繫,構不成“比興”比喻關係,只不過是開個頭,起個調,湊個韻,引出下句。也許因為洛陽有條洛水(即今洛河),詩人即目所見,隨口吟出的吧。這是民歌中的常用手法。不過我們並不覺得它是不必要的累贅,倒覺得它與全詩有某種情調上的一致。“水向東流”,與詩中“女兒”的歲月遷移,在形象上不是頗為和諧嗎?

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河中之水向東流

下面四句歷數莫愁從十三到十六歲的經歷,用的是民歌中常見的年齡序數法,我們在《孔雀東南飛》中已經接觸到這種方法。這有一種樸素的生活氣息,令我們憶起在一去不返的童年時代,老祖母為我們屈指講說古老的故事的情景。由這四句我們顯然可知,莫愁原是一位勞動人民的勤勞女兒,她到村南的小路(即“南陌”)旁邊採桑,然後拿回家養蠶,繅絲,又織成漂亮的綢布(即“綺”)。後來,大約是憑藉著她的美貌,嫁到一戶姓盧的富有人家,從而改變了她的命運,改變了她的生活內容,詩也隨之進入第二段,描寫她在盧家的生活。

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莫愁採桑養蠶

作者首先用了六句的篇幅,極力鋪陳渲染她的新生活的華貴優裕。首寫居室:這是一個“蘭室”,一個香閨,連尋常的屋樑都是用貴重的桂木充當,室中永遠飄蕩著名貴的鬱金香、蘇和香的濃郁芬芳。次寫服飾:頭插十二行金釵,這大約是當時最摩登的樣式;腳穿有五色花紋(即“五文章”)的絲履,這向來就是富有的標誌,漢代桓寬《鹽鐵論》就曾說過今富者常踏絲履。”末寫器具:鏡子用珍貴的珊瑚枝懸掛,璀璨明亮;佩帶著 平頭巾”的奴僕替她提著“履箱”。“履箱”不知何物,有的辭書上釋為“藏履之箱”,恐不免望文生義吧。

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鬱金香

這且不論。作者不惜用大量篇幅,以濃墨重彩鋪張形容她的華貴生活,用意並不是讚美這種生活,而是要否定這種生活,令人意想不到地急轉直下,突然引向另一個方向:“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何所望”,即何可望。是的,這種養尊處優、無所事事的生活使她感到空虛,厭倦,百無聊賴。更主要的是,這裡沒有真正的愛情。可以想見,她的丈夫也許是一個官僚,一門心思地忙於官場的逢迎,她只不過是這個家庭的裝飾品而已;他也許是一個“重利輕離別”的富商,一年到頭在外經商謀利,早已把她忘在九霄雲外。

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古代閨中女子

當年她也許豔羨過這種生活,如今卻感到悔恨。早知如此,不如當時嫁給東鄰的王家呢。“東家王”有人認為指曾經做過散騎常侍而又早逝的王昌,恐不確當。與上句的“富貴”相對舉,王家應是一戶平民百姓,縱使生活不那麼豪富吧,卻夫妻相敬相愛,相伴相守。最後二句的心灰意懶與前六句的華貴富有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先揚後抑的手法在現代西方文學批評中稱為“反諷”,可以造成感情的落差,產生一種“出人意表”的藝術效果。

她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

莫愁後悔不嫁東鄰王家

唐代詩人李商隱《馬嵬》詩最後兩句說:“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用的就是這首詩的典故。其實他只知盧家娶有莫愁這樣的美好女兒,卻何曾知道莫愁的心事?莫愁,莫愁,在你看似雍容華貴的外觀後面,在你的心靈深處,隱藏著多少莫可名狀的愁緒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